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天氣預報

8 ~ 21℃
小雨轉晴
北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亳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旗桿石座

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五代末,劉金定在雙鎖山立寨樹旗護鄉,立此旗桿座。旗桿座為石質,色青、堅而圓,直徑1.1米,厚0.24米。石座正中有圓形旗桿洞眼,直徑0.14米。旗桿石座,世代相傳,妥善保護,是人們懷念劉金定的重要實物,也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勇于反匪盜、反侵略、愛國愛鄉的歷史見證。 查看詳情

雙鎖山漢墓群

位于蒙城縣雙鎖山下,紅城周圍。經探察,雙鎖山下有多座漢墓連片成群,曾出土戰國時期的青銅器及秦漢時代的文物,其中以七件戰國銅鼎最為珍貴(現存于文管所)。雙鎖山北一座漢墓經發掘,出土銅鏡、銅錢等多種文物。墓室分前廳和四室,墓門為石門,門上有獸頭卸環及鳳鳥的雕刻,圖案依然清晰生動,石門仍開關自如。雙鎖山烈士陵園:位于蒙城縣雙鎖山上。1983年有小澗區委、區公所修建,用以紀念當地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犧牲的烈士。 查看詳情

湯王陵

位于亳州市譙陵北路東側,渦河北岸,是商湯王的衣冠冢,又稱湯王墓。1981年9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湯王墓的記載,最早見于三國時期曹丕著的《皇覽》:“渦北鳳頭村,有成湯故壘”。酈道元在《水經注》中記載“商成湯葬于渦河之陽”。據《亳州志》記載:“湯陵西有桑林,是成湯王祈雨處”,東北有桐宮,是伊尹囚禁太甲之處,今具無存。民國25年(1936)辟為“湯陵公園”,園內廣植花木,松柏常青,亭榭翼然,曲徑通幽。現存湯陵為一高大圓形土丘,高6米余,周長近60米。墓冢前豎“商成湯王陵”石碑,墓南一棵500余年樹齡的黃楝樹生長頑強,歷代重修湯陵碑刻,由于戰爭破壞,僅存清代康熙12年(1681) ... 查看詳情

萬佛塔

又名插花塔,位于蒙城縣城。始建于宋代,因塔身內外嵌砌琉璃小佛近萬尊而得名。萬佛塔為八角13層樓閣式磚塔,也是佛教最高級別的寶塔。高42.2米,地座長24.8米。塔的四正面辟門,其余四面砌作假窗,七層為穿心式樓梯,八層以上為盤旋式樓梯。萬佛塔造型秀麗,結構富于變化,保存亦較完整。為我國南北方造塔技術融合的杰作。1961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塔內現存兩塊建塔的碑刻,一塊在第4層,為宋崇寧元年(1102)所刻,一塊在第11層,為崇寧5年(1106)所刻。 查看詳情

伍奢冢遺址

位于利辛縣孫廟鄉廟李村東北,為新石器時代至漢代遺址。遺址呈谷堆形,占地30000平方米,因伍奢冢在此而得名。冢上文化堆積層為38米,冢下為18米(河堤剖面),冢南100米處有土城墻遺址,東西長140米,基寬3米,高出地面半米許,城墻北側發現有古井,鍋灶遺跡等。六十年代,曾發現有石斧、骨針、陶網墜、紅燒土等。1980年以來,地面采集大量文物標本,經專家鑒定,為大汶口文化晚期遺物。其上層夾雜著東周至漢代遺物。該處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和學術研究價值。現為安徽省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新四軍第四師司令部舊址

位于渦陽縣新興鎮,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師司令部舊址為磚木結構的四合院,分東西倆個院子,有房34間,現已辟為新四軍第四師紀念館,原軍委副主席張震為紀念館題寫了館名。紀念館內有劉少奇、彭雪楓舊居,彭雪楓德政碑,還陳列有各種圖片和革命文物等。1981年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背景知識:1939年9月初,彭雪楓帶領新四軍游擊支隊來到新興集,開創了以新興集為中心的豫晚蘇邊抗日根據地。1940年2月,游擊支隊改番號為新四軍六支隊;6月又與黃克誠領導的八路軍二縱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1941年新四軍組建后改番號為新四軍第四師,同年彭雪楓率新四軍四師轉 ... 查看詳情

義門古鎮

位于渦陽縣城西22.5公里處的渦河北岸。據《潁州志》載:“義門唐時為真源縣”,唐天寶10年(751),安祿山血洗真源縣,縣衙僅剩一儀門,因此改真源為“儀門”,渦陽建縣時,將“儀”改為“義”。古時,鎮上廟宇林立(大小廟宇72座),名勝眾多,故稱“廟集”。至今尚有千佛閣、玄帝廟、清真寺等十余座。鎮西一里許的南窯村為西漢孝子韓伯俞故里,村后建有“泣杖祠”。由于義門廣種苔干,被國家命名為“中國苔干之鄉”。該鎮是回民聚居區。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