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三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白帝城

白帝城因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在此筑城,自號“白帝”而得名。又因三國時期劉備討伐東吳,兵敗白帝城,將家事、國事托于丞相諸葛亮而聞名于世。唐宋以來,李白、杜甫、白居易、陸游等歷代大詩人在此留下大量詩篇,因此,白帝城又享有詩城之譽。白帝廟內的明良殿、武侯祠、觀星亭等建筑均為明清所建,古樸典雅,莊嚴肅穆。 東西碑林、竹枝園、三峽木石藝術館、古人懸棺館以及新近開發的“三國臥龍茶苑”以其獨具魅力的人文景觀,使其長久以來都是中外聞名的旅游勝地。 幾經變易,現出土文物陳列室里展示著自新石器時代到清代六七千年間,在白帝城一帶出土的文物數百件,新近又落成《杜甫行吟》大型瓷畫。白帝城坐落在紫色的白帝山上,原名 ... 查看詳情

張飛廟

張飛廟依山取勢,殿宇巍峨,造型雄奇,布局嚴謹,建筑面積4000余平方米,園林面積11.1萬平方米。廟前臨江石壁上刻有“江上風清”四個大字,隔江可辨。廟內主要建筑有:紀念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的結義樓;祭祀張飛的正殿;寄托張飛對關云長思念之情的望云軒,以及為紀念傳說中張飛神靈為上下航船助風30里而修的助風閣。此外,還有為紀念詩人杜甫客居此地而建的杜鵑亭以及得月亭、聽濤亭。張飛廟收藏自漢唐以來的碑刻書畫及其它文物千余件,其中不少是具有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瑰寶。因三峽工程淹沒,現在張飛廟系2003年7月由原址整體搬遷重建,不僅保存了原廟的一磚一瓦,更新增了文物展示面積。貼士:據史載,蜀漢章武元年(公元2 ... 查看詳情

船館

大滴翠峽西岸一塊高約200米的偏巖斜臺上,擱放著一只黑色“木船”,此即“船棺”。同巴霧峽懸棺一樣,這也是古代巴人的一種葬俗。 船棺周圍的自然環境十分神奇,令人不得不贊嘆造化之妙。船棺左10米處,有一束從絕壁縫中鋪撒開去的黑褐色古藤,很像一張揚向天空的漁網;再往左50余米,有一塊5米多高的鐘乳石,酷似一位披蓑戴笠的老翁,正彎腰撒網,而老人手中,恰有一條樹根延伸下河,好比漁網繩。因為此處既有“漁船”,又有“漁網”、“漁翁”,故當地人稱之為“打魚村”。交通游船途經滴翠峽時可以看到。 查看詳情

大溪文化遺址

大溪文化遺址位于瞿塘峽東口長江南岸與大溪河交匯處的三級臺地上,距奉節縣城15千米。這里曾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出土過陶器、石器、骨器等珍貴文物1200多件,發掘清理墓葬208座。 該文化遺址距今約五六千年,屬母系氏族晚期至父系氏族的萌芽階段,是我國著名的原始社會古文化遺址之一。從出土物器看,其文化是以當地為主,外來文化影響為輔。它對于研究新石器時代長江上游地帶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了極珍貴的史料。 交通游船途經瞿塘峽時可以到達。 查看詳情

風箱峽

從白帝城下行約兩公里,在江北岸黃褐色石壁上,有幾條斷巖裂縫,巖縫高處,有物酷似風箱,傳說那是魯班的風箱,所以人們便稱這段峽谷為風箱峽。 乘船旅行,轉眼而過,很難辨認“風箱”,但“風箱峽”三個大字倒是顯而易見的。 其實這些“風箱”是戰國或秦漢時巴人的巖棺,巖棺里面有銅劍等一批文物。巴人是戰國到漢期間居住在今川東、鄂西一帶的古老民族,把死者懸葬于巖穴,是他們的習俗。三峽地區,懸棺葬的遺跡有好多處。 貼士:看“風箱”最佳處是在峽中棧道上。“風箱”處懸崖高約數十米,一般人不易攀登,更不要說把“風箱”放上去。 查看詳情

孔明碑

在集仙峰下臨江的絕壁上,有一塊平整光滑的白色凹形石壁,像一塊巨大的石碑,傳說上面曾有諸葛亮的題刻,所以叫孔明碑。 其實孔明碑并非諸葛亮所題。碑上歷代題刻由于日久天長,巖石風化,字跡清晰可辨的已為數不多,現只能看到“重巖疊嶂巫峽,名峰聳秀,巫山十二峰”十五個字,其中以“重巖疊嶂巫峽”六個大字最為醒目。從旁邊尚可辨認的“嘉靖...年”幾個小字看來,碑文多系明代所刻。 隨著三峽工程的興建,處在淹沒線下的孔明碑將移居他鄉。 傳說:相傳諸葛亮率師入蜀途中,經過巫峽,便在這陡壁上刻上他的重要策論《隆中對》,表示要聯吳拒魏。后來,吳蜀夷陵之戰,東吳大將陸遜追擊蜀軍至此,讀了諸葛亮的碑文,感動不已,便下令 ... 查看詳情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位于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 龍骨坡古猿人遺址位于巫山縣廟宇鎮龍坪村龍骨坡,占地約700平方米,發掘于1986年。在這里,我們發現了古人類門齒和帶犬齒的頜骨化石,以及數十件與人類化石同一層次的巨猴、劍齒虎、雙角犀等化石。經考證,這些化石距今204萬年,這一重大發現,填補了我國早期人類化石空白,對于人類起源和三河谷發育史的研究具有極為重要的科學價值。 查看詳情

屈原祠

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歸州刺史王茂元首建屈原祠于州城東五里之屈沱(現秭歸縣歸州鎮境內),并作《楚三閭大夫屈先生祠堂銘并序》。之后歷代皆有修葺。后因葛洲壩水利工程興建,庫區水位升高,1976年7月遷建于縣城東郊鳳凰山今址。新祠山門保持清烈公祠原貌,擴大規模,有高17米的牌樓,配房向左右各擴展7米。整體建筑氣勢磅礴,聳立于桔樹叢中。室內可供游人題詩作畫,品茗小憩。屈原祠內有屈原銅像、屈原石雕像、碑廊、屈大夫墓,還有屈原紀念館,上下展廳設有“秭歸出土文物展覽”和“屈原生平事跡展覽”。屈原祠附近還有香爐坪、讀書洞、照面井、玉米三丘等景。貼士:秭歸城附近還有屈原故里,是屈原的出生地,名氣不亞于屈原 ... 查看詳情

三游洞風景區

三游洞位于宜昌西北7公里,是西陵山北峰峭壁上的巨大山洞。它背靠長江三峽的西陵峽口,面臨下牢溪,洞奇景異,山水秀麗。 三游洞地勢險峻,形如覆蓬,冬暖夏涼,洞室開闊,呈不規則長方形,深約30米,寬約23米,高約9米,是古代地下水沿巖層巖面不斷溶蝕,并經塌陷而形成的石灰巖溶洞。三游洞風景秀麗,歷史悠久。從唐宋起,許多名家及文人墨客都曾相繼來此,賦詩題字刻于洞壁上。現存洞內外的詩文摩崕、碑刻,數以百計;名家書法楷、隸、篆、行、草各體皆備。 風景區內主要景點有三游洞、至喜亭、楚塞樓、古軍壘遺址、張飛擂鼓臺、陸游泉等,近年來,景區又新增了巴楚樂宮、世界華人國家印章刻石園、中華震旦角石園等新的景觀。 ... 查看詳情

陸游洞

陸游洞位于巫峽西口與大寧河交匯處北岸,距巫山縣城2.5千米。由清水、金竹、玉林三個古洞組成。三洞既各自獨立,又交錯疊起,相互貫通,融為一體。 洞內鐘乳石千姿百態,有形似犀牛伏臥的犀牛探洞,有身著古裝的蘇武牧羊,有玲瓏剔透的玉柱擎天等。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詩人陸游入蜀,曾泊宿于此洞,因此得名。交通巫山縣城汽車站有發往陸游洞的汽車。門票20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