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憩園

  憩園又名人民公園,始建于1130年,位于公園弄,距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園內有北宋著名水利專家郟亶墓、元代大型“鐵釜”、明代“通海泉”、宋花石綱遺物“望海峰”。最負盛名的有“墨妙亭”。另有樹萱齋、壁嵌等許多頗有價值的碑石。此外還有荷池、三曲橋等風光景致。 查看詳情

雙鳳古鎮

雙鳳,因寺而名,因教而興,距今已有近1700年歷史,有“千年古鎮,雙鳳福地”的美名;這里是中國民間藝術龍獅之鄉,有考古發掘的良渚文化遺址。主要景點有雙鳳寺、玉皇閣、上岡橋、維新遺址等。雙鳳寺:為千年古剎。據文獻記載,雙鳳鎮名源于雙鳳寺。雙鳳寺始建于晉朝,距今1600多年。相傳東晉支遁和尚在因建寺掘地得石龜兩枚,旋即化作雙鳳飛去,故該寺名為雙鳳寺。雙鳳寺地處太倉市郊,一條帶狀河臥抱雙鳳寺,門口玉帶橋跨河而建,抬頭即見好佛而止的牌坊。寺院內天王殿、大雄寶殿依次林立,地藏殿、觀音殿左右分座。后院有僧房、禪堂、還有專供外來居士休息的地方。維新遺址:被譽為“太倉之根”的維新遺址,填補了太倉原始文化的空白, ... 查看詳情

天妃宮

天妃宮,位于瀏河鎮東市廟前街,為我國明代航海家鄭和下西洋的重要歷史遺跡。 初建于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1286年)。明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從劉家港啟航前,必先在此進香祈求海神娘娘保佑航海平安,并于七下西洋結束后在此親立“通番事跡碑”。 查看詳情

西塔

西塔,亦稱西塔寺,位于太倉市璜涇鎮。原址為明代時的大帝廟,后毀于一場大火。清乾隆年間里人集資重建,清道光初年又建后殿,供李王菩薩。道光三十年(1850年)建造了西塔,前后建有兩殿,西側還有耳房,逐更名為西塔寺。西塔為六面五層,磚木結構,飛檐翹角,葫蘆結頂,平地崛起,古色古香,塔底層每面外墻寬2.25米,周長1.35米,面積約30平方米,塔高15.5米,緣梯可登上頂層,憑欄遠眺,江邊美景盡收眼底,是目前璜涇地區最佳的一處游覽勝地。 查看詳情

玉皇閣

玉皇閣又稱普福宮,座落于太倉雙鳳鎮鳳林路西側。公元1285年始建。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由天師張宗演之北子周靜清建造。始名“普福觀”,至大三年(1310)元武帝賜額“大玄元普福觀”,皇慶二年(1312)第三十八代天師張與材書“雙鳳福地”白底黑字橫匾懸于普福前門——靈信門。延祐四年(1317)元仁宗敕封該觀為“普福宮”。普福宮之靈信門內供關、溫、馬、趙四大靈官,入靈信門后便是御道街,穿過二門,兩旁有朝房,至“午朝門”門前兩側是鐘樓,鼓樓,門上懸金字豎額:“敕建普福宮”,落款“清寧抱一凝妙真人”(周靜清道號)。進午朝門,入大院即是“凌霄寶殿”。大殿為兩層樓房,樓上正中神龕內供玉皇大帝,兩側 ... 查看詳情

閱兵臺

閱兵臺,又名點將臺,位于太倉市瀏河口南側江堤邊。相傳宋建炎四年(1130年),抗金名將韓世忠駐軍海口時所筑。閱兵臺所在地瀏家港是太倉的東大門,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明朝時,倭寇常從這里登岸侵擾,當地軍民與倭寇多次進行英勇戰斗,留下了不少可歌可泣的抗倭事跡。現今登上閱兵臺,憑江遠眺,美不勝收。 查看詳情

周涇橋

周涇橋,是太倉元代石橋中最負盛名,建于元至順元年(1330年),原名"海門第一橋"。周涇橋長17.26米,寬4.7米,高5.18米,橋正中地幅石上刻有"海門第一橋"字樣,橋面中央一塊3米長的龍門大石上刻有八卦圖案,橋身系青石建成,橋欄有纏蓮枝等浮雕圖案。從歷史上看,水鄉太倉歷來橋梁甚多,但在一條數百米距離的河上有三座元代石拱橋,這在國內也屬罕見。目前太倉市區致和塘上最有價值的周涇橋、州橋、皋橋保存完好,它們距今已有660多年的歷史。比之周邊縣市寶之珍之的明清石橋,這三座元代石橋,更顯得古老珍貴。 查看詳情

曹溪閣

曹溪閣位于太倉市區東,兩層古典式建筑。內藏古玩字畫、秀玉奇石等珍品,以及各類雕塑和高品位的工藝麥秸畫。 查看詳情

高仁歧油畫館

高仁歧油畫館座落在新區柳州路上,館內藏有高仁歧創作的60多件油畫精品。 高仁歧是太倉時思鎮人,著名軍旅畫家,目前為濟南軍區副師級專業畫家。其作品在全軍美術作品大賽中得金獎,曾多次入選全國美展。 查看詳情

梅花草堂

梅花草堂座落于瀏河公園內,是當代極負盛名的百歲丹青大師朱屺瞻先生年輕時習畫的畫室,始建于抗戰以前,草堂建成后,名流畢集,齊白石、沈尹默、黃賓虹、潘天壽等十多位藝術家先后為“梅花草堂”賦詩作畫。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