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天氣預報

16 ~ 28℃
晴轉多云
東風3-4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洛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程顥程頤墓

位于洛陽市南約25公里的伊川縣城城西,是被后世稱為“二程”的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北宋理學的奠基人——程灝、程頤兄弟及其父程珣的墓地。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兩部分,前為祠廟,后為墓冢。祠由門樓、廂房及大殿等組成,另有明清時代的石碑數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馬等,四周有墳墻回護。墓、祠一帶古樹參天,烘托出肅穆幽靜的氣氛。 查看詳情

杜甫墓

在洛陽市東約23公里的偃師杜樓村北。墓冢呈八角形,四周砌滿青磚。墓碑上刻有“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幾字。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審言墓,現已毀棄,只存有杜甫先祖、晉當陽侯杜預墓碑一座。杜甫故里在洛陽市東約65公里的鞏縣南窯灣村,是一座清靜雅致的小院落,靠山有一個磚砌窯洞,現在建有故里紀念館。 查看詳情

二里頭遺址

偃師二里頭村位于伊、洛二水之間,距離洛陽市約18公里,東西長約2.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是夏代都城遺址。地處中原文明心腹地區的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是著名的青銅時代都城遺址。以二里頭遺址為典型遺存的二里頭文化,距今約為3500至3800年,相當于中國歷史上的夏、商王朝時期。1959年這里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等,其中小件銅器如刀、爵、鈴等,是我國迄今所見最早的青銅器。第三期文化層中發現兩處大型宮殿夯土臺基。其中西邊一處面積約10000平方米,在臺基中北部有一座面闊8間、進深3間的宮殿基址,四周環以廊廡。在遺址東南部還發現大面積鑄銅、制陶作坊遺址。該處現已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范仲淹墓

位于洛陽東南15公里處伊川縣彭婆鄉許營村北。范墓園中除了范仲淹本人墓之外,還包括其母親兒子等后代墓多座。占地60余畝,植有古柏千余株,規模之宏大為歷史所罕見。墓地分前后兩部分,前院有山門、石坊、石翁仲、石羊、石馬、范氏祠堂等,其中祠堂旁的饗堂內有“以道自任”匾額,為清代光緒帝親題。祠堂前有范文正公神道碑,其碑額為宋仁宗親書的“褒賢之碑”四字,碑文為隸書,由宋代名臣、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撰寫。祠堂后有范仲淹墓、仲淹母秦國太夫人墓及仲淹長子純佑墓。后院有范仲淹次子純仁墓、三子純禮、四子純粹墓及孫輩墓等。再往后十余米,有唐代尚書裴遵慶墓。一般墓葬排列順序,多為父后子前孫更前。范墓則為仲淹墓最前,長子緊隨, ... 查看詳情

千唐志齋

在洛陽市西約50公里處的新安縣鐵門鎮內,是全國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因藏有1000多塊唐代墓志而得名。該處是辛亥革命元老張鈁先生二三十年代所建。張先生酷愛金石字畫,收集甚廣,并在故宅花園“蟄廬”內建齋收藏,這就是現在的千唐志齋。這里的收藏主要以唐代石碑為主,內容涉及皇親國戚、相國太尉、郡王太守以至處士墨客、佛僧道士、宮娥彩女等各階層人物,為研究唐代社會歷史提供了珍貴的資料,被史學界稱為“石刻唐書”。除此之外,這里還有西晉、北魏、隋、五代、宋、明、清、民國墓志及各類書法、繪畫、造像、經幢等。歷代大書法家們都在這里留有墨寶,如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米芾、趙孟頫、王鐸等,而名冠天下的鄭板橋所 ... 查看詳情

升仙太子碑

位于洛陽市東南約35公里,今偃師縣府店緱山之巔。此處原有升仙觀一座,今已不復存在,僅留此碑,高6.70米,寬1.55米,厚0.55米,盤龍首龜座高1.3米。武周圣歷二年(公元699年)二月初四,武則天由洛陽赴嵩山封禪,返回時留宿于緱山升仙太子廟,一時觸景生情而撰寫碑文,并親為書丹。碑文表面記述周靈王太子晉升仙故事,實則歌頌武周盛世。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碑額“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飛白體”書就,筆劃中絲絲露白。碑文33行,每行66字,行書和草書相間,接近章草書體。碑文上下款和碑陰的《游仙篇》雜言詩、題名等,分別出自唐代著名書法家薛稷、鐘紹京之手。歷代書法愛好者都視“升仙太子碑”為書法藝術珍品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