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蘇州天氣預報

15 ~ 23℃
陰轉小雨
4-5級轉<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寒山寺歷史沿革

寺院古稱楓橋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監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舊名妙普明塔院。相傳因唐代高僧寒山和拾得自天臺山國清寺來此住持,更名為寒山寺。

南宋紹興四年(1134年)僧法遷重建寺院。該寺曾多次毀于站火。現存殿宇多為清代重建。1954年初曾進行全面整修,并移建宋仙洲巷某宅花藍樓于寺中,恢復“楓江第一樓”舊額。1995年,“普明寶塔”落成,寶塔逾42米的五級四面樓閣式仿唐佛塔,成為楓橋景區的標志性建筑。

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婦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貞觀年間寒山、拾得兩位高僧由天臺山來此住持得名。后來拾得和尚東渡日本傳道,在日本建“拾得寺”,與寒山寺為姊妹寺,同時,把佛家叩鐘一百零八下的規矩也傳到日本。

寒山寺主要景觀

寺院坐東朝西,占地約1.06萬平方米。寺內主要建筑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鐘樓、楓江樓等。

大雄殿: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余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

正中設須彌座,上供如來佛坐像,左右立阿難、迦葉脅持。兩側沿墻列坐鎏金鐵羅漢十八尊,神態各異,為明代成化年間所鑄,乃由佛教圣地五臺山移置于此。佛像背后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掏。

寒山銅鐘:寒山寺寒山銅鐘鐘聲聞名天下,但唐代古鐘歷經兵燹,早已湮沒無存。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鑄造的巨鐘,據說“遇倭變,銷為炮”。后傳聞說這口大鐘已流落日本。日本有關人士四處搜尋,未見下落。

于是由日人山田寒山發起募捐,于1905年集資重鑄銅鐘,贈送蘇州寒山寺,現位于大雄殿右側。這口鐘高約0.8米,口徑約0.62米。上有模鑄銘文《姑蘇寒山寺鐘銘》。此鐘一式共鑄兩口,一口在日本館山寺,另一口就在寒山寺,至今保存完好。

寒拾殿:寒山寺里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于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游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

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于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凈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后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吉祥和吉慶的象征。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之說,后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于其后。

寒、拾塑像背后嵌有千手觀音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這部《金剛經》是他為追薦亡父而書,蒼勁古拙,透出英武剛烈之氣。后面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 張繼《楓橋夜泊》
    詩韻鐘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該寺位于姑蘇城外的楓橋景區楓橋邊,即距蘇州城西閶門5公里的楓橋鎮的寒山寺弄24號。可順路游附近的楓橋、鐵鈴關等景點。 

新年鐘聲:寒山寺素以鐘聲聞名天下。每年除夕陽或元旦晚上,寒山寺都會舉行敲鐘儀式,鐘敲108下。每一下代表一個煩惱,聽完鐘聲,來年煩惱便隨風而去。據說當年唐代詩人張繼夜泊楓橋,在客船聽鐘聲,也是因為屢試不中,聽人指點也前來掃除煩惱。

撞鐘小貼士:子夜,寒山寺法師要敲一百零八下除夕鐘聲,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之意,因為一年有十二個月,二十四個節氣,七十二個候(古時候一年為三百六十天,每五天為一候),合計為一百零八。在寒山寺法師敲完一百零八下除夕鐘聲后,可由游客自己動手敲響新年幸運鐘聲,此活動因具有極強的參與性而備受青睞。

而按佛教教義,人生有一百零八個煩惱,元旦聽一百零八響鐘聲,便可得到層層解脫,預祝人們來年幸福安康。

交通

乘公交33、44、301、307、游3路到何山橋下,步行上橋后沿匝道至寒山寺;或公交9、10、45、游3路到來鳳橋下,沿楓橋路步行10分鐘到。

門票

20元/人,1.2以下兒童免費。12月31日撞鐘日門票是380元。

07:3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