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天壇大佛(寶蓮寺)

寶蓮寺 寶蓮寺有南天佛國之稱,位于香港大嶼山昂平高原,鄰近昂坪360的昂坪纜車站。寶蓮寺始建于1924年,前身為清光緒年間所建的“大茅蓬”,直至1924年鎮江金山寺和尚紀修出任該寺第一任主持才正式命名“寶蓮禪寺” 。 寺左有木魚峰天壇大佛、法華塔、華嚴塔,右有蓮花山、獅子石,內建韋馱殿、宮殿式的大雄寶殿、寶蓮池、莊嚴威武的天王大殿等。 此外,寶蓮寺還有地壇,同樣是仿北京天壇的圜丘壇所造,就連其中所蘊含的聲學原理都具備。寶蓮寺周圍的自然風景也十分優美,周邊的鳳凰山是看日出好去處。 天壇大佛 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位于寶蓮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山頂上,以青銅鑄造,1993年12月開光。佛頭 ... 查看詳情

黃大仙祠

廟宇供奉的黃大仙,據說有求必應,求簽者多在殿前膜拜,附近有解簽的攤子,為人求神問卜,特別是農歷新年或節日期間,信男善女們蜂擁而至,香火特別旺。 參拜 祠廟入口處,通常會有很多售賣香燭生果的攤子,香燭大約十元一扎,生果售十多元數個,價錢相宜。上香時,應雙手合拜,然后以左手上香,這是代表對神祇的尊重,而香的數目則以一支或三支為吉。 求簽 據說黃大仙的簽文十分靈驗,所以許多善信都遠道而來一求指點迷津。游人可于正殿旁取得簽筒,內有一百根竹枝,分別編上1-100之數,每問一事,以搖簽筒直至其中一竹簽跌出為止,看其數字作取簽紙,簽紙上之經文即為大仙回應。而廟祠旁的兩層建筑物則是解簽之地,內有很多專 ... 查看詳情

文武廟

據說始于清朝年間的斬雞頭和燒黃紙等儀式,舊時曾被香港政府所承認,用來裁決華人之間的糾紛,因此這里兼具社會法庭的功能。廟內最古老的文物是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捐贈的兩條大石柱,和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所鑄的銅鐘。因廟內供奉文帝,掌管功名和官祿,故此有不少望子成龍的父母前來為子燒香,特別是放榜前夕,更是人頭攢動。若逢文昌、關帝誕辰或農歷新年,參拜人潮更是絡繹不絕。位于港島上環的荷李活道,是香港最具歷史的廟宇,創建的歷史可追溯至香港開埠初期。廟內奉祀文昌帝及關帝,是港島的宗教信仰中心。廟內串串塔香掛滿廟宇,甚為壯觀,更是其一大特色。交通中環德輔道中置地廣場前乘26線中巴車,在荷李活道第二個車站 ... 查看詳情

九龍清真寺

全寺占地面積1500多平方米,為3層樓房建筑,圓頂拱形,兩旁矗立對稱的望月樓,整個建筑全用大理石貼面。底層為大禮堂,內設圖書館、會議室、《古蘭經》研究室及青年文化進修中心;二樓為禮拜殿,可容納近千人禮拜;三樓為婦女禮拜殿。整個清真寺雕筑精細,巍峨壯觀,富有現代阿拉伯伊斯蘭建筑特色。背景知識:該寺始建于1896年,由當時英屬印度駐軍中的穆斯林軍人主持興建,耗資1500萬港元,寺址在威菲露兵營。1902年進行過翻修,至1980年該寺多處倒塌,香港各伊斯蘭團體及穆斯林人士又集資重建,于1984年竣工,建筑費近3000萬港元。其間曾得到伊斯蘭世界聯盟資助。九龍清真寺為香港較具規模的大寺,坐落在九龍尖沙嘴 ... 查看詳情

滘西洲洪圣古廟

西貢滘西洲的洪圣古廟,建于1889年,是香港其中一個研究漢代以至新石器時代香港歷史的重要古跡。古廟為兩進三開間建筑,左邊是廟祝起居的地方,右邊曾用作村學校舍,教育村中子弟。后進正殿神壇供奉洪圣爺、財帛星君及水仙爺。廟內又放置龍船模型和各類與漁業有關的用品。古廟曾進行多次復修工程。2000年初竣工的最近一次復修工程奪得2000年度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亞太區文物古跡保護杰出項目獎”第三名。此廟于2002年成為香港法定古跡。交通1、港鐵觀塘線彩虹站C2出口轉乘1A或1M專線小巴至西貢墟(3-5分鐘一班,車程大約15分鐘,票價7.5元)。2、港鐵調景嶺線鉆石山站出C2口,至巴士總站乘92線巴士至 ... 查看詳情

青松觀

青松觀在香港九龍西部屯門的青山麒麟圍。由陸吟舫等人創立于1949年,屬全真龍門派,道派溯源于廣東廣州至寶臺。該觀初建于九龍偉晴街,1952年遷至彌敦道,1960年在屯門青山麒麟圍再建新觀。大殿建筑華麗精巧,前有拜亭與大殿相連。殿頂為兩重卷棚式,覆以黃色琉璃瓦。殿內供奉主神為呂純陽,兩側有王重陽和邱處機祖師塑像陪祀。神龕雕刻精美,飾品古樸典雅,配以繁花燈彩,別有嶺南情趣。交通港鐵西鐵線兆康站B出口,轉乘輕鐵505線至青松站下車,然后步行5分鐘。 查看詳情

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原址在中環威靈頓街,于1842年落成的。教堂曾被大火燒毀,現有的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土地在1881年購買,1888年落成,1888年12月7日圣母無原罪日前夕舉行首次獻祭,座堂當時耗資12萬港元。圣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屬仿歌德式設計,座堂呈不對稱的十字形,右邊比左邊短,建筑物全長82米,闊42米,高23.7米,由38條花崗石柱支撐,中央尖塔則高10米。主祭臺位于正中,祭臺西南面設有主教的寶座,教堂亦因而得名。主教座堂內設4個小堂,包括圣心小堂,圣安多尼小堂,苦難小堂及圣若瑟小堂。座堂共可容納1000多人,現時每逢星期日舉行多場彌撒,在平安夜及除夕也會舉行子夜彌撒。座堂亦有為教友舉行婚 ... 查看詳情

圣約翰座堂

圣約翰座堂1847年奠基,1849年落成及祝圣,為香港最古老的西式教會建筑物。座堂主要由3幢主樓構成。座堂本身于1847年建成,乃香港較古舊的維多利亞時期歌德式建筑物之一。至于副堂則于1920年代落成,而辦公樓則是1950年間加建的。座堂是教區中之首堂,因該堂內,置有主教座位。香港日治時期曾經為日本軍隊總部。避免因冷氣的水氣造成白蟻侵蝕,破壞古物古跡,故此,座堂沒有冷氣供應。座堂除了有主教專用的座椅、法政牧師及座堂牧師專有的座椅,亦有英國殖民年代遺留下來鑄上英國皇室徽號的會眾座椅,是留給當日港督或英國皇室家族成員途經香港崇拜時預留給他們坐的。目前座堂每天均有崇拜。也有早堂晚堂崇拜,崇拜的語言由英 ... 查看詳情

灣仔洪圣古廟

深度探索:在香港開埠初期,莊士敦道以南的一帶地區等,過往這些地方都是淺灘,洪圣古廟前,以往是海邊。這座只有一間廳堂的座簡單古廟,過去可俯瞰整個海灣。曾經有一段時期,灣仔是被林則徐視為頭號煙販顛地的根據地。顛地是英國人,也是鴉片煙商。在1835至1839年期間顛地曾以灣仔為其販毒基地。約在1924年左右,香港政府推平摩理臣山,填灣仔海灣,才將灣仔區面貌改變,也使昔日臨海的洪圣古廟,變成今日座落在皇后大道中的模樣。今日的洪圣古廟依山建筑,廟內祀奉著洪圣大王,洪圣大王為南海之神,與天后娘娘同為漁民最愛祀奉的神明。洪圣爺旁邊供奉金花夫人、太歲及包公等神位。廟外另有社稷及魯班先師的神位。亦由于地理上的限制 ... 查看詳情

油麻地天后廟

油麻地天后廟于1865年由當地的水上居民所建,原為油麻地海邊的一座小廟宇,當時位置約于今日的北海街一帶。1870年,油麻地居民組成油麻地五約,重修該天后廟,成為當地的宗教中心及最繁盛的地方。當時天后廟前的土地是漁民曬船上麻纜的地方,而不少經營補漁船的桐油及麻纜商店在那里開設,成為“油麻地”這個地名的起源。1887年,天后廟以南及以北的街道被政府命名為“廟南街”和“廟北街”,其后合并為廟街,也是“廟街”這個街名的起源。油麻地天后廟以天后廟正殿為中,兩側則建有油麻地觀音樓、油麻地城隍廟、油麻地觀音樓社壇及油麻地書院,各座建筑主祀不同的神靈。廟中保留的歷史文物極為豐富,其中有1860年的石獅子,186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