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堂的前方,隔一塊秀草茵茵的寬闊廣場,聳立著一座有三道屋宇式三孔大拱門。朱色的鐵門,門頭重檐疊閣,飛檐出卷;寶藍色的琉璃瓦映著燦爛陽光,顯得莊重而不失絢麗--這座無梁殿式的建筑物,便是中山紀念堂的大門樓。一道基底由石米批蕩的鐵花圍墻從門樓左右延展出去,團團環繞住了整個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不僅有廣州最老的木棉王,它還有廣州最大的兩棵白蘭樹。它們是紀念堂奠基(1929年)、竣工(1931年)時栽下的,它們與紀念堂一起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坎坷歲月,終年常綠、亭亭如蓋的碧綠樹冠可蔭地數百平方,如同兩個高大忠勇的衛士守衛著紀念堂。每年的初夏(6月)和深秋(10月),濃香四溢、潔白無瑕的小花掛滿枝頭,香飄數里,象征著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萬古流芳。

    為了讓后人牢記孫中山的教誨,完成孫中山未竟的事業,設計者在紀念堂講臺后墻中間鑲嵌的孫中山浮雕像和“總理遺囑”,文字由著名書法家吳子復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