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黃宗羲,與王夫之、顧炎武一道被列為我國明末清初三大著名思想家,其著名的“黃宗羲定律”揭示出農民遭受賦稅的困苦癥結,至今仍有深刻意義。

一樓展示的是其生平事跡為主的圖片、文字與實物,重現了一代偉人的風韻。實物柜內陳列的是黃梨洲著作的多種版本,先賢留給后人的著述頗豐,有《明儒學案》、《南雷文定》、《四明山志》等。其代表作《明夷待訪錄》系統地批判了封建專制制度,指出“天下不是一人之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在高度專制的封建時代,他可謂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其啟蒙的民主主義思想光輝,比法國盧梭還早近百年。其“工商皆本”的思想,一反中國歷代以農為本的傳統,可謂近代寧波商幫的緣起。其經世致用的觀點,奠定了浙東史學派的基礎。

二樓介紹了眾多的四明山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從梅福修道到丹山赤水;從四明山的唐詩名篇到浙東唐詩之路;又有抗日時期四明山為全國十九塊紅色根據地之一的史實;還有徐霞客游歷四明山,到過四窗巖,下山即去寧波走訪遠房族史的記述等。

黃宗羲(1610—1695),字太沖,號梨州,亦號南雷,浙江余姚人。他的父親黃尊素為萬歷進士,天啟中為御史,是東林黨人,因彈劾魏忠賢而被削職歸籍,不久又下獄,受酷刑而死。十九歲的黃宗羲乃進京訟冤,并在公堂之上出錐擊傷主謀,追殺兇手,明思宗嘆稱其為“忠臣孤子”。黃宗羲歸鄉后,即更加發憤讀書,又從學于著名哲學家劉宗周,得蕺山之學。清軍入關后,黃宗羲召集里中子弟數百人組成“世忠營”參加反清戰斗,達數年之久。失敗后返鄉閉門著述,清庭屢次詔征,皆辭免。

紀念館坐落在鎮東橋畔。這里是黃梨洲當年講學處,上癢廟遺跡猶存。

紀念館于2003年盛夏落成,門口廣場上的建筑標志,造型是黃梨洲撰寫的《四明山志》,依照天一閣藏書中最早木刻本,用梅園石制作的。紀念館馬頭墻高聳,青瓦粉墻,宛如徽州民居。一進門看到的是黃梨洲先生古銅色的半身雕像。

黃宗羲是余姚人,黃宗羲墓余姚城東南10公里的化安山下的龍山東南麓,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