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深秀谷景區

深秀谷景區位于四明山國家森林公園接待中心四明山莊東側。兩個一大一小的人工湖分布在景區內,分別曰“深湖”和“秀湖”。湖邊綠樹掩映,湖水碧綠澄清,寧靜深秀,故而稱之為深秀谷。綿長的森林石步道環湖而筑,步移景易,曲折幽深,散落著各式精巧的亭臺水榭:靈芝亭、含翠亭、深秀亭、林湖涵碧、林蔭水榭、舉足騰云等等。這里是炎炎夏日里的一片清涼世界。 查看詳情

四豐村

四豐村原名“四峰村”,因村莊四周有四座山峰而得名,后來村民期盼豐收改名為“四豐村”,茶葉是其主要經濟來源,除基本農作物外,還有花卉苗木種植、番鴨養殖等特色經濟。四豐村山清水秀,人文歷史久遠,民風古樸厚重,山野地風光迷人,其中山村休閑和山野觀光是其最大的優勢,游客置身其中,真正能夠體驗到純樸的山村風情,欣賞到清新自然的山野風光。這里盛產茶葉,游客在欣賞山野美景的同時,品上一杯當地的高山云霧茶,茶香撲鼻,回味無窮。四豐村位于“中國高山云霧茶之鄉”的余姚市大嵐鎮,周圍群山環繞,平均海拔550米,是姚江、曹娥江、奉化江三大水系的發源地之一,是余姚江源頭山村休閑觀光的農家樂。全村有5戶開辦農家樂,共有床位 ... 查看詳情

仰天湖風景區

仰天湖林區里有一個叫鵓鴣巖的水簾洞,它比《西游記》里的水簾洞原型———連云港市花果山的水簾洞還要大三倍多,這里還曾經是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的革命遺址。從四明山莊出發,步行約2公里的崎嶇山路,沿溪澗而下來到鵓鴣巖。落差大約20米的瀑布在谷底半月形的洞口前,形成了四五米寬的水簾,注入洞前的圓形水潭。洞口寬35米、高3米,洞內深11米,可容納300多人。這個擁有瀑布加巖洞的雙重景觀,有專家稱之為“中國最大的水簾洞”。四明山作為抗日戰爭時期全國19個革命根據地之一,曾有無數革命志士在這里留下了感人的故事。鵓鴣巖地處四明山深處,地勢險要。當年新四軍浙東游擊縱隊司令部就曾用這個可容納數百人的山洞儲藏物資、隱蔽 ... 查看詳情

姚江源頭

姚江源頭位于大嵐鎮大嵐村,由兩個一前一后的泉井組成,無論是天旱地凍,泉水常年經流不息,上方是一塊鑿刻著“余姚江正源”五個渾厚楷體大字的石碑,西約30米,有浙江省委常委、寧波市委書記巴音朝魯題字的“姚江源頭,青年林”幾個大字。1990年,余姚市政府組織河源考察隊,經三年四次實地考察和測量提出報告,于1993年3月3日通過了浙江省專家評審委員會的確認,得出了最終結論:余姚江的源頭在大嵐鎮大嵐村左眠崗頭東坡。 查看詳情

云河漂流

云河漂流景區地處四明山北麓余姚鹿亭鄉境內。云河漂流整個漂流航道長2.5公里,上下高差達50多米,漂流時間約1.5小時。 云河漂流景區水上漂流所在的曉鹿大溪,古稱長澗,發源泉于海拔777米高的白巖尖,自西向東橫貫鹿亭鄉全境。鹿亭境內段長約15公里,溪道曲折,左沖右突,跌宕起伏,高差適宜,張合有度,是漂流之勝地。 鹿亭鄉境內有厲史久遠的“三橋一廟”,即有浙東第一古橋之稱的白云橋、巧奪天工的李家塔板橋、古術典雅的大方橋和浙東第一古戲臺之稱的仙圣廟,分別建于唐、宋和清朝年間。如有興致 ,還可瀏覽浙東后方醫院、組工部、“三五”支隊槍械所等景點,展開“紅色之旅”。 查看詳情

河姆渡遺址

河姆渡遺址景區由博物館、遺址現場展示和原始生態區三部分組成。 博物館以大量珍貴的古文物,“原汁原味”展示了六、七千年前中華民族古文化的魅力。 展示了古石器、原始陶器、雕刻精美的原始骨器;展示了燦爛的原始農業文化:耕種用的古骨耜等; 展示了包括人工飼養的豬、狗和水牛在內?0多種古動物遺骸;還展示了采用榫卯聯接技術的木構干欄式古建筑遺跡和構件等。 七千多件出土文物,蘊含了4個相繼疊壓的文化層。遺址中發現的稻谷有秈稻和粳稻兩種,填補了我國新石器時代考古史上“有粳無秈”的空白。 河姆渡遺址的發現,說明早在六、七千年前,長江下游已有比較進步的原始文化,長江流域同黃河流域一樣,都是中華民族古老文 ... 查看詳情

黃宗羲紀念館

黃宗羲,與王夫之、顧炎武一道被列為我國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其著名的“黃宗羲定律”揭示出農民遭受賦稅的困苦癥結,至今仍有深刻意義。一樓展示的是其生平事跡為主的圖片、文字與實物,重現了一代偉人的風韻。實物柜內陳列的是黃梨洲著作的多種版本,先賢留給后人的著述頗豐,有《明儒學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等。其代表作《明夷待訪錄》系統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指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在高度專制的封建時代,他可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其啟蒙的民主主義思想光輝,比法國盧梭還早近百年。其“工商皆本”的思想,一反中國歷代以農為本的傳統,可謂近代寧波商幫的緣起。其經世致用的觀點,奠定了浙東史學 ... 查看詳情

黃宗羲墓

抗清斗爭失敗后,梨洲先生于晚年建龍虎山草堂于化安山,從事讀書著述。清康熙二十七年(l688年)冬,先生79年歲時,就在此自覓墓地,營建了極其簡樸的生壙墳墓。洲先生還作《梨洲末命》《葬制或問》篇告誡兒孫,他死后就用平時穿的衣服入殮,“一被一褥,安放石床,不用棺槨,不作佛事,不做七七,凡鼓吹、巫覡、銘旌,一概不用”。 遵他生前所囑,遺體就穴而葬,不用棺木,未立墓碑。并由清初著名史學家鄞縣全祖望撰寫神道碑文,肖山毛奇齡撰寫墓志銘。 “文革”中,黃宗羲墓被毀。l98l年部分修復,墓坐西朝東南,正面形似荷葉山墻,用條石錯縫疊砌。中間直豎石刻墓碑, 上鐫隸書“黃公梨洲先生墓”七個大字。碑前置有石祭桌 ... 查看詳情

勝歸山(胡公巖)

勝歸山石質精良堅細,自宋元時起,百姓就開宕取石,破壞了山體風貌,歷代官府屢禁而不能止。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胡宗憲任余姚知縣,即捐俸銀贖買勝歸山歸官,開鑿山石之風得以禁止。十年之后,胡宗憲調任浙江總督。當時倭患頻仍,胡宗憲為抗擊倭寇,轉戰東南沿海,其間多次往返于余姚,屯兵于勝歸山中。后人為紀念胡宗憲任職余姚的業績和抗擊倭寇的戰功,特于嘉靖四十年在勝歸山南坡雕鑿胡宗憲官服像,稱之為“胡公巖”。自此巖雕大興,歷時三百九十余年。形成浙江省少見的摩崖巖雕群。胡公巖周圍均是佛像,有袒胸露肚、捧腹大笑的彌陀佛,有手執破芭蕉扇瘋態可掬的濟公像。胡公巖上方是觀音大士象,曲腳盤坐蓮花寶座上,座下是浪濤翻滾的 ... 查看詳情

勝歸石窟

  勝歸石窟位于城區北面,相傳東晉大將劉牢之戰勝孫庸歸來屯兵山上,故名勝歸山。明代胡宗憲抗倭凱旋多次,屯兵于此,后人為紀念他,在山南坡鑿胡宗憲像,稱為“胡公巖”。明清兩代及民國年間,雕鑿佛像不斷,藝術精湛。門票5元7:00--16:30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