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天氣預報

22 ~ 26℃
中雨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潮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石壁山風景區

石壁山風景區中木郁郁蒼蒼,有明代的古樹名木,又有新栽的博士林,有古寺“雷音寺”,有自然景點“諫玉泉”,有近代建筑物“粵東一壁”(趙樸初題)牌坊、納海樓、麗澤湖、飛虹橋等。 雷音古寺 雷音古寺位于棲云山南麓,明嘉靖二十八年(1532年),黃岡上步村余散人在棲云山長神洞旁建造一座石亭,亭內有人住守,以看護亭前墓葬(該古墓曰黃牛聽金鐘),時常向長神洞山神焚香點燭、祈求平安。后來逐漸演變成雷音古寺。清朝乾隆年間,江西省景德鎮發生窯變,出現了十八尊羅漢。每尊羅漢背后都有“潮州雷音古寺”字樣。縣官奏報朝廷,皇上下旨來潮州尋找雷音古寺,潮州知府忙通知各縣尋覓,后來才在黃岡棲云山長神洞旁找到這個“雷音古寺”。 ... 查看詳情

西湖公園

潮州西湖,山倚湖蒼翠。昔時是潮州古城的護城河,俗稱“城壕池”。西湖古昔是韓江的支流。據載:“綿亙十余里。”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與韓江切斷,成了寬闊長形的大湖。唐肅宗乾元年間,天下臨池帶郭處設置放生池八十一處,這西湖便是其中一處,現在湖心亭南側有一池,稱為放生池。這里除了極富有詩情畫意的“西湖漁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濱至山下,名勝古跡,樓臺亭榭,比比皆是。且每個景均有一個雅稱,如“古洞佛燈”、“水仙夜月”。“梅莊新雪”、“紫竹鐘聲”、“釣臺秋色”等,現已多數無蹤跡可尋。頗具傳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壽安巖下的仙客留題。在北巖的“李公亭”后,有一個狹長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內卻可容十多人。從靠“李公 ... 查看詳情

廣濟門城樓

廣濟門城樓座落在湘子橋西端,是潮州城的主要標志。廣濟門城樓原稱“廣濟樓”,也稱“韓江樓”,民間俗稱“東門樓”。廣濟樓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歷代均有不同程度的維修,民國廿年(1931年)重修。廣濟門城樓是一座宮殿式三層歇山頂閣樓,外城門原有“東為萬春”門額。樓置于高大厚實的臺基上,拱門中開,面闊七間,進深五間,前后面為木石柱相銜接支撐,并跨出城墻外,成為騎樓。城樓為仿宮殿式建筑,重檐歇山頂,配以玻璃瓦紅彤壁,朱柱格子窗,畫棟雕梁,顯得雄偉壯觀。城樓中開拱門,高3.62米,寬2.9米。三樓懸巨型銅鐘1座,鑄于南宋紹興四年(1134)。原置于馬王廟,廟廢,遂移此。廣濟門大江前橫,長橋當戶,扼 ... 查看詳情

鳳凰洲公園

鳳凰洲公園位于潮州城南郊韓江大橋下沙洲頭。園中的鳳凰臺由臺體和亭閣兩部分組成,是個古式臺榭建筑。四柱,單檐結構的亭閣端立在高大的石砌臺基上,檐牙高筑,峻凌飄逸,其上“鳳臺時雨”、“中流砥柱”、“有鳳來儀”等牌匾與木質結構,明式拱斗和屋面的傳統青瓦相映襯,文氣斐然。自明朝建臺之后,明清兩代歷代官吏和地方紳士,先后在此倡建了“十相祠”、“鳳臺書院”、“文昌祠”、“龍神廟”、“天后宮”、“鎮洪寺”、“魯公祠”、“周公祠” 及“奎閣”等十多處景物,但這些景點因年代變遷,多數蹤跡全無,惟有鳳凰臺、奎閣、天后宮等因風景絕妙及人文昌盛之標識,屢毀屢建。  鳳凰臺原名老鴉洲,明末潮州知府侯必登曾多次游覽沙洲, ... 查看詳情

韓文公祠

韓文公祠在潮州市韓江東岸筆架山麓,為紀念韓愈而建。 韓文公祠始建于宋咸平二年(999),現有三層殿閣,下層為展覽廳,上層辟為韓愈紀念館,內有碑刻。 祠堂倚山臨水,墻壁全是水磨磚砌成,祠內分前后二進,并帶兩廊,后進升高七尺,有石階可登,正中供韓愈塑像。祠內石柱多刻對聯,四壁環立歷代碑刻四十面,詳載韓愈貶潮史跡和該祠興廢情況。回柱三門石坊上書刻著“韓文公祠”四個字,從右門入,牌坊后甬道右側,辟建近百米碑廊。從國家各級領導人和海內外知名書畫家惠贈或留題的近500幅墨寶中,選404幅,勒石鐫刻,與祠內古碑交相輝映,令千年古祠更加莊重典雅、文氣斐然。韓文公祠是一座肅穆端莊的祠宇,正殿中央塑韓愈像,兩旁塑 ... 查看詳情

祭鱷臺

相傳韓愈在此設壇除鱷魚之患,現原址上修建有鱷渡秋風亭和祭鱷臺。潮州城外韓江北堤中段,有個古渡口,叫鱷渡。1987年,在原址修建鱷渡秋風亭和祭鱷臺。鱷渡秋風亭為金石結構,四柱四角雙重檐,分兩級層臺,上亭下臺,四周有石欄環護回廊欄桿,端莊且典雅。亭內設祭鱷臺,題書“鱷渡秋風”、“祭鱷臺”匾額。其中一聯日:“佛骨滴來嶺海回而增重;鱷魚徙去江河自此澄清”。另一柱聯為:“溪石何嘗惡;江山喜姓韓”。亭中有一條栩栩如生的石鱷魚,脊背上堅載大石碑,正面刻韓愈《祭鱷魚文》全文,背面刻(鱷渡亭碑記》。每年秋天,這里的景色最為迷人。潮州八景之鱷渡秋風鱷渡江面寬闊,帆影落雁,“鱷渡秋風”歸為潮州八景之一。暮春三月,木棉 ... 查看詳情

金山

金山又稱金城山,位于城區北部、面臨韓江,海拔60米,因形似覆釜而得名。金山曾為唐宋時郡、州、署所在地。 摩崖石刻是金山勝跡之一,現存石刻30處,或紀游、或紀事、或寫景、或賦詩,以南麓偏西山坡石壁宋代書法名家米無章所書“第一山”,令人嘆為觀止。山上還較完整地保存有明初的古城墻。 金山摩石刻于一九八四年文物普查時僅存三十題,雖然如此,但其內容之豐富,歷史價值之高仍不可低估。這些石刻中有宋代大書法家米芾的“第一山”題刻,有宋大中祥符間知軍州事王漢辟金山的《金城山記》,有至和年間的《鄭伸筑城記》,有元王用文平息兵亂的《陽兵亂》等重要紀事題刻,此外還有朱熹筆跡“拙窩”及元代“清暉同趣”、明代“鳳臺壁立” ... 查看詳情

龍湫寶塔

潮州八景之龍湫寶塔 龍湫寶塔是潮州八景之一。原指潮州城北面韓江河面的小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蔥郁繁茂的樹林,有雅致幽靜的寺院,與四周的景物相輝映,構成一幅美妙綺麗的風景。初時名為“塔院維舟”,以游艇常喜系纜于此命名。又因塔邊有“龍求湫泉”,因之又名“龍湫寶塔”。可惜寶塔于清代已經倒塌,寺院也荒蕪,殘存的塔基后來也被洪水沖走去。現在,代替此景是韓江東岸邊一座古色古香的“鳳凰塔”的風光。鳳凰塔位于潮州市區東南約2公里的涸溪村,臨韓江東溪、北溪分叉之東南岸上,聳立著一座七層八面磚石結構的古塔,此塔俗稱涸溪塔,正名鳳凰塔。始建于明歷十三年,清康熙三十年重修。 鳳凰塔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 ... 查看詳情

別峰古寺

別峰古寺位于意溪鎮橡埔村別峰山,面臨韓江,南攬鳳城秀色,群山環抱。別峰山原稱鳳棲山,明代有潮州八景之一的“鳳棲木棉”。清末林大川在《韓江記》載“鳳棲山即別峰山也,距城東北十里,山峰秀色而為附郭名勝,文人學士多覽游焉”,山有“鳳棲樓”,寺內有仇昌祚書“過橋便覺市塵少,到寺方知增日長”的詩聯;宋代潮州進土知梅州事陳希及題壁詩:“千載傳聞孰是非,高梧修竹晚風微。欲知古寺獸棲鳳,殿樓今無燕雙飛。”可見“古寺”由來已久。別峰古寺分前、中、后三進,前座為門樓亭,中座“國道寶殿”供奉南海觀音,后座“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殿匾傳為邑人進士吳殿邦所書。中座殿內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憲大夫署惠潮嘉道 ... 查看詳情

開元寺

開元寺亦稱鎮國禪寺,是以唐玄宗年號開元為名的寺廟,始建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開元寺經宋元明清及今,先后十次大規模修建。其主要殿閣均為木石材料,憑木榫緊密銜接,用龍頭斗拱迭起支撐,層層向上散開,最多達11層,承受殿頂的巨大壓力,殿頂為四重檐、雙滴水,有鴟尾和雙龍奪寶裝飾,琉瓦彩甍丹墻,蔚為壯觀。經歷1200余年地震、海潮、臺風、雷電、冰雹等自然災害,以及歷代戰亂、人為摧殘,而又不斷修建,至今仍保持著唐宋宮殿式莊嚴肅穆的建筑風格。據考證:日本著名東大寺佛殿的宋代建筑模式,與現在開元寺天王殿一模一樣。開元寺被譽為“古代建筑藝術明珠”。殿內東側懸掛著重1,500余公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