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南京天氣預報

20 ~ 32℃
多云
西南風4-5級
查看天氣詳情

    千佛巖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于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據古文獻記載,這里曾有過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與云岡和龍門石窟媲美。但由于這里的石質屬石英砂巖,易于風化,又經明代太監爭修,致使這里佛像的藝術價值大打折扣。
    1925年起,棲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繕一新,并“施唇以朱,畫眼以墨”,以便觀瞻。
    佛像有坐有立,姿態各異,造型精美。但由于長期風化,雕像中許多細微部分都已剝落或模糊,甚為遺憾,特別是十年動亂,佛龕中佛像的頭百分之百的被“革命”了,令人惋惜心痛。巖壁上還有宋游九言所書的“古千佛巖棲霞寺”七個楷書大字。 

    神奇來歷
    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圣像以紀念明僧紹。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梁貴族,于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
    又據傳,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巖壁上有如來佛光,于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圣”,該殿也稱“三圣殿”。

    “東飛天”窟
    聞名遐邇的“東飛天就在102號佛龕中。2000年棲霞山發現“東飛天”,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
    雖然僅有這么兩對飛天,但這是我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敦煌遺跡”。

千佛巖位于棲霞山棲霞寺東北側山崖上是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現存515尊,佛龕294個,號稱千佛巖。

后來,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