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西安天氣預報

16 ~ 25℃
陰轉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草堂寺位于西安戶縣東南15公里處的秦鎮草堂營村,地處圭峰山北麓,距西安市區約50公里。草堂寺是國務院確立的漢族地區佛教全國重點寺院,始建于后秦弘始三年(公元401年),是高僧鳩摩羅什(中國佛教四大翻譯家之一)當年翻譯佛經的地方。

現存草堂寺是東晉十六國時期后秦國逍遙園內的一部分。龜茲僧人、大翻譯家鳩摩羅什為后秦姚興迎至長安后不久,即安住此寺譯經。因其以草苫為寺中一堂屋頂,故得名“草堂寺”。由于鳩摩羅什譯出的經典大力弘揚三論和成實兩派宗風,所以草堂寺被視為中國佛教三論和成實宗的祖庭。北周時寺毀,唐宋以來多次重建及損毀,直至新中國成立后,國家數次對草堂寺進行整修,并交與僧人使用。

草堂寺東臨淄水,南對終南山圭峰、觀音、紫閣、大頂諸峰,景色秀麗。寺內松柏參天,意境幽邃,不僅是佛教著名古剎,還是名聞關中的古跡勝境。山門上方的橫匾為趙樸初先生所書。院內松柏、翠竹扶疏,濃蔭遮地。草堂寺今有鳩摩羅什舍利塔、柳公權手書的寶慧禪師傳法碑、唐宣宗年間所刻的《唐故圭峰定慧禪師碑》等文物古跡。最大的殿堂是“逍遙三藏”殿,殿內正中供奉明代施金泥塑如來佛像,佛像前安放著日本日蓮宗奉送的鳩摩羅什坐像。

鳩摩羅什舍利塔位于大殿西側門外,由一座六角形護塔亭圍起。舍利塔通高約2.44米,塔身八面十二層,用純玉石鑲拼而成,每層玉色色彩不同,為玉白、磚青、墨黑、乳黃、淡紅、淺藍、赭紫及灰色等色,故俗稱“八寶玉石塔”。舍利塔亭西側,樹立著元代所刻“逍遙園大草堂棲禪寺宗派圖”碑,記載了與羅什有傳統關系的僧眾434人,是研究草堂寺史的寶貴資料。碑旁有一口“八角井”。《歷代三寶記》載:“天街東畔八隅大井,即舊大寺之東廚供三干僧之甘泉也。”井左右各有一株柏樹,俗稱“二柏一眼井。”

草堂煙霧

舍利塔北邊便是“煙霧井”。由于地熱作用,早晚有一縷煙霧從井口冒出,繚繞于寺院上空,然后緩緩向京都長安飄去,這便是古時“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如今由于地熱消失,煙霧早已不見,但井猶存。煙霧井上方修起了一座木質古亭,亭內懸掛趙樸初先生“煙霧井”匾額。

鳩摩羅什生平簡介

鳩摩羅什(343-413年)是位有傳奇色彩的高僧。其父親印度人,母親龜茲人,他7歲隨母出家,幼年即可誦讀多部經書,有“神童”之譽。游歷過許多國家,通曉經藏、律藏、論藏,被尊為“三藏法師”。他既通梵語,又嫻漢文,佛學造詣極深,是中國佛教史上四大譯師之一。在翻譯方式上,鳩摩羅什改直譯為意譯,使佛經文句通暢易懂,便于流傳。他所譯的佛教典籍,為中國佛教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后秦國王姚興崇尚佛教,于弘始三年(401年)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前來長安,住逍遙園西明閣翻譯佛典,后在園內建草堂寺,供他居住。羅什首次將印度大乘佛教的般若類經典全部完整地譯出,對后來的中國佛學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隋唐高僧吉藏以鳩摩羅什譯出的《中論》、《百論》、《十二門》三部論典為依據。創立了三論宗,尊鳩摩羅什為始祖。草堂寺作為鳩摩羅什的譯經道場,因而成為三論宗祖庭。13世紀,日蓮在日本子睿山學習天臺宗,至1253年專依鳩摩羅什譯的《法華經》建立日蓮宗。這樣,日本日蓮宗信徒就把草堂寺作為其在中國的祖庭,并尊鳩摩羅什為初祖。

鳩摩羅什圓寂后火化,據說薪滅形碎,唯舌不燼。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紀念之。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師塢摩羅什舍利塔”。

交通

在西安市朱雀門外南關客運站乘坐開往戶縣的中巴車可到;或在大雁塔北廣場乘坐環山一號線(周末)。

門票

淡季(12月1日至次年2月底)15元;旺季(3月1日至11月底)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