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劉氏梯號

崇德堂總體建筑由南、中、北三部分組成。中部建筑以傳統儒家文化思想理念的廳、堂、樓為主體,最有特點的是南、北部中式建筑融入西歐羅馬式建筑,其中北部歐式建筑立面尤為壯觀,大宅高達恢宏,以精美的磚雕、木雕、石雕見勝。大廳為一中式廳堂,堂中懸掛著“崇德堂”匾額,兩側有抱柱聯及畫屏,中間柱粗須兩人抱合,正梁上有鎏金平升三級圖案,梁坊、雀替、軒廊、落地長窗、地坪窗等均刻有精美吉祥圖案,體現出劉氏家族的傳統風范與品位。二廳堂中懸掛著“抱愨盒”匾額(抱愨盒意喻堅守誠篤忠厚,法正則民)。宅后原辟一草地為網球場,一邊角上飼養奶牛。東西潭邊鐘樓上曾有一口巨大的自鳴鐘,遠近都能聽到它的聲音。現已成一近300平方米的花園 ... 查看詳情

嘉業堂藏書樓

嘉業堂藏書樓坐落于南潯的鷓鴣溪,與小蓮莊隔溪相望,有小橋通連。藏書樓掩映在園中,樓外有園,園中有池。順著荷葉形的蓮池前往,可見太湖石堆壘的假山,形如十二生肖。池的左右有“浣碧”、“障紅”兩亭,與池中孤島上的“明瑟”亭構成鼎立之勢。西南有一塊三米多高的“嘯石”、石上有小孔,吹之如虎嘯,系南潯三大奇石之一。藏書樓的創始人是號稱“江浙巨富”的劉承干。劉承干,曾是晚清秀才,是劉鏞的孫子。建藏書樓以“嘉業”命名,是因清末劉承干曾捐巨資助修光緒陵墓,宣統曾賜以“欽若嘉業”的匾額,他以此為榮,故以“嘉業”命名。書樓為一座回廊式的兩層建筑物,由七間兩進和左右廂房組成,共有書庫52間,中間有大天井。書樓收藏書集有 ... 查看詳情

廣惠橋

廣惠橋位于鎮絲業會館附近,橫跨南市河,相傳元末張士誠起義后到此占廣惠宮為行宮,橋在廣惠宮前,故得名,因張士誠為無末農民起義領袖,此橋又稱張王廟橋。1989年3月,被列為湖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橋為單孔石拱。其始建年代已失考,清嘉慶五年(1800)重修。同治五年(1866)重建。橋長18米,寬3.3,拱矢高13米,上下各有踏步24級,拱卷石采用縱聯分節并列砌置法。廣惠橋前有一對精妙的石獅子,原為絲業會館之物。獅子分雌雄兩座,雄獅子懷中有一幼獅,稚態可掬,栩栩如生;雄獅子中有一縷空繡球。這對石獅子宛如浮雕富有立體感,特別是獅口中皆有一石珠可轉動,但不能取出。據南潯絲業界老人說,青團老石工集祖孫三代化三 ... 查看詳情

適園石塔

原張氏私園,占地30畝,現僅存此石塔。上有近代名人梁啟超、康有為、章太炎、吳昌碩等題詠。 查看詳情

絲業會館

絲業會館位于廣惠橋東側,為南潯商業組織中最早、實力最強的同業公會。南潯絲業所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春,由南潯絲商莊祖綬等稟請藩司蔣(益澧)批準設立,以收解捐稅、維護絲商利益為宗旨,為湖州市首家絲商建立的公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廣惠橋(張王廟橋)附近購地建屋三楹為辦公之用。落成于民國元年(1912年),耗銀8萬余元,由每包出口絲中捐資所得。民國5年(1916年),絲業公所改稱絲業公會,又叫絲業會館。絲業會館的大門上,至今仍有英文書寫的“SILKGUILD”橫額。大廳稱“端義堂”,為抬梁式木結構。屋頂為歇山頂,高15米。前面四柱為整塊長方形條石。廳內寬敞、高爽,可設宴54桌,每年四月 ... 查看詳情

張靜江故居

張靜江故居位于南潯鎮東大街108號。系其父張寶善于清光緒24年(1898)年而建,南潯“四象”之一。1994年,在南京“中國第二歷史博物館”的支持下,共同合作開放了這一故居,現陳列展出的各類資料均由南京“中國第二歷史博物館”所提供。故居建筑為典型的江南宏門豪宅風格。一進大廳是正廳,也稱“尊德堂”。是張家用來接待客人用的。“尊德堂”三字為通州張春所題寫,中堂之畫系諸公晨的手指佳作。兩側是孫中心題寫的一付對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險霜寒四十州”,抱柱聯為翁同和(同治、光緒二帝的老師)所題:“世上幾百年舊家無非積德,天下第一件好事還是讀書”。邊廳結構為雙層,冬暖夏涼,是張家用來接待一般客人用人,有幾幅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