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天氣預報

13 ~ 27℃
陰轉多云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武威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石門溝草原公園

從天祝縣城華藏寺西行約13公里,但見兩山對峙,勢始刀削,名為“石門”,因建在兩山狹窄似門形的溝內而得名,石門內側不遠是始建于明崇禎初年的石門寺,藏語稱“雅隆圖爾欽噶丹賢巴瑯”,意為具喜彌勒洲,由西藏達納活佛羅桑丹巴曲吉尼瑪于明崇禎初年創建,清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進京途中曾到石門寺講經,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曾來石門寺任過法臺。現存的珍貴文物有五世達賴遺物和明代石浮雕像光明女佛等。溯河而上,清涼的風,徐來;如茵的綠,襲人,純藍的天,透明;散漫的牛羊,潔白的藏包勾勒出草原迷人的風情。在這里,您可以看到馳名中外的奔馬踏飛燕原型──岔口驛駿馬,還有國家級畜禽資源保護品 ... 查看詳情

天祝三峽

天祝三峽即朱岔峽、金沙峽、先明峽,該景區于2001年被評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朱岔峽過石門溝,翻越海拔3200多米的五臺嶺,便可到達朱岔峽。朱岔,藏語意為兩條水相匯到一起的地方。它全長20多公里,是天祝三峽中最長的一個峽。從東頭到西口,全是山勢高峻,河道深切的峽谷。入山峽,在這天然的藝術長廊中,可以飽覽到一幅幅神筆繪成的山水畫卷,諦聽一曲曲萬籟交響的樂章,兩面高山上薄云天,陰山綠蔭如織,松濤陣陣,陽山危巖絕壁,峻峭奇絕,峽谷狹窄處,兩面山峰林海遮天蔽日。朱岔峽,作為祁連山東端林海中一條有名的深峽幽谷,氣候是天祝境內最好的地方之一。在峽口還可以看到朱紅色的山體,這就是頗有名氣的本康丹霞地貌景觀。本康是 ... 查看詳情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

神州荒漠野生動物園位于武威市城東科技示范園區內,是在甘肅瀕危動物研究中心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現已建成招待所、科技樓、了望塔、動物標本展覽館等基本設施2412平方米,動物圈舍3182平方米及10萬畝的動物半放野區圍欄,現有賽加羚羊、普氏野馬、野駱駝、野驢、金絲猴、扭角羚、白唇鹿等瀕危珍稀動物10余種、180多頭。 查看詳情

武威沙漠公園

武威沙漠公園是一座融大漠風光、草原風情、園林特色為一體的游覽勝地,位于武威城東20公里處的騰格里沙漠前緣。內有占地近4000平方米的游泳池,還有跑馬場、賽馬場、沙浴場以及大漠亭、陶心閣、鴛鴦亭、桃花亭等建筑和游樂設施。園內沙丘起伏,百草叢生,有梭梭、樺木、紅柳、沙米、蓬棵等沙生植物,是我國第一座大漠風光與沙漠綠洲相結合的游覽樂園,已成為一座展示治沙成果、旅游健身、文化娛樂為一體的沙漠公園。 查看詳情

西郊公園

西郊公園亦稱兒童公園,位于城區西關,是出土國寶級文物西夏木緣塔的地方。初建于1980年,占地19萬平方米,居城市規劃中心,交通便利,現已成為初具規模的現代園林公園,是集游樂休閑、餐飲娛樂、賞花觀光、林木栽培、動物馴化為一體的游覽勝地。公園由三部分組成。西南角為花圃,育花卉數百種,姹紫嫣紅,爭艷斗奇,盡展芳容;西北部為園林,有花果樹及松柏樹等千余株,現為避暑休閑區;其余地方為游樂場所。公園注重文化建園,富有時代氣息和文化品味,相繼建成了自控飛機、海陸空大戰、空中飛車,豪華轉馬、電動碰碰車、太空沖浪、海盜船、新奇樂城、豪華游船等游樂設施30多個,成為廣大游客特別是青少年兒童心馳神往的樂園。公園動物園 ... 查看詳情

馬牙雪山

藏語稱阿尼嘎卓,位于天祝縣西部,距天祝縣城35公里處,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45公里,南北寬約10公里,主峰白藏語稱倫布什則,意為最高的須彌山,海拔4447米。馬牙雪山因形似馬的牙齒,終年積雪而得名。馬牙雪山山腳有綿延10余公里的茵茵草場,每年農歷6月13日,當地牧民都要在馬牙雪山舉行盛大的祭天池活動。天池被峭壁和懸崖緊緊擁抱,面稱約0.5平方公里,形似月牙,池水清澈湛藍,四季如常,牧民視為圣池。有一巨石聳立于馬牙雪山山頂,中間裂開一縫,仿佛利刃劈就,相傳格薩爾王當年出征時,曾用此石試劍,故名“試劍石”。每到7、8月份,馬牙雪山便有一種獨特的自然現象,若在山頂大聲喧嘩或大吼一聲,立時便會雷聲大作 ... 查看詳情

西夏博物館

西夏博物館位于城區東南隅,與武威文廟毗鄰,占地面積3570平方米,建筑面積2900平方米,為二層仿古式建筑,主要展示涼州出土的西夏珍貴文物。展品中最為珍貴的當屬西夏碑。西夏碑,本名《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是全國現存唯一的、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文與漢文對照文字最多的一塊石碑。196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夏碑刻于西夏崇宗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清嘉慶九年(1804年),我國著名學者、金石學家、邑人張澍在武威大云寺發現,1898年法國學者德維利亞考定此碑正面為西夏文,近代,我國著名文字學家、金石家學羅福成破譯了碑文。西夏碑高2.6米,寬1米,厚0.3米,兩面刻文。正 ... 查看詳情

文廟

文廟(即武威市博物館)現館藏文物4.4萬多件,其中國寶級文物2件,一級文件170件,二級文物278件,三級文物594件,是甘肅省第二大歷史博物館。以銅奔馬、醫藥簡、禮儀簡、木雕、墓志石刻為代表的漢唐文物,以西夏碑、木緣塔、木版畫、金碗為代表的西夏文物,以涼造新泉、西夏銀幣為代表的貨幣文物,以明清瓷器、牌匾、水陸畫為代表的明清文物等,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傳聞文廟最早建于前涼或西夏時期,碑載復建于明英宗正統二至四年(公元1437年~1439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東西寬135米,南北長187米,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全廟由三組建筑構成,東以供奉“萬世文宗”文昌帝君的文昌宮為中心,南為山門,北為 ... 查看詳情

雷臺

雷臺是舉世聞名的稀世珍寶、中國旅游標志“馬踏飛燕”的出土地,位于武威城區北關中路,占地面積12.4萬平方米。雷臺是絲綢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區,1983年雷臺被公布為甘肅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雷臺為前涼(公元301年~375年年)國王張茂所筑靈鈞臺。《資冶通鑒》中記載:為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始筑“周輪80余堵,基高9仞”。現雷臺保存基本完好,長106米、寬60米、高8.5米。臺上有明清時期的古建筑群雷祖殿、三星斗姆殿等10座,其建筑雄偉、規模宏大。周圍古樹參天,湖波蕩漾,是聞名遐邇的旅游觀光勝地。 1969年9月在臺下東南 ... 查看詳情

大云寺銅鐘

坐落在武威城東北角的大云寺內,與文廟、羅什寺塔、海藏寺、雷臺等古建筑遙相呼應。于1981年9月1日,被甘肅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大云寺,原名宏藏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偉,是聞名遐邇的佛教古剎,為東晉十六國前涼升平七年(363年)張天錫所建造。唐載初元年〔689年)七月重修后改名為大云寺。因屢遭地震、兵燹,寺廟一度受到破壞。明洪武十六年(1383年),日本僧人沙門志滿曾遠渡重洋來涼州朝拜大云寺,并主持募化重修,被傳為中日人民友好史上的一段佳話。1927年4月23日河西發生7.8級地震時,大云寺遭到嚴重破壞,唯存寺內的古鐘樓。古鐘樓建造在拔地而起的磚包臺基上,南7.8米,基底約125平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