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尼山

  尼山原名尼丘山,因避孔子諱而改名為尼山。位于曲阜縣城東南30公里。海拔340余米,山頂五峰連峙,惟中峰為尼丘。據《史記》記載:孔子父母“禱于尼丘而得孔子”,故尼山名揚遐邇。這里,中峰東麓有孔子廟和尼山書院等建筑物;另有五老峰、魯源林、智源溪、坤靈洞、觀川亭、中和壑、文德林、白云洞等所謂“尼山八景”。 尼山孔廟位于尼山中峰東麓。《曲阜縣志》記載:“周顯德中,兗州趙某以尼山為孔子發祥地,始創廟祀”距今已一千余年。宋仁宗時增建祠廟,立學舍、置祭田。元順帝時,又大行修建,明永樂十五年又重建。廟中殿亭是清道光二十七年重建。建國后又多次撥款維修。 今廟圍垣繚繞,環植松柏,共有院落五進,殿堂五十多 ... 查看詳情

黃帝誕生地

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的壽丘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棗黃帝的誕生地。宋真宗尊黃帝為始祖,于壽丘起建景靈宮祭祀。景靈宮共1320間,琢玉為像,祭祀用太廟禮儀,是當時禮制最高的廟宇,可惜毀于元末。現遺址辟為公園,是我國最大的石碑公園。園占地37畝,雙碑插云,一池倒映,之北即為少昊陵。交通從汽車站乘中巴前往,票價3元。 查看詳情

周公廟

周公廟在曲阜城的東北隅,離孔廟約千米之遙,是為紀念西周政治家周公的廟宇,因古代帝王曾封周公為元圣,故亦稱元圣廟。周公廟歷經宋、元、明、清6次修建,方具今天之規模。占地為75畝,各類殿、亭、門、坊計有57間,三進院落。廟內古樹庇蔭,松柏掩映,一派寧靜肅穆氣氛。欞星門內左右兩側各立石牌坊一座。東坊額刻“經天緯地”,西坊匾書“制禮作樂”,表示對周公功績的贊頌。元圣殿是周公廟的中心建筑。大殿寬五間,進深三間,綠瓦彩繪。殿內正中的周公像是按帝王規格塑制,正襟端坐,手執圭板,頭戴掛有玉串的王冠,目光凝視,面部神態嚴肅而不滯板。兩旁粗柱上懸掛著清乾隆帝手書的楹聯:官禮功成宗國馨香傳永世圖書象演尼山繞緒本先型這 ... 查看詳情

少昊陵

少昊陵古稱云陽山,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處的高阜上,傳為少昊的墓地,是我國著名古陵之一。我國古代“三皇五帝”之一少昊的墓葬,位于曲阜城東4公里的舊縣村東北。據記載,黃帝之子少昊建都窮桑,后徙曲阜,在位84年,壽百歲而終,葬于魯故城東門之外的壽丘。陵闊28.5米,高8.73米,頂立12米,形如金字塔,故有“中國金字塔”之稱。少昊,號金天氏,傳為黃帝之子,五帝之一。“能修太昊之法,以金德王天下”。曾都于曲阜。公元1012年(宋大中祥符五年)壘石成墓,雕石像。公元1111年(宋政和元年)用萬余塊石砌起陵壇。少昊陵現占地24700平方米。內存古建筑17間,碑22通,古樹391株。由南至北依次是呼昊陵石坊、陵 ... 查看詳情

論語碑苑

論語碑苑位于孔廟正南300米處,是一座以《論語》為表現內容、書法為表現形式、碑刻為載體、古典園林為環境的高品位的文化旅游新景點。《論語》凡10卷20篇512條,碑苑博選中、日、韓、新、美、法等國當代書法名家力作,一人一條,集各種書體、風格、流派于一苑,精心摩勒上石,展現了當代漢字書法藝術的全貌。碑苑以明代風格為基調,兼采南方私家園林玲瓏奇秀與北方皇家園林莊嚴典雅之長。苑內曲廊蜿蜒,樓堂高聳;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芳草如茵,柳暗花明;步移景換,引人入勝。真草隸篆,集世界當今書法藝術之大成;山池亭榭,萃中國古典園林建筑之精華。漫步苑內,使人在領略孔子思想博大高深的同時,欣賞漢字書法藝術的美妙精湛,蒙受 ... 查看詳情

顏廟

顏廟位于山東省曲阜城北門內,與孔府后花園隔街遙對,是祭祀顏回的祠廟。顏回字子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家境清貧,卻潛心好學,一直受到孔子稱贊,說他好學“不遷怒,一簞食、一瓢飲、居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者回也”。顏回亦以德行而著稱于孔門弟子中。唐太宗貞觀二年尊顏回為“先師”,唐玄宗時追封為“充國公”,元代時又加封為“充國復圣公”,至此顏回便被尊稱為“復圣”,顏廟亦被稱為“復圣廟”了。顏廟分五進院落,占地85畝。殿、堂、亭、庫、門坊等有159間。廟內主要有復圣門、歸仁門、仰圣門、陋巷井、樂亭、復圣殿以及碑亭等建筑、均始建于元代。復圣門里有陋巷井,外圍有八角露天方亭。井北有明代樹立的“ ... 查看詳情

魯國盛世

魯國盛世即重建的魯國都城遺址。公元前1045年,周滅商,大封天下,武王之弟周公姬旦被封于曲阜,為魯國。周公輔佐天子,其子伯禽代父就封,先后傳二十五世三十四君,至公元前249年被楚所滅。魯國都城略呈方形,城墻周長11771米,始建于西周初年,是嚴格按照周禮的規定建造的。前朝后市,左壇右社。宮城位于都城中心,周圍宮墻。城內有十條交通干道,東西向、南北向各五條。南北向中間一條北起宮城,穿過東南門,直達雩壇,是城市的中軸線。魯城約使用到西漢晚期,另建漢城,城市向西南收縮,但仍沿用了魯城南墻、西墻的一部分。1997年,文物部門對魯故城進行了全面勘探,基本探清了魯城地下遺址的頒情況,魯城現在地上仍保存著50 ... 查看詳情

杏壇

杏壇,是傳說中孔子聚徒講學的地方,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傳說壇旁有一株古檜,據說是“先師手植檜”。《莊子·雜篇·漁父第三十一》說:“孔子游乎緇幃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本來,按晉人司馬彪的注釋,杏壇只是指“澤中高處也”,清代顧炎武也認為《莊子》書中凡是講孔子的,采用的都是寓言的寫法,杏壇不必實有其地。但一種流行的附會說法卻以為杏壇就在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前。宋時,孔子第四十五代孫孔道輔增修祖廟,“以講堂舊基甃石為壇,環植以杏,取杏壇之名名之”,故現在的曲阜孔廟實有杏壇。由此可見,“杏壇”實際是指“孔子講學的地方”,現在也多指教書授人的地方。杏壇周圍朱欄,四面歇山,十字結脊, ... 查看詳情

二堂內景

二堂也叫后廳,是衍圣公會見四品以上官員,以及受皇帝委托替朝廷考試禮學、樂學童生的地方。二堂東邊為啟事廳,為正四品官,負責上傳下達,西邊為伴官廳,為正七品,據說,過去官員赴京朝拜天子,一般只允許一主兩伴,而只有“衍圣公”可以一主四伴。 室內正中上、下掛著“欽承圣緒”和“詩書禮樂”的大匾,兩旁立著幾塊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書的“壽”字碑、“九桃圖”、“松鶴圖”等,是清光緒二十年,衍圣公孔令貽及其母、其妻專程赴京為慈喜祝壽時賞給的。 查看詳情

后堂樓內景

后堂樓是孔子七十七代孫、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堂中陳列著1936年孔結婚時的用品,以及當時友人贈送的字畫和禮品。當時許多政界要人都參加或送賀禮。 東里間為當時的接待室,擺設著中西結合的家具,里套間是孔德成和夫人孫琪芳的臥室,東墻上的鏡框內鑲有孔德成夫婦及兒女的合照。后堂樓西邊還有一座樓,為佛堂樓,是衍圣公燒香拜佛的處所。后堂樓之后還有5間正房,叫后五間,舊稱棗槐軒,原是衍圣公讀書的處所,清末成為女傭的住宅。1936年孔德成、孫琪芳熱鬧非凡的新房就在這里,當時許多政界要人都參加或送賀禮。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