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廈門天氣預報

19 ~ 30℃
中雨轉小雨
西南風<3級轉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八卦樓(廈門博物館)

建于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總建筑面積3710平方米,有8道棱線,置于八邊形的平臺上,頂窗呈四面八方二十四向,故稱“八卦樓”,是廈門近代建筑的代表。

八卦樓原主人為臺灣板橋林家三房林鶴壽,由原鼓浪嶼救世醫院院長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郁氏借鑒巴勒斯擔、希臘、意大利和中國一些經典建筑風格,設計出這幢融東西方建筑文化于一體的獨特的仿古建筑。

紅色圓頂是直接摹仿世界最古老的伊斯蘭建筑巴勒斯坦阿克薩清真寺的石頭房圓頂;82根大圓柱是參照公元5世紀建造的古希臘海拉女神廟的大石柱;柱間平托的石梁和線條,可從希臘雅典廣場的赫夫依斯神廟看到;十字形通道源于希臘,后用于羅馬教堂;古希臘的陶立克式和愛奧尼克式柱頭裝飾和壓條下的青斗石花瓶,充分展示中西結合的古典美。八卦樓建筑藝術精美,成為廈門的標志性建筑,現為廈門博物館。

黃家花園中樓(晃巖路25號)

1921年建成黃家花園南北樓后,黃奕住決心造一幢超過鼓浪嶼所有別墅的高級別墅。他拆除“中德記”舊紅磚樓,延請中外工程師精心設計。中樓注重歐陸風格,用料講究,中樓內精雕的博古架、青銅鏤花壁爐、名匠細琢的廊柱,處處顯示中西結合的古典美,既具文藝復興時期的西歐建筑風采,又有18世紀德國貴族家庭的華麗裝飾,并兼有許多中國傳統裝飾技藝,是一座中西結合的以歐式風格為主的別墅。

海天堂構中樓(福建路42號)

晉江旅菲華僑黃秀火良,于20世紀20年代與同鄉黃念憶在福建路蓋起一組5幢歐式別墅。樓群正門門樓上書“海天堂構”四字。這5幢別墅采用中國建筑傳統的對稱格局,以中樓為主,向兩側展開,中心建一廣場,形成一組規模宏大的建筑群。

中樓是一幢仿古大屋頂宮殿式建筑,采用重檐歇山頂,四角高高翹起,門、窗、廊、廳的楣上均掛水泥透雕掛落飛罩,檐角均飾纏枝花卉或吸水蛟龍挑梁雀替均塑龍鳳飾件。特別是屋頂下裝飾二個藻井,井壁上繪中國花鳥畫,外形又頗像亭子,非常突出。走廊外沿裝飾斗拱掛落,花籃垂柱,把中樓裝點得十分民族化。遠遠望去,這幢建筑頗有氣勢,又穩重脫俗。

黃榮遠堂別墅(福建路32號)

建于1920年,是以歐陸風格為主的大別墅。整幢別墅通體有許多大小廊柱,用整條花崗巖琢成,一派古羅馬風韻。庭院里修竹茂林,幽雅清靜。這幢別墅是西洋的、中國的、古典的、現代的風格和諧結合,是鼓浪嶼別墅中的精品。

匯豐公館(鼓新路57號)

1876年,匯豐銀行選址在筆架山的斷崖頂上,蓋起占地400平方米的英式別墅。基樁打入巖石,異常牢固。公館結構呈丁字形,三面回廊,多邊鈍角,主人推窗便能飽覽寬角度的遠山海景,入夜“員當漁火”盡收眼底。漫步回廊,廈鼓景色擁入懷抱。站在崖頂欄桿邊,放眼四望,天風海濤,蒼鷹鷗鷺一齊奔來,有傲視海天的氣概!

八角樓(鹿礁路15號)

八角樓在林氏府內,建于1915年,屬法式建筑,有南歐風格,兼有巴絡克韻味。臺灣墾撫大臣的林維源,攜全家內渡定居鼓浪嶼。他先買下一幢英國人的別墅,稱“大樓”,而后再建一座“小樓”(后因失火小樓被燒毀)。1915年,林菽莊在大小樓之間建一別墅,稱“八角樓”,并增設連廊將三幢樓宇連在一起,通稱“林氏府”或“府內”。八角樓共5層,為塔式建筑,立面呈多個八邊形,故名。正門方柱拱券,雙旋臺階,門楣、窗楣均塑纏枝薔薇、飛翔白鴿,頗具巴絡克風韻。

殷宅(泉州路126號)

建于1925年,由主人的大兒子殷祖澤設計,系西歐法國韻味。它的特點是就地取材,基地上開采出來的花崗巖條石砌墻,粗獷豪放,既有閩南石鄉的個性,又具文藝復興反樸歸真的感覺。內廳有五個拱券,三廳相連,四個臥室。全樓有四套衛生設備,顯示設計者的文明意識。院內的黑松,與別墅同齡,仍蒼勁挺拔。

李清泉別墅(旗山路7號)

李清泉,晉江籍旅菲華僑。1926年他在升旗山麓建成中西合璧的三層別墅,正面有羅馬式大圓柱,莊嚴穩重。別墅庭院以多色花崗巖卵石鋪成小徑,形成彩色圖案,使別墅顯得更加秀美。庭院里種植名貴南洋杉和花木,中心為歐式噴水池,加上假山亭榭,使別墅多了幾分大自然的溫馨。他在漳州路還有兩幢別墅,里面的楠木地板、家具至今仍光可鑒人。

金瓜樓(泉州路99號)

因樓頂有兩個“金瓜”而得名。金瓜樓建于1922年,1924年由旅菲華僑黃賜敏買下作為住宅。該樓是一座用中國傳統裝飾工藝裝修的別墅洋樓,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窗是歐式的,均裝百葉。內部的廳堂布局又是中西結合的,既有中式的廂房和公用的廳堂,又有歐式壁爐和寬廊。這種用中國傳統工藝裝飾洋樓的手法,反映了廣大華橋的鄉土情結,這也是金瓜樓的獨特風格。

觀彩樓(筆山路6號)

筆架山頂,有一幢風格獨特的歐式別墅,因形如花轎,故人稱“新娘轎子”,又因在樓上可觀賞到美麗的落日彩霞,所以人們又稱它為“觀彩樓”。

觀彩樓建于1931年,由荷蘭工程師設計。它的屋頂十分別致,為背弧形,由棱線分割,既是外墻又是女兒墻,凸拱窗鑲嵌其間,立體感特強,裝飾效果特好,頗有西歐風格。觀彩樓的門柱為絞繩狀,新穎別致,有西班牙風韻。窗楣系整塊石材雕成,借用中國鄉村民居的的鋪首形式,雕刻成歐洲劍客(火槍手)的臉龐,手法簡潔,頗有藝術靈氣,也增添了別墅的華貴氣派。

楊家園(鼓新路27-29號,安海路4-8號)

楊家園共有4幢歐式別墅,大約建于1913年前后。以鼓新路的“忠權樓”最有氣派,以安海路的別墅最為漂亮。忠權樓為英式別墅,凹槽廊柱挺拔秀美,拱窗有半圓的、尖拱的,窗柱的雕塑裝飾、花瓶設計,一窗一式,各不相同,頗有藝術韻味。楊家園有一套當年可稱得上先進的供水系統。各樓的頂層和底層均設有水池以蓄積雨水,院內挖掘水井,配手壓式抽水機。這個供水系統的不同水源分別用來洗衣、澆花、消防、沖廁,地下水用以飲用。

林屋(泉州路82號)

1927年建成,由房主的兒子林全誠設計。林屋的特色在立面和屋頂上。屋頂使用北歐風格的坡折屋面,突出美觀;立面不一刀切,突出收進和諧自如,與屋面配合協調,形成鮮明的個性。林屋鶴立群樓中,顯得穩重纖麗。

船屋(鼓新路48號)

般屋的宅基地呈長三角形,別墅建在其上,如海輪甲板上的船艙,登三樓俯視,宛如一艘正待遠航的海輪。船屋建于1920年,由美籍荷蘭人郁約翰設計。他利用地塊形狀把別墅設計成待航的輪船,可謂匠心獨具。他使用傳統建筑手法,以中軸線為基準,左右展開,嚴謹對稱。別墅樸實無華,簡潔明快,采光充足,通透性好。地板采用寬條楠木,家具多為酸枝、紅木,至今保持完好。

亦足山莊(筆山路9號)

建于20世紀20年代,為同安籍越南華僑許漢所建。這是一幢個性突出、藝術性強的歐式建筑,它有鼓浪嶼最大最美的門樓和石階,外觀雄偉挺拔。雙拱窗套,流暢秀美,頗為漂亮。它還有一個歐式花園,高處有八角亭,曲徑相通,是主人休閑觀景的地方。

原美國領事館(三明路26號)

建于1930年,為二層羅馬式紅磚樓房,設有地下室和樓頂夾層,形體秀美。領事館以紅白兩色為基調,山墻用5個大三角裝點,簡練明快,還特設一個觀景天臺。天臺下就是夾層,非常實用。領事館的羅馬式大圓柱柱頭使用科林斯柱式裝飾,塑以夸張的百合花葉片。葉片纖長整齊,托起整座建筑,顯得特別美觀。

林語堂故居(漳州路44號)

林語堂故居是其夫人廖翠鳳的家,也是鼓浪嶼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原為二層別墅,因年久失修,已塌圯一層。林語堂結婚的廳堂、新房仍在。

天主堂(鹿礁路34號)

建于1917年,為哥特式建筑,其特點是目光所及均為尖形,拱、門、窗、塔以及女兒墻的鏤空裝飾均呈尖形。室內天花為彩藍色珠網結構,繁褥華麗,這是廈門僅有的一座哥特式教堂。

鼓浪嶼島上薈萃了上千座風格各異、中西合壁的中外建筑。有中國傳統的飛檐翹角的廟宇,有閩南風格的院落平房,有中完合壁的八卦樓,有小巧玲瓏的日本屋舍,也有19世紀歐陸風格的原西方國家的領事館,還有堪稱江南古典園林精品的菽莊花園。

交通

在廈門輪渡碼頭坐船擺渡,單項收費8元。廈門站首航班05:45,鼓浪嶼站首航班05:30、06:00。07:00---19:00,每十分鐘一班。21:00-00:20,約20分鐘一班。

門票

上島免費。日光巖、菽莊花園、刻字館、風琴館聯票80元。海天堂構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