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天氣預報

18 ~ 30℃
<3級轉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聊城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鳳凰苑農業科技園

鳳凰苑農業科技園座落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素有“江北水城”之稱的聊城市,占地面積1500畝,東臨古運河,西至聊陽路,南依徒駭河,北靠湖南路,陸路交通四通八達,人文景觀豐富多彩,是一處集農業開發、科技示范、觀光旅游、科普教育、餐飲娛樂、綜合商貿于一體的大型農業科技觀光園。園區現己成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AA級景區、省級重點農業科技園、省級農業特色觀光園、全省科普教育基地、聊城市科普基地、山東農業大學科技開發基地、聊城大學科研教學基地、聊城市書畫研究會活動中心,聊城市曲藝家協會活動中心,聊城市舞蹈家協會活動中心等。鳳凰苑始建于2000年7月26日,并于2001年8月28日正式開園運營。經過三年多的經營 ... 查看詳情

冠州梨園

國家AA級景區。位于縣城東北15公里處的黃河故道上,屬蘭沃鄉轄區。是展示梨文化的自然風景區。這里東漢時期就開始種梨,明清時期所產之梨曾為皇宮貢品,總種植面積已達3萬畝。于1990年對外開放。梨園旅游區有樹齡100年以上的老梨樹1503棵,其中200年以上的330棵,300年以上的108棵,樹體多姿、長勢茂盛,有嫁接管理方法不同,長勢奇特的梨樹56株。春季梨花錦簇,如一片銀海,蜂飛蝶舞、美輪美奐,盛夏枝青葉綠、樹冠相連,垂枝軋地,恰似碧水;金秋碩果累累,五顏六色,馨香濃郁,讓人垂漣欲滴;冬天,霧繞枝頭,軋枝百態,別具一格,令人陶醉。主要景觀有梨王廷、梨王后宮、寒露寺、群梨薈萃、結義園、百草園、連觀 ... 查看詳情

東昌湖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系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西南市區,東、北、西分別以聊城市區主干道柳園路、東昌路、湖西路為界,南至南外環路,總面積20.6平方公里。馳名中外的京杭大運河穿風景區而過。東昌湖風景名勝區以建于北宋時期的聊城古城為中心,以水面遼闊、風景秀麗、環繞于古城區四周的東昌湖為依托,集中體現了聊城“水、古、文”的特色,營造出聊城“城中有湖,湖中有城,城湖河一體”的獨特風貌,是山東西部和冀、魯、豫接壤地區最為著名的風景游覽區。東昌湖始建于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現有水域4.2平方公里,為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東昌湖引黃河水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 ... 查看詳情

景陽岡

景陽岡旅游區位于陽谷城東16公里處張秋境內,是水滸英雄武松打虎故地,也是龍山文化城遺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水滸旅游線上重要景點。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景區。景區內沙丘起伏,莽草無涯,林蔭蔽日,野獸出沒,飛鳥群集,一派荒野景象。景區占地近500畝。主要景點有:“三碗不過岡”酒店、鄉民告示處、山神廟、“武松打虎處”石碑、虎嘯亭、武松廟、碑林、虎池、猴山、鹿苑、毛主席題詞碑等二十余處。景區北部有湖面百余畝,可供游客垂釣、劃船。特色景觀介紹:一、三碗不過岡酒店三碗不過岡酒店是古色古香、飄著酒旗的鄉村酒舍,當年武松曾在此豪飲十八碗后上岡打死猛虎、為民除害的。現為景陽岡旅游區的一個主要游 ... 查看詳情

光岳樓

光岳樓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聊城的象征。它與黃鶴樓、岳陽樓并稱中國三大名樓。光岳樓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外觀為四重檐歇山十字脊過街式樓閣。由墩臺和主樓兩部分組成。墩臺為磚石砌成的正四棱臺,高9米,四層主樓筑于墩臺上,高24米。光岳樓的通高和底邊長者是33米,也就是古代的九丈九尺,在中國古代九是陽數之極,寓意它的高度不可超越。600多年來,光岳樓也一直是中國最雄偉最高大的建筑之一。聊城在明清兩代為東昌府治。明朝初年,東昌衛守御指揮僉事陳鏞為與元朝殘余部隊作戰,將東昌土城改建為磚城,并在洪武七年利用修城余木修建了這座高達百尺的更鼓樓。所以初名“余木樓”,后因地而名“東昌樓”。當時建造此樓的目的是為了“嚴更漏 ... 查看詳情

山陜會館

山陜會館,位于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東關古運河西岸,是山西、陜西客商集資合建的一處神廟與會館相結合的古建筑群,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山陜會館始建于清乾隆八年,歷經四年,山門、正殿等主體工程竣工,其后逐年擴建,至嘉慶十四年方具有現在之規模。會館東西長77米,南北寬43米,占地面積3311平方米。保留至今的有山門、戲樓、夾樓、鐘樓、鼓樓、南北看樓、南北碑亭、關帝殿、財神殿、火神殿等160余間。館內現存有歷年重修大小碑刻十九幢,石雕方檐柱三十根,浮雕、透雕的精密木質額枋四十二方,作為柱礎的石雕獅子、大象、麒麟等十二座,照壁、折壁人物、花鳥、山水等石刻畫十二幅。上百個柱礎上刻有花草、鳥獸等裝飾,尤其是木 ... 查看詳情

曹植墓

魚山,又名吾山,距縣城19公里,海拔82.1米,因葬曹植而揚名。曹植墓始建于公元233年(魏太和7年),坐落于魚山西麓,依山營穴,封土為冢,占地1200余畝,東南兩側有黃河和小清河縈繞,合為襟帶,隔河群山連綿,攢峰聳翠,仿佛一道天然屏風,北面金堤綿亙,似黃龍靜臥,沃野萬頃,一抹平川,近看山下房屋鱗次櫛比,遠看村落星羅棋布,猶如一幅水墨丹青,使人游目寓足,曠然大觀。曹植是我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文學家,才高八斗,七步成章,辭采華茂,骨氣奇高,在后世有較大影響,同時期的墓葬在我國發現較少,因此曹植墓對于文學史、考古學等方面的研究,有著重要的價值。山上有許多龍山時期的灰陶片,以及 ... 查看詳情

馬陵之戰古戰場遺址

馬陵之戰古戰場遺址位于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和櫻桃園鎮道口村之間。馬陵、道口兩村相距6公里,皆順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無一不斜,且拐彎甚多,極為曲致,至今進村后仍極易使人迷失方向,故有“迷魂陣”之稱。元代范縣縣令孟之普的《馬陵道中》一詩中,對遺址作了繪形繪色的記述:“廣衍東原境,勢非峨眉巔。夾堤積沖撞,傾崩成大川。房屋多斜曲,岐路幾回旋。奇哉孫子智,減灶擒龐涓”。公元前341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于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縱的魏兵,迫使魏軍主將龐涓自殺于馬陵北一高亢土崗,人稱黃桑崗。相傳當年有一參天黃桑樹,龐涓就是在這棵樹下自刎身亡的。黃桑崗西原有孫臏廟,飛檐斗拱, ... 查看詳情

朝城清真寺

朝城清真寺位于莘縣朝城鎮北街路西,坐西朝東,占地兩畝有余。據寺內《修繕紀要》載,該寺建于明代永樂年間(1407年)距今達600年之久,清康熙年間,1935年和1946年曾擴建,1963年、1985年和2005年進行修葺。寺院由大門、過廳、講堂、水房、住室和禮拜殿組成。其中大門面示三進,石木結構,大木起脊,重檐歇山,斗拱起架,飛檐翅角,宏偉壯觀,為全省清真寺大門第一例。大殿由卷棚、串堂殿及后殿組成。卷棚內正面懸有“認主獨一”“道之大原”“萬化一元”和側面“開元故交”磚墻、硬山,勾連搭灰瓦,頂脊飾十二生肖和新月,整個大殿由三梁九檀架起,為歇山雙檐磚木結構,有彩繪、雕刻,圖象姿態生動,是本縣保存最完好 ... 查看詳情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