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天氣預報

15 ~ 21℃
小雨
東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長沙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胡耀邦故居

胡耀邦故居,在瀏陽市中和鎮的蒼坊村,這里群山環抱,鳥語花香,風光秀麗,一條清幽的敏溪河穿村繞屋而過,胡耀邦的故居就坐落在山坡下。這是一棟普通的磚木民房,有大小房間19間,約450平方米。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這里,并在這里度過了童年。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故居和紀念館里,有大量文物、實物和照片,紀錄了胡耀邦光輝的一生。 查看詳情

黃興墓

黃興墓位于岳麓山云麓峰以北小月亮坪上方,麓山寺后,有石級直達。墓坐西向東,由三層近百級石砌臺階步入墓地。墓矗立塔形碑柱,為一整塊四棱形乳白色巖石琢成,高約10米,氣勢雄偉,正面嵌銅制墓碑,上鐫“黃公克強之墓”,墓表四周以石基柱圍護欄桿,前有拜臺、石凳,地面鋪以花崗巖,整個墓表占地1186.24平方米,蒼松翠柏,掩映其間。墓的右下方,有黃興墓廬,已加修葺,大廳陳列黃興生平事跡,供游人瞻仰。黃興(公元1874-1916年),原名軫,字廑午,后改名譽,號克強。湖南長沙縣人,辛亥革命的先驅和領袖,史有“孫黃”之稱。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任陸軍總長。袁世凱稱帝時,任討袁總司令。1916年病故于上海,次年移柩 ... 查看詳情

焦達峰墓

  焦達峰墓在麓山寺東側。焦達峰乃瀏陽縣人,同盟會會員,武昌起義后,和陳作新組織湖南會黨和新軍進攻長沙,后因立憲派譚延凱策動新軍叛變,兩人同時被害,都葬在岳麓山。墓碑上刻有“達向九宵云路近, 峰離五岳眾山低”的詩句,贊揚他們為革命而犧牲的偉大精神。 查看詳情

金盆嶺九號晉墓

  金盆嶺九號晉墓,在市南郊,是一座平面近似凸字形的磚室墓,墓壁向外弧出,甬道位于長壁的一側稍偏,一端的墓室形狀比較特殊,規模并不大,墓室長3.94米,中間最寬處3.06米,兩端寬2.85米。墓壁用青磚結砌,先平砌三層,再樹立砌一層,重復四次后起夯,穹窿頂已塌。有的磚一側印有“永寧二年五月十日作”的篆字。墓內金屬器皿已被盜一空,僅存隨葬的青瓷器。各式瓷俑環列墓的四周,少數置于墓中,計有31件。 此外,還有車、羊圈、倉、壺等青瓷器,胎質灰白細致,火候頗高。青釉多已脫落。青瓷器雖高僅20厘米左右,但形態逼真,服飾隨身份的不同而各異,神態也因等級不一而有別。這批青瓷傭中的騎馬俑和馬俑均鞍具齊全,馬前 ... 查看詳情

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為唐開元十八年刻于古麓山寺,明代砌亭復蓋,清咸豐年間移嵌于岳麓書院樓壁間,現保存在湖南大學。碑高2.72米,寬1.33米,是唐代大書法家李邕撰文并書,碑額篆書“麓山寺碑’四個大字,碑文為行楷書,內容敘述自晉太始年間建麓山寺至唐開元立碑時,寺的興廢修葺和歷屆禪師宣揚佛法的經過,還描寫了岳麓風光,全文共1413宇,因其文采、書法、雕刻都極美,又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稱《北海三絕碑》。該碑是我國著名的唐碑,屬省重點保護文物。 查看詳情

明藩府

  明藩府(又名潭王府)在舊長沙城正中,明太祖封第八子梓為潭王,英宗封第七子見浚為吉王,都在長沙,稱為藩府。 吉王府因在潭王府故址改建,舊稱皇殿坪。據志書介紹,藩府坐北朝南,以紫金臺為后戶,藩府坪牌樓為前門,東西牌樓為左、右翼。紫金臺即今紫荊街。藩府坪又名王府坪,在今南正街一帶。紅牌樓,就是原藩府前門的牌樓。吉王時,藩府有四門,從司門口八角亭,一直穿行皇殿坪,都是藩府以內地方,故全城幾為藩府占其十之七八。及至清兵入關,明藩府不復存在,藩府舊址,建筑起萬壽官。藩府原有左右兩府,改建成倉庫,以外都成為居民區。現在的后藩府坪,藩城堤、東牌樓、西牌樓等名稱,都是緣出明藩府。 查看詳情

銅官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望城縣銅官鎮南約六公里左右的蘭岸嘴。銅官窯古稱”石窯”,又名”長沙窯”。該窯用龍窯的匣體裝燒,首創釉下彩藝。產品以生活用品為主,也有動物造型的玩具和西亞風格的器皿,其中多繪有花草山水、飛禽走獸及人物等。模印貼花是銅官窯的又一特色,其中圖案有舞樂、花鳥、獅子、寶塔等。該窯始創于唐代,興于晚唐,衰于五代,產品遠銷海外。 查看詳情

吳王墓遺址

  吳王墓遺址,在長沙城北。吳芮,秦時被封為番陽令(即后之鄱陽,今之波陽)。楚王項羽封吳為衡山王,劉邦即位,將臨江改長沙,加封他為長沙王.吳芮在位時,為政以德,很得民心。死后臣民為他舉行隆重葬禮。傳說吳王墓高22米,墓旁立一祀廟,叫吳王廟。但漢末孫權在江南建立吳國,為了要建其父長沙太守孫堅之廟,而將吳芮墓挖開,取其中木料,所以吳王墓、廟存在壽命很短。但吳王墓遺址流傳至今,大概是人們追念其功德所至。 查看詳情

禹王碑

  禹王碑位于岳麓山巔的蒼紫色石壁上,在蟒蛇洞南面。面東而立。碑文記述和歌頌大禹治水的豐功偉績。大禹繼父治水,“七年聞樂不聽,三過家門不入”的美談,流傳至今。 岳麓禹王碑高1.7米,寬1.4米,碑文分9行,每行9字,計77字,末行空四字。其文字形如蝌蚪,既不同于甲骨鐘鼎,也不同于籀文蝌蚪,很難辨認,很可能是道家的一種符錄,也有說是道士們偽造的。但遠在1200多年前,即為韓愈所聞及,還親登南岳岣嶁峰尋訪禹碑,并留有詩記。即使是唐宋時的膺品,作為紀念大禹治水之豐碑,也是十分珍貴的。全國有十風處鐫立禹碑,據說皆由岳麓禹碑模本復刻。 查看詳情

禹之謨墓

  禹之謨墓在岳麓山東側。禹之謨是湖南雙峰縣人,1900年參加反清自立軍活動,1905年任同盟會湖南分會會長。1906年組織數萬人迎接民主革命烈士陳天華、姚宏業靈柩公葬于岳麓山,又在湘鄉縣鼓動反對增加鹽價的風潮,同年八月被清政府逮捕,次年被絞殺,辛亥革命后葬于岳麓山。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