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天氣預報

22 ~ 29℃
中雨轉陣雨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肇慶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護龍祖廟

護龍祖廟在端州區黃崗鎮前村,始建于清初,同治十年(1871)重修。四周古樹懷抱,環境清幽,有小溪潺潺流過,廟前遠眺,田園秀色一覽無遺。廟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面積136平方米,大門上方鑲嵌楷書“護龍祖廟”石匾,前后殿為硬山頂,面寬進深均三間,建筑物前設“低頭牽”,抬梁與穿十混合式梁架結構,兩殿之間以平面方形的卷棚頂廟亭相連,亭兩側空地邊緣,還用矮墻連貫前殿與后殿,使之渾然一體。該廟是肇慶市端州區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廟宇。1984年公布為肇慶市文物保護單位。交通市內交通發達,可乘坐旅游大巴到達景區。 查看詳情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在端州區箭竹圍。建于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原有圣堂、神甫樓、廚房、花園,現存圣堂和神甫樓,占地面積125平方米。圣堂高大,其后端是哥特式的建筑,豎十字架標志,樓內共三層,中空,利用回廊上落,頂部懸掛大鐘一個,直徑0.70米,鐘繩下垂到樓下地面通道,圣堂內還有一個彩色的耶穌塑像,放置在圣壇一側。堂內排列木椅,供教徒誦經和唱贊歌時應用。圣堂西側是一座兩層的神甫樓,磚木構筑,具有鮮明的意大利建筑特色。 查看詳情

端州古城墻

廣東僅存的完整古城墻,位于肇慶市區內人民南路一帶,始建于宋代,呈長方形,周長280.2米,制高點在城北披云樓。目前城墻高出地面10米,城墻兩側由磚砌成,中間夯土,外圍共有28個城垛,城磚規格達40多個品種,是歷史上曾多次修葺的見證。當年廣西壯族首領儂智高反宋,端州太守丁寶臣因無城墻防守,棄城而逃。儂智高失敗后,官府于公元1053年始筑土城墻,至明未共修城墻十一次。清代又修葺了九次。新中國成立后歷年都重視維修城墻,在江濱堤路建成之前,城墻起著防洪的作用,目前城墻基本完好。交通乘3路公交車到底就到了城墻腳下。此外9、10、17路皆能到達。 查看詳情

閱江樓

閱江樓在端州區正東路東側的石頭崗上,始建于明宣德年間,原為平房,清順治十四年(1657)改建為兩層樓房,高15米,是典型的南方園林庭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院內有假山和魚池,樓四周寬敞的平臺上遍植樹木;南樓前面是石階,拾級而下可到達廣場,該廣場延伸至西江河畔。南樓檐下懸掛木匾額,上有楷書“閱江樓”巨字。閱江樓是肇慶八景之一,名曰“江樓晚眺”,歷代有不少文人雅士曾在此吟詠酬唱,留下了一些著名的詩文。該樓1962年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現為葉挺獨立團紀念館所在地。交通公交6、10路公交車可達。門票門票:8元/人開放時間:8:00-17:30 查看詳情

麗譙樓

在端州區城中路第一人民醫院西地。這里是肇慶府衙舊址入口處,始建于1118年。 古端州曾是宋徽宗趙佶的封地,趙佶繼位后,親筆賜書此地為“肇慶府”,當地守臣在府衙前筑高臺蓋此樓宇,用以供奉此御書,故此樓又稱“御書樓”。明代重建時改稱麗譙樓。樓建成后,置銅壺滴漏、乾寧銅鐘、大藤鼓報時刻。1925年冬該樓曾為葉挺獨立團直屬隊的駐地。 到50年代,該樓已經殘破不堪,改建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但樓下的高臺基仍沿用明代的遺構。 查看詳情

安定郡祠碑

安定郡祠碑原存放在端州區東郊渡頭村梁氏宗祠內,現由肇慶市博物館收藏。 碑原名“安定郡祠記”,高0.36米,寬0.50米,楷書,刻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此碑是當地僅存的宋代碑記,碑文記載渡頭村梁氏始祖梁燮為宋咸平元年(998)進士,先后兩次任端州刺史,他見這里山青水秀,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便將粵北南雄的二十九姓百姓遷至此地生活,這對以后的南雄歷次民族南遷影響很大,這塊碑對于研究這方面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查看詳情

包公祠

肇慶包公祠位于肇慶城西,是一座仿宋建筑群,除牌坊、山門外,還有大殿,東、西配殿,鐘樓,鼓樓、亭、廊、井等,占地面積11500平方米,與其他包公祠相比,其規模位于前列,也體現了嶺南古建筑的特色和風格。包公祠是為紀念宋代名臣包拯而建的,包公在肇慶任端州知州3年,為官清廉,大辦實事、造福端州,離任肇慶時不持一硯歸,其政績顯著,深受黎民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宋代百姓就建立包公祠來紀念這位清官,甚至還將他神化了,希望得到他的神明庇佑,能夠逢兇化吉。 查看詳情

崇禧塔

崇禧塔在端州區塔腳路,始建于明萬歷十年(1582)。崇禧塔之名,取“文運興旺”、“鴻福無疆”之意,當初建塔是為聚集人氣,期望人材輩出;而且建此塔可鎮住“河妖禍龍”,避免水災,一舉兩得。 塔為樓閣式穿壁繞平座磚木塔,高57.5米,平面八角形,外觀九層,內為十七層。石砌須彌座的八個角均有形態各異、造型生動的精美雕刻,是明代石雕藝術珍品。每層塔檐均用綠色琉璃瓦鋪蓋,檐角懸掛著風鈴,鈴聲嘹亮悅耳。從乾清門進入塔內,循級登塔憑欄遠眺,四周景物盡收眼底。塔剎用鐵鑄的覆盆、寶珠及紫銅葫蘆裝置都金碧輝煌。當代名書法家趙樸初曾為塔題書“崇德塔”匾額及撰書“七墾高北斗,一塔聳南天”楹聯。 查看詳情

德慶學宮

德慶學宮位于德城鎮朝陽路,始建于宋祥符四年(1011年),元大德元年(1297年)重建,這座莊嚴的古建筑群由大成殿、崇圣殿、尊經閣、鄉賢祠、杏壇等建筑組成,占地面積八千多平方米,是我國元代木構建筑的瑰寶。大成殿是學宮的主體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殿高19.4米、氣勢雄偉,它的建筑特點是四柱不頂、兩側減柱、斗拱特長。其殿檐的銜接之沒用一釘一鉚,全靠榫頭接駁,角度分厘不差,體現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工藝水平。大成殿于1971年重修,現為縣博物館。德慶學宮是南國古建筑的一顆明珠,國際建筑協會副主席、北京大學建筑系教授吳良鏞先生譽之為“國之瑰寶”;國家建設部總工程師章世清教授也稱它是“凝固的歷史,無聲的音樂 ... 查看詳情

漢謀圖書館

位于端州區寶月臺,該地為肇慶八景之一的“寶月荷香”。早在宋代,任端州知郡事的包拯便在這里建立星巖書院,漢謀圖書館的前身就是星巖書院的“眾綠廳”。清代時星巖書院改為包公祠,后又改作魁星樓,至民國初因年久失修坍毀。1917年,新加坡華僑陳祝齡捐資重建魁星樓。1935年,肇慶籍的國民黨高級將領余漢謀捐資改建并贈一批古籍,因此更名為“漢謀圖書館”。該樓高二層,綠琉璃瓦歇山頂,磚木結構,總面積為400平方米,樓四周設有圓柱回廊。該圖書館面對寶月湖,周圍環境清幽,是讀書的好地方。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