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天氣預報

18 ~ 23℃
多云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蘇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蘇州報國寺

坐落在古城蘇州人民路(舊名馬龍街)穿心街三號。北鄰著名的怡園,東有雙塔,南有滄浪亭,處於鬧市僻靜處,頗有鬧中取靜,靜中取禪的意境。蘇州報國寺,始建于宋代咸淳年間,原在文廟西,名“報國禪院”。元代至元二十二年由湖道肅政廉訪使捐贈重建,普照任住持,一時禪風甚盛。明初禪院錄開元寺,景泰天順年間僧志學請於朝廷改院為寺,遂成叢林。成化年間住侍成釗大擴規模,殿宇、客寮、齋堂、庫房等計有數百間,占地四十七畝,成為巨剎。內現設有蘇州佛教博物館、蘇州弘化社、蘇州佛博弘化藝術院、蘇州弘化社義診所等佛教文化、慈善機構。 查看詳情

司徒廟

廊內四株古柏傳為東漢司徒鄧禹手植,長得古拙別致,距今已有1900余年。清乾隆南巡命名“清、奇、古、怪”。“清”者,主干筆直,體態穩健,樹葉蒼翠;“奇”者,蒼老遒勁,枝桿奇特猶如青峰,主干破裂而一空其腹,宛如剖開的瓠瓜,其空間之大,可容人立;“古”者,少皮禿頂,滿身皺紋,仿佛百索繞軀;“怪”者,曾遭雷擊而劈成兩爿,一爿遠離母本后落地生根,呈臥地三曲。另一爿是母體本身,則就地臥倒,呈蛟龍昂首,勢欲騰飛的姿態。碑廊內《楞嚴經石刻》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司徒廟坐落于光福鄧尉山麓香雪海村,是祭祀東漢初大司徒鄧禹將軍的祠廟。交通從火車站坐64路(4元)大約花1個小時15分鐘到達光福,或從吳中汽車站乘43 ... 查看詳情

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位于下塘街,為林則徐弟子,近代政論家馮桂芬故居。 馮桂芬是道光二十年(1840)一甲二名進士,故邑人稱其宅為“榜眼府第”。 榜眼府第為前宅后園結構,占地近十畝,是典型的清代園林建筑風格。“江南三雕”(磚雕、木雕、石雕)為其主要特色。 花園部分以池為中心,亭、軒、廊、榭、橋和黃石假山散落其間,高低錯落,綠樹掩映,充滿了詩情畫意。交通木瀆鎮內乘人力觀光三輪車起步價2元,機動三輪車起步價5元可到。門票單獨門票:10元。景點聯票:60元(包括木瀆景點嚴家花園、虹飲山房、古松園、榜眼府第) 查看詳情

重元寺

重元寺始建于南北朝梁武帝時期天監二年(公元503年),與同時代興建的寒山寺僅隔一年,距今已有1504年歷史。歷史上重元寺作為禪宗的佛教場所,香火極盛,原址在蘇州工業園區唯亭鎮草鞋山附近,現移址重元寺位于蘇州工業園區陽澄島沉雁灣,恢復重建的重元寺殿堂宏麗,堪稱海內巨制。重建后的重元寺,以其水上觀音院室內高達33米的觀音圣像成為一大特色,體現重元寺蓮花佛國、觀音道場獨特風貌。寺廟的建筑有山門、天王殿、鐘鼓樓、大雄寶殿等。大雄寶殿建筑面積達2100平方米,是國內寺廟中最大的單體建筑。寺廟前的觀音島上供奉著目前中國室內最大的高33米的觀音主像。陽澄湖上遠眺重元寺,雄偉的大雄寶殿氣勢恢弘,飛檐翹角的觀音閣 ... 查看詳情

網師園

相關歷史 原為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于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所建之“萬卷堂”舊址,亦稱“漁隱”。清時由光祿寺少卿宋宗元于乾隆中葉(約公元1770年)購其地筑園。因園毗鄰王思巷,諧其間喻漁隱之義,稱為“網師園”。即漁夫、漁翁的意思。乾隆末年園歸瞿遠村,按原規模修復并增建亭宇,俗稱“瞿園”。 布局與景觀 今“網師園”規模、景物建筑是瞿園遺物,保持著舊時世家一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園。全園占地約8畝余,是我國江南中小型古典園林的代表作。 園內布局精巧,結構緊湊,以建筑精巧和空間尺度比例協調而著稱。感覺寬綽而不顯局促,主題突出,小巧玲瓏,清秀典雅,成功地運用比例陪稱關系和對比 ... 查看詳情

滄浪亭

位于人民路滄浪亭街3號。據說全園有108種花窗樣式,圖案花紋變化多端,構作精巧,是蘇州園林花窗的典型。滄浪亭以清幽古樸見長,融園內的假山與園外的池水于一體,在假山與池水之間,隔著一條復廊,廊壁開有花窗,透過漏景,溝通內山外水。滄浪亭在假山東首最高處,上刻清代樸學大師俞樾手書“滄浪亭”3字。建筑風格古樸,結構形式與整個園林氣氛非常協調。兩旁石柱上有集歐陽修、蘇舜欽詩句之石刻對聯一副:“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相關歷史:舊址原為五代中吳軍節度使孫承右的池館,后漸廢。北宋慶歷四年(1044年),詩人蘇舜欽被貶,流寓吳中,以四萬錢購得孫氏園址,在北部土山傍水處筑亭名“滄浪”,取《孟子》和《楚辭 ... 查看詳情

藝圃

藝圃始建于明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為袁祖庚醉穎堂。萬歷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為文征明的孫子文震孟購得,名藥圃。清順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園歸山東萊陽人姜采,更名頤圃,又稱敬亭山房,后復改名為藝圃。藝圃風格質樸,較多地保存了建園初期的格局。有其較高的歷史與藝術價值。全園占地五畝,約占五分之一為池水。水面集中,其東南及西南兩角,各有水灣伸出,并于水口之上各架形制不同的石板橋一座,故而水面顯得開闊流動,絕無擁塞局促之感。以池為中心,分住宅、花園兩部分,宅分五進,布局曲折,廳堂古樸,有世綸堂、東萊草堂,園在宅西,面積2830平方米。水池居中,池北以建筑為主,有博雅堂、延光閣等,池南以山景 ... 查看詳情

平江路歷史街區

位于蘇州古城東北,西起臨頓路,東至護城河,北到白塔東路,南抵干將路,占地約116公頃,大約相當于古鎮周莊面積的3倍。街區以平江路為軸線,東西兩側依次排列著懸橋巷、大儒巷、衛道觀前、中張家巷、大新橋巷等小巷,街區格局和800多年前《平江圖》上所刻“雙棋盤”格局基本一致,堪稱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古老的街區鬧中取靜,適合用心慢慢感受,是拍照的好地方,很有意境。整條街現商業化還不濃,街上開有少數幾家咖啡館,茶館。在路的盡頭僅有一家小吃店可吃到蘇州小吃。交通緊鄰蘇州博物館、拙政園。可步行約10分鐘即到。拙政園可乘游1、游2、游5線,202路(原2路)、313路(原3路)、923路(原23路)、529路(原 ... 查看詳情

盤門

始建于春秋(前514年),重建成于元末。城樓為1986年初夏重建。盤門是蘇州古城唯一保存完整的水陸城門,它由兩道水關、三道陸門和甕城相互組合而成。從城垣北側石板坡道登上城墻,可以看到整個陸門、水門套城的布置和結構全貌。陸城門:分內外二重,二門之間設有“甕城”,可藏卒數百,以備突然出擊之用。水城門:和陸城門毗連,亦系磚石結構,分內外二重。水陸城門均設有巨大的閘門,古代用盤車提升或關閉,可控制往來行人與船只,便于設防守城。城墻上的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閘口、絞關石、天井(防火設施)均歷歷在目。吳門橋:出水城,迎面便是古老的吳門橋,從吳門橋洞中穿出,便進入了寬闊的大運河。此處形勢險要,水流湍急,是大 ... 查看詳情

紫金庵

大殿左右兩壁十六尊泥塑彩繪羅漢像,相傳為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婦作品,姿態生動、容貌各異,實為國內罕見,堪稱古代雕塑藝術精華。大殿三尊如來佛,形制古樸,在同類塑像中所少見。觀音像神情安詳莊嚴,有唐塑“吳帶當風”之貌。殿內“慧眼”“華蓋”“經蓋”被稱為“紫金三寶”而著稱于世。羅漢堂后面的凈因堂全用楠木建成,今已辟為吳縣文物陳列室。堂前的金桂、玉蘭,相傳已植800多年,原木已死,后枯皮發芽,現在已是第二代了。聽松堂是庵里一處品茶和休息的場所,臨窗而坐可聽松濤之聲。又稱金庵寺,位于蘇州西南郊東山鎮以西,梁陳時期,唐貞元年間廢后復建,至今已有1400的多年歷史。世人稱紫金庵泥塑彩繪羅漢為“天下羅漢二堂半”之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