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深度探索:
    香港禮賓府前身為香港總督府,建于1851年。1941年至1945年日占期間,依然以禮賓府作為港日政府的總督府,于英治期間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里面居住。
    英治期間以禮賓府為官邸的25位港督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于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拒絕以此為官邸。
    2005年董建華宣布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布將以禮賓府作官邸,并花費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2006年,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特首及特首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

    建筑風格
    香港禮賓府屬英國喬治時代建筑,具有濃厚的殖民地風格,在英式建筑上引入了適合亞熱帶地區的大型窗戶和陽臺。于落成后歷任香港管治者一直有對該建筑進行加建和修改,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在日占期間由日本工程師藤村正一在中央加建一座塔樓,屋頂亦由歐洲式改為日本式。
    現任特首曾蔭權宣布將以禮賓府為官邸后,該建筑再一次進行了修建,其中包括加建一個小魚池以飼養曾蔭權心愛的錦鯉。

    開放活動
    香港禮賓府門前有一片草坪,常年綠草如茵,背后花園廣種植物,繁花似錦,春天杜鵑花盛放,爭妍斗麗,滿園春色。
    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后,香港禮賓府主要是用作舉行重要官式活動的場所,例如每年的授勛儀式、香港運動員出戰奧運會的授旗儀式等。1999年香港特區政府與迪斯尼公司正式宣布興建香港迪斯尼樂園的發布會亦于府內舉行。 
    香港禮賓府每年均會舉行開放日予市民免費入會參觀園中花卉。最初每年一次,現今已增至每年六次,其中一次在三、四月間府內杜鵑花盛開時舉行。然而并非整個禮賓府均作開放。開放日的門券收益多數會捐款作慈善用途。 

    感謝網友GREY提供圖片

香港禮賓府是香港特區政府接待來賓的場所,特區政府的一些重要典禮亦于這里舉行。禮賓府位于香港島中環半山上亞厘畢道,前身是港英時期的香港總督府(簡稱港督府),現已成為香港特首的官邸。

交通

1、中環怡和大廈外乘3B、12線巴士

2、金鐘太古廣場外乘23,23A,23B,40,40M線巴士,紅棉道香港公園下車,下車后經過香港壁球中心及圣約翰大廈,然后橫過花園道到美國領事館,香港禮賓府就在隔壁。

3、地鐵中環站K出口,穿過香港上海匯豐銀行大廈后,橫過皇后大道中直行至花園道,沿花園道向上步行。

門票

開放日通常定于2、3月杜鵑花開時的周末,方便市民參觀。臨近開放的日子,政府會發放新聞稿,公布開放日期。市民可免費入內參觀,但香港禮賓府范圍內不設任何泊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