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溝天氣預報

4 ~ 13℃
小雨
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甘南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古疊州城遺址

古疊州城遺址在今迭部縣城東郊電尕鄉然鬧村,位于白龍江北岸的臺地上,背倚扎尕獨山之巔。今迭部縣境在南北朝時期為合川縣,唐高祖武德二年置疊州,置州前稱交戍城,后稱疊州城。該城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450米,城墻隨地形而筑,城廓呈不規則五邊形,城內東北部筑有內城。迄今古城殘垣斷壁猶存,殘垣上夾棍眼和夯土層清晰可見。在遺址內和城堡殘垣夯土層中,多處發現大量彩、素陶片,以及陶壺、石器、布紋瓦、繩紋磚、石斧、牙齒化石等古文化遺存。古城西北約80米高的山梁上,有一處黃土夯筑的古烽燧。該古城遺址已于1993年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此外,迭部縣境內還有多處古城遺址。縣城東15公里處的電尕鄉吉愛那村南,有一處 ... 查看詳情

泉灘遺址

臨潭縣冶力關鄉的泉灘,位于關街西南側的冶木河畔。1943年,因肋巴佛等宰領的甘南農牧民在此誓師起義,因而亦稱“會師灘”。1943年3月,由于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冶力關的汪鼎臣、黃建偉,八角鄉的任效周等,與卓尼水磨川寺活佛金巴加木措一起組織了“草登草畦”(7部落組織),同時聯系臨洮的王仲甲、康樂的馬福善等,于3月28日齊集冶力關池溝常爺廟,殺牲祭旗后,在冶力關泉灘召開誓師大會,參加起義的有漢、藏、回、土等各族貧苦群眾2000多人。起義軍在肋巴佛(司令)的帶領下,攻打了臨潭縣城新城,打開監獄釋放犯人,開倉矚濟貧苦百姓,后與隴南各地起義軍會師,號稱l07之眾。9月,起義軍潰散。為紀念泉灘起義,冶力關鄉 ... 查看詳情

蘇維埃政府遺址

位于臨潭縣新城北街的隍廟,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在此成立臨潭縣蘇維埃政府,而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是臨潭縣迄今保護完好的古建筑,保留了中國古建筑的宏偉華麗遺風。它原為北宋吐蕃古廝羅“鬼章王”官邸,元世祖忽必烈南下攻取云南大理,駐蹕于此,俗稱“韃王金鑾殿”。明清時為城隍廟。遺址占地1000多平方米,山門立于4米高的紅砂巖石疊成的臺基上,重檐歇山頂,檐角飛翅,斗拱重疊,花枋精致。山門連接戲臺,結構繁復,渾然一體。院內為二層聽戲場,大殿在院北,亦為重檐歇山頂,花窗隔扇門,面闊大五間,整體構造莊重宏偉。大殿兩側及背后有廊房、后宮等附屬建筑物,配合緊湊,布局合理。1936年8月14日,中國工農紅 ... 查看詳情

郎木寺

郎木寺為藏傳佛教寺院,創建于公元1748年。其創始人即第一任赤哇嘉參格桑,11歲受戒出家,27歲前往拉薩學法,投拜名師潛心學法,成為出類拔萃的大學者,年屆55歲時,任西藏噶丹寺赤哇八年,期間他廣弘講說。公元1747年,年屆70歲的他經第七世達賴喇嘛格桑嘉措的允準,返回故里弘揚佛法,創建了郎木寺院。郎木寺經過歷世活佛的創建、擴建,現有聞思學院、續部學院、時輪學院、醫學院、印經院。寺院的佛塔主要有第一世活佛的肉身靈塔,據說該靈體的頭發、指甲如新生長的一般。有以數萬兩黃金、白銀和松耳石、珍珠等制作的歷世其他活佛的靈塔,以及70余座大小不一、制作各異的佛塔。郎木寺轄有十座屬寺和兩座靜修院,前后有70任赤 ... 查看詳情

拉卜楞寺

拉卜楞寺座落在夏河縣城以西的大夏河之濱。該寺由第一世嘉木樣活佛創建于1710年,經歷代嘉木樣的興修、擴建,現已成為甘、青、川地區最大的藏族宗教和文化中心,是中國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六大宗主寺之一。拉卜楞寺占地1234畝,建筑面積82.3萬平方米,有6座經堂,84座佛殿,31座藏式樓房,30院佛宮,500余間經輪房,千余間僧舍。其建筑風格獨特,藝術精湛,堪稱藏族建筑之薈萃。拉卜楞寺內藏有各類經卷6萬余冊,除佛經,還有大量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圖書,大凡有關藏族歷史、文學、哲學、語言學、修辭學,醫藥學,以及天文歷算、大小因明、工藝美術、冶煉鑄造等知識的圖書,應有盡有,其中不乏珍本,孤本、絕本,是一個 ... 查看詳情

禪定寺

寺院始建于1295年,比夏河拉卜楞寺早400多年,是安多地區最古老的佛教寺院,在拉卜楞寺創建之前,禪定寺一直在甘南藏族地區的宗教、文化等方面占據著主導地位,就其在歷史上的影響和地位,也僅次于拉卜楞寺。據史料記載,公元十三世紀末,西藏薩迦第四世祖師貢噶堅參的侄兒薩迦法王八思巴應元世祖忽必烈召見,在前往內地途中,取道卓尼。八思巴見此地山清水秀,古木參天,認為在此地修寺院,對弘揚佛法必有裨益。于是八思巴選定寺址,主持并委派薩迦格西于元貞年修成部分經堂、佛殿,井進行了隆重的開光儀式。至明永樂年間,已逐漸成為安多地區薩迦教派的宗主寺。清康熙四十九年,朝廷頒賜“禪定寺”匾額,正式設立僧綱衙門為寺院政教的雖高 ... 查看詳情

貢巴寺

周圍森林茂密,奇花異卉競相斗艷,長有各種珍貴的藥草,芳香四溢;山泉處處,如明珠璀璨奪目,珍禽異獸出沒于林間,鳴囀于枝頭。因此,這里歷來被佛教信徒尊為吉祥寶地。貢巴寺創建于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有僧侶107人。當年農歷四月十七日,為當朝皇帝和皇太后祝壽,舉行了大規模法事,并在原有丁古扎倉的基礎上,擴建了參尼扎倉、居巴扎倉和曼巴扎倉。皇帝為該寺頒賜了“當今皇帝萬歲萬萬歲”的長生牌位和“皇太后萬歲萬萬歲”的長生牌位,以及寺院的匾額,金字、旌表和金銀五千兩,大寺的誥封金冊等。當年九月,該寺的上下兩院經堂竣工,連同十二個靜修院,舉行了隆重的“為文殊大皇帝祝壽”的活動。次年三月,建立了單純的獨立儀軌, ... 查看詳情

米拉日巴佛閣

早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被稱為米拉日巴化身的洛桑達吉上師,在此地原有一座佛塔的基礎上,仿照米拉日巴在洛扎親自建造的九層樓閣的造型,新建了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閣。但這座古老的佛閣毀于文革。1986年,隨著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實,米拉日巴佛閣于1988年動工重建。至1992年,這座總面積411日平方米,高40余米的九層佛閣竣工開光,重現昔日風采。佛閣的第一層佛殿中央塑有彌勒佛,左右兩側為文殊菩薩和金剛手大勢至菩薩。左右兩側還有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菩薩、米拉日巴、釋迦牟尼、藥師、白度母、尊勝佛母、無量壽佛、千手千眼白傘蓋、綠度母、智度佛母、阿眾佛、獅子吼等佛侮。大殿東西兩壁,還有許多生動精美的塑像,有 ... 查看詳情

尼瑪外香寺

尼瑪外香寺座落于瑪曲縣尼瑪鄉。該寺創建人為第二世嘉木樣季美旺吾。據資料記載,該寺修建的授意者是第六世班禪洛桑華丹益西。當時,第六世班禪洛桑華丹益西赴內地弘法時,曾給第二世嘉木樣活佛說:“從前,嶺·格薩爾統治的地方,已經繁衍了數代人,后事如何,難以預料,若在那兒的中心地區建一座寺院,似乎益處很多,望你在那里修建一座寺院”。第二世嘉木樣活佛遵照班禪大師的教誨,四處勘查寺址,認為在瑪曲的灑合爾地方宜于建寺,后經幾多周折,終于清乾隆四十五年,在上下扎隆舉行相地及吉祥長凈儀軌。翌年,聚居僧人,由多仁巴任格貴,崗察·索南嘉措任領誦師,建立了扎倉。隨后,建造大經堂一座,僧舍十五院。經堂內奉安了喜樂金剛、密乘、 ... 查看詳情

西倉寺

寺對面的山形極具八寶吉祥相。該寺周圍,蒼松翠柏,四季常青,一片靜謐祥和之態。該寺始創于1839年,是在當地原有的幾座小寺院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由拉卜楞寺著名高僧第三世德哇倉·嘉央圖丹尼瑪主持建造。后寺院所屬部落獻于第三世嘉木樣活佛,成為拉卜楞寺屬寺。第三世嘉木樣、第三世德哇倉、華日活佛、貢卻堅贊等曾任該寺法臺。該寺的學規、法事活動等都與拉卜楞寺相同。據《安多政教史》載,清朝皇帝曾賜寺額“般若洲”。西倉寺發展十分迅速,至解放初,寺內建有聞思學院、上下續部學院、喜金剛學院、時輪金剛學院、醫學院等六大學院;有大小經堂、佛殿、護法神殿14座,僧眾曾達500余人。可惜該寺宏大莊嚴的建筑在文革期間遭到嚴重毀壞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