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千佛院的前身是元化寺,為高僧于法蘭、于法開師徒所建立,是與江南第一大佛同時代修筑的又一處石窟。

元化寺到齊永明三年(公元485年)開始開石窟,造千佛。比僧護到石城還早一年。石窟成后改寺為千佛院,會昌年間毀。后晉開運三年(公元946年)重建。宋大中祥符改七寶院,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復名千佛院。

千佛院處于半山茂林修竹之中,南向臨崖,內有相通的大小兩窟。

大窟石壁東四西六分為10區,每區10×11格,每格一佛,中間九格合為一大格,雕一較大佛像。每區104尊佛像,10區共1040尊。兩旁有護衛菩薩兩尊,立于覆蓮座上,雖曾作外敷改形,但今已剝落,原形重現。寶繒垂肩,披帛交于胸復之際,也有褒衣博帶的,仍存南朝造像風格,南朝石窟造像在南方較為罕見,千佛院的文物價值就非常高了,可與云岡、龍門石窟造像媲美。

小窟有石像35尊,識者以為“當年釋迦說法(由35佛)化成為53佛,三劫之中相繼而升,又名千佛,“貝葉載其文,茲院造其像”,說明兩洞佛像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上下左右十方,象征了一切諸佛都在其中。

千佛院佛像已載入《中國百科全書》和中日兩國聯合出版的《世界美術大全.南北朝卷》。

相關傳說:高僧帛僧光見這里群峰連峙,幽谷奇深,乃理想佛地,便決心鑿一大佛。但連鑿了二世,難畢全功。于是第三世又投胎南明山做和尚,還和前二世一樣,不知勞累地鑿著大菩薩。這事傳到天神那里,天神聽了委實感動,就派了1000余名天兵天將下凡到南明山來協助他,終于鑿成了石彌勒像。

而這些天兵天將幫助帛僧光鑿成大菩薩后,卻愛上了人間,不肯再回天上去了,便一齊往大佛寺山門外的一個寺窟里走去,當帛僧光追上去看時,原來這些人都已化成一個個小佛,整整齊齊地坐在石窟內的壁巖上,后人就把這兒稱為“千佛洞”。洞口現有從隱岳洞遷移過來的新堆塑的“海島觀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