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天氣預報

9 ~ 24℃
北風4-5級
查看天氣詳情
銀川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西夏王陵

每個陵園都是一個完整的建筑群體,四角有角樓,園內有門闕、碑亭、外城、內城、獻殿、靈臺,四周有神墻環繞,占地面積達10余萬平方米。公元1227年元滅西夏后大肆盜墓破壞,但發掘中仍然出土了大量的裝飾品、瓷器等隨葬物品。墓室上方有40余米傾斜墓道,墓室埋于地下約25米,和中國傳統帝陵不同的是墓穴沒有磚砌,而墓道上方為魚脊狀封土,20余米陵臺未毀前應為木檐塔式結構,如此與眾不同的特色使得西夏更加神秘。殘存的陵臺仿佛一個個巨大蜂窩扣在地上,沒有一點雜色的賀蘭山襯托這些黃土見證頗為壯觀。帝陵北側四合院修建了塑像館,用塑像和繪畫加文字說明再造了西夏的歷史,塑像館東側是2層的西夏陳列館,匯集了西夏鼎盛時期遼闊疆 ... 查看詳情

水洞溝遺址

水洞溝遺址記錄了遠古人類繁衍生息,同大自然搏斗的歷史見證,蘊藏著豐富而珍貴的史前資料。它向人們展示了距今三萬年前古人類的生存畫卷,是迄今為止我國在黃河地區唯一經過正式發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80多年來,經過六次考古發掘,在水洞溝出土了三萬多件石器和67件古動物化石。其中構成水洞溝文化基礎的一些石制品、工具及石器制作修理技術,可以和歐洲、西亞、北非的莫斯特、奧瑞納時期人類棲居地的石器相媲美。尤其出土的大量勒瓦婁哇石核,與歐洲相當古老的奧瑞納文化的形狀接近。水洞溝地區又是我國北方明代古長城、烽燧、城堡、溝塹、墩臺等軍事防御建筑大觀園。保護區內,蜿蜒東去的長城、高臺聳立的墩堠、古樸神秘的城堡、曲折幽深的 ... 查看詳情

海寶塔

寺內殿宇主要有山門,接引佛殿、大佛殿、韋陀殿、臥佛殿等,都在一條中軸線上。海寶塔是建在大佛殿和韋陀殿之間的磚結構樓閣式建筑,通高45米,由塔基、塔座、塔身、塔剎構成,整個塔的建筑外形線條明朗,層次分明,風格古樸、粗獷,且塔內有木梯盤旋上升直至塔頂。海寶塔自古以來是寧夏有有名的佛都寺院,每逢農歷初一和十五,各地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來寺燒香拜佛,這時不僅能觀賞鳳凰城的名勝古跡,沐浴民族風情,而且能品嘗塞上的瓜果和銀川的風味小吃,別有一番情趣。又稱黑寶塔,位于銀川市北郊,俗稱北塔,與市西南的承天寺塔遙遙相望。交通該景點位于中山公園北門斜對面,可從中山公園步行800米達到,也可乘坐出租車前往,費用5元門票1 ... 查看詳情

明代紅山堡

紅山堡是一座北鄰明長城的屯兵之城,據史書記載,紅山堡在明正德十六年(公元2521年)修建,為寧夏都指揮史墉修筑。東自清水營五十里,西至紅山堡二十里。在橫山堡內駐軍251名,設守堡官員一名,操守官一名,領峰候(烽火臺)八墩,看護東西約30里的長城。在和平時期,紅山堡是長城內外各族人民開展商貿交流的活動場所。現在的紅山堡,雖然經歷了戰火的摧殘和歲月的剝蝕,但它的城墻依然完整高聳。紅山堡的甕城城門盡管已經被風沙掩埋,但宏偉的城門還依然頑強地屹立在土原之中。在城堡中,還可以看到原有的房屋基址,如果按照明代兵制,每5人分住一間營房,紅山堡可能有50多間房屋,在城堡西北臺地處,還能見到大量殘破磚瓦和建筑構件 ... 查看詳情

賀蘭山巖畫

賀蘭口距銀川城50余公里,位于賀蘭山中段的賀蘭縣金山鄉境內,山勢高峻,海拔1448米,俗稱“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疊障,潺潺泉水從溝內流出,約有千余幅個體圖形的巖畫分布在溝谷兩側綿延600多米的山巖石壁上。畫面藝術造型粗獷渾厚,構圖樸實,姿態自然,寫實性較強。以人首像為主的占總數的一半以上。其次為牛、馬、驢、鹿、鳥、狼等動物圖形。人首像畫面簡單、奇異,有的人首長著犄角,有的插著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圓頂帽。表現女性的巖畫,有的戴著頭飾,有的挽著發髻,風姿秀逸,再現了幾千年前古代婦女對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滿臉生毛,有的口銜骨頭,有的面部有條形紋或弧形紋。還有幾幅面部五官似一個站立人形,雙臂彎曲 ... 查看詳情

承天寺(西塔)

承天寺,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存建筑有五佛殿、佛塔、韋馱殿、臥佛殿。韋馱、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外院院落寬闊,古樹參天,松柏長青,肅穆寧靜。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十一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塔門面東,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有木梯盤旋而上。塔身一至二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三、五、七、九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塔身各層收分較大,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三層棱牙磚。各層檐角 ... 查看詳情

南關清真大寺

南關清真大寺始建年代較為久遠。明朝末年,原寺地址在銀川南關外“拱北”亭,規模較小。1916年將寺址遷入南關內,建成一座具有古典風格的大寺。60年代寺院在動亂中被毀殆盡。1981年廣大穆斯林募資在今址重建。重建的南關清真大寺主殿建筑高26米,坐西朝東,寺院面積約1萬平方米。主殿為圓形拱頂兩層,上層是大殿、陽臺,方形大禮拜殿可容納1300多人做禮拜。下層有寬敞的沐浴室、小禮拜殿、女禮拜殿、阿拉伯語學校、阿訇臥室、辦公室、會客室等,皆以回廊相連。樓頂正中聳立著一大四小的綠色穹隆裝飾,大的居于中央,直徑9米,頂端高懸新月,小的直徑3米,分布在樓頂四角,遠眺,綠色圓頂閃閃發光,十分壯麗。主樓前有通向上層的 ... 查看詳情

玉皇閣

據《朔方新志》記載,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間,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具有民族風格的古代建筑,也是寧夏回族自治州的重點歷史文物。玉皇閣是一座重樓疊閣、飛檐相啄、結構緊湊、玲瓏別致的傳統木結構大屋頂建筑。造型甚為美觀別致,是研究明初建筑藝術和工藝技巧的原始資料。玉皇閣主閣為重檐二層閣樓,閣高約有22.1米,臺基呈長方形,高19米,東南長37.6米,南北寬25米,氣勢雄偉,猶如大鵬展翅,凌空欲飛,給人以向上、拼搏之啟迪,因內鑄玉帝像,因而稱之為玉皇閣。玉皇閣同鼓樓遙相輝映,別有情韻。臺基為土建,外表包磚,下有寬近5米的南北向拱券形磚砌通道,可供行人車輛通過。臺基的東南角還各建有3層的飛檐角亭一座, ... 查看詳情

南門樓

南薰門通高27.5米。磚包臺基高7米,長88米,寬24.5米。臺基正中壁有一南北向拱形門洞。臺基北面門洞兩側有對稱式的臺階,可登臨而上。在高大的臺座中央,建有歇山頂重檐二層樓閣,高20.5米。整座建筑結構嚴謹,廊檐彩繪,紅墻碧瓦,氣勢宏大,素有“小天安門”之譽。南薰門始建年代不詳,相傳為1020年西夏黨項族首領李德明將都城從靈州(靈武)遷至懷遠(銀川),大起宮室,擴建城池時建造,明洪武年間重修寧夏衛城,有“南曰南薰,上建南薰城”之記載。清乾隆三年(1739年)發生大地震,府城盡毀,城門亦坍塌。乾隆五年又重建,有“南樓秋色”一景。清宣統三年(1911年),南薰門毀于戰火。民國初年再次修復。1953 ... 查看詳情

鼓樓

整個鼓樓建在一個高大的方形臺基上,臺基下為洞形十字通道,洞門額上有石刻,東為“迎恩”,南為“來薰”,西為“挹爽”,北為“拱極”,臺基上為十字形歇山頂的3層樓閣,有木梯可緣梯而上。鼓樓結構嚴密緊湊,造形俊俏華麗,是銀川市的標志性建筑之一。位于銀川市內解放東街和鼓樓南北街十字路口,始建于清道光元年(1821)。現存鼓樓,是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重建。交通從銀川市中心的解放東街可以步行到達。門票10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