明月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高山草甸

無標題文檔   主要集中在太平山一帶,因為地勢的抬升和氣候帶的垂直變化,形成了山上植被的垂直分布,海撥1600米以上的山峰,基本上是以白茅為主的草甸帶,由此形成了江南獨特的高山草甸自然景觀。 查看詳情

南方鐵杉

無標題文檔   野生珍稀植物,松科,屬常綠扁平葉型喬木,是我國特有古老裸子植物,喜涼爽濕潤氣候和深厚肥沃酸性土壤,生于中高山地林中,為珍貴用材樹種和優美觀賞樹種。 查看詳情

七彩溪

深藏于密林之中,溪流淙淙,四周奇花異草,古木參天,香氣襲人,每當陽光從樹葉縫隙中透射入溪中水潭時,潭面波光粼粼,色彩紛呈,故名七彩溪。   溪中有一水潭,潭水清澈見底,底部光滑平整,面積約7平方米。傳說,南宋孝宗皇帝趙昚的正宮娘娘夏云姑系明月山腳下的夏家坊人氏,入宮前常來此潭沐浴,故后人亦稱七彩溪為“皇娘沐浴池”。 查看詳情

太平山日出

明月山主峰太平山,海撥1735.6米,登高遠眺,江山秀色一覽無遺,是觀日出,看夕陽的理想去處。 查看詳情

仰山

唐開成年間,唐朝高僧慧寂由溈山來到宜春仰山,誅茅修“仰山寺”傳法,世稱仰山禪師,它是以溈山禪師靈佑和仰山禪師慧寂為祖,世稱“溈仰宗”,為禪宗南宗五派之一。   該寺始稱“仰山寺”,因武宗反佛,慧寂曾外出棲隱他處,故宣宗大中年間改稱為“棲隱寺”。到宋初又改名“太平興國寺”。  元朝大德七年(1304年)寺被為毀,住持僧稀陵禪師募化重建,歷時8年,新寺于皇慶元年(1312年)竣工落成,敕名“太平興國禪寺”,計有殿、堂、樓、閣、寮、庫、廚等各種建筑28座,飛檐斗拱,雕梁漆棟,極為壯觀。明清以后,寺宇屢經興廢,規模漸次縮小。   清道光十一年(1832年)最后一次重建,改名“興國古寺”,寺院座北朝南,分 ... 查看詳情

云谷飛瀑

云谷飛瀑自古為宜春八景之一,系潭下景區精品瀏覽景觀,為全國長瀑布之一。瀑流與其它瀑流匯集成清瀝江源流。其水澄沏見底,水冷刺骨,味甘如飴。下瀉后經鞏溪、鳥山、古江、麟橋,注入秀江。   云谷飛瀑全程共五級,分別為云谷飛瀑、姐妹瀑、龍騰瀑、犀牛潭瀑、石門澗瀑,瀑布水源自海撥1735.6米的太平山腳下,云谷飛瀑為第一級,落差119.57米。    瀑布左側70余米高處的摩崖石刻“云谷飛瀑”四字為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沈鵬所書,字大四米見方,刻字歷時八個月。      云谷飛瀑因“瀑布常在煙霞中,水花總與云霓游”而得名,“彩虹晴日映瀑潭,迷霧雨天漫青山”為云谷飛瀑景觀的真實寫照,瀑布瀉落時涌雪 ... 查看詳情

海獅盼月

距云谷飛瀑不足500米處,有一處突兀而又奇特的山峰。游人背北面南而立眺望此峰時,極像一只巨大而仰天長嘯的長毛獅子;游人背南面北觀望該峰,卻又驚異地發現長毛獅子的背上背著一只幼獅,身后還跟著一只活蹦亂跳、頑皮可愛的小獅子。當地的山民稱這座山峰為獅子峰。 查看詳情

仰山塔林

位于城南洪江鄉東南村的西面,仰山腳下。這里有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墳塔,分布在塔窩里,網形、虎形、集云峰等八個山頭,共100余座。這些墳塔對研究中國佛教五大禪宗之一的溈仰宗有非常高的價值,也是宜春最突出的文物古跡之一。如殿上塔窩里的仰山智通禪師妙光之塔,由塔和亭兩部分組成,石質結構。通高3.6米,結構精致渾厚,氣勢雄偉壯觀。唐會昌元年(841年),溈仰宗創始人之一慧寂禪師來到仰山,創建“棲隱寺”,爾后來此處求師剃度的駱驛不絕,使得仰山成為溈仰宗的發祥地。小貼士:慧寂(公元814年—891年),韶州懷化人,姓葉,初謁耽源,后參溈山,遂升堂奧,號小釋迦。唐大順二年(891年)說偈時,抱膝而終,法嗣 ... 查看詳情

五顯靈官廟

始建于清道光年間,不足2平方米,號稱為世界上最小的廟。相傳很久以前,定空禪師的五位高徒為鏟除借妖風危害鄉民、卷走人畜的孽龍,勇敢地與孽龍進行殊死搏斗,經過一番苦斗,終將孽龍殺死,但五位勇士也身負重傷,毒氣攻心離開人間。  附近村民在石島上建了一座大廟以慰其功德。英魂常存的五位勇士得知百姓為自己修廟,覺得難以承受人間煙火的供奉,故盡力阻止,因此廟屢建屢塌。幾經周折,百姓領悟了五神的良苦用心,于是不建大廟,只建一方桌大的小廟,并冠名曰:“五顯靈官廟”。   查看詳情

洪江氡溫泉

洪江氡溫泉于2006年勘探發現,常年水溫50余度,日出水量1500噸。含氡溫泉可刺激人體功能,促進皮膚血管收縮和擴張,可延緩衰老,對高血壓、神經炎、關節炎等病癥有良好療效。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