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馬店天氣預報

13 ~ 22℃
陰轉小雨
東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駐馬店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嵖岈山風景區

國家級地質公園、國家4A級風景區名勝區。總面積150平方公里,轄嵖岈山主景區、鳳鳴谷景區、龍天溝景區、紅石崖景區和全國第一個人民公社舊址館。風景區既是古典小說《西游記》作者吳承恩隱居著述、獲取靈感的寶地,又是中央電視臺《西游記》劇組主要外景地之一,素有“中原盆景”之美譽。 景區歷史悠久。春秋時代吳楚在此爭雄,吳王死后,葬于天磨湖峰下;隋朝大將竇建德兵敗嵖岈山,戰死后葬在鳳鳴谷中;唐代王仙之部將尚讓曾屯兵于此,后與黃巢合力守山,現有“黃巢洞”;明末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進駐嵖岈山,現存“點將臺”及“高官亭”;清代乾隆皇帝曾三上嵖岈山,現有“乾隆探險洞”和供乾隆安寢的“順天宮”。抗日戰爭 ... 查看詳情

南海寺

位于駐馬店汝南縣東南隅,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公元1545年),歷史上被譽為蔡州“八景之一”。1994年臺北大香山觀音禪寺主持--明乘大法師在故鄉出資1.5億復建此寺。 臺北白圣法師的舍利塔,也建在此寺院中。1994年9月24日,來自臺灣、泰國、印尼、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大法師、高僧及社會各界人士800余人,參加了白圣法師舍利塔落成典禮。整個寺院建筑結構嚴謹,構思奇妙,寶剎宏偉,琳宮璀璨,氣勢恢宏,被譽為亞洲最大的佛教寺院。主要景觀: 占地300余畝,宏偉壯觀,工程浩繁。主體建筑大雄寶殿平面呈邊長80米的正方形,超過故宮太和殿與山東曲阜孔府大成殿的規模,號稱“亞洲第一殿”。天王、觀音、文 ... 查看詳情

北泉寺

北泉寺位于確山縣城西北10余公里處,,座落在樂山腳下。建于北齊年間,至今已有1400余年歷史,初名樹佛寺,唐朝時改為資福禪寺,宋徽宗又賜名為萬壽禪寺,為豫南名剎之一。 寺內的八卦池潭,泉水清冽,千年不竭。寺內魯公祠,是為紀念唐代書法家顏真卿被淮西叛將李希烈縊死寺內銀杏樹下。寺內有一棵古柏,還有一棵隋朝千年銀杏,雖經雷劈,樹干已空,但依然生機勃勃,枝繁葉茂,數人合抱才能圍住樹干。 查看詳情

伏義畫卦亭

上蔡縣城東15公里的白圭廟一帶,有一座八角涼亭矗立在八角高臺之上,掩映在幾株古柏之中,這就是歷史悠久的伏羲畫卦亭。 清康熙年間蔡邕為此亭題碑刻“伏羲蓍臺”。傳說伏羲氏為定天下兇吉,制做八卦后,曾在此臺用蓍草和龜甲燒灼揲卦,亭下蓍草叢生,首若矯龍,尾若鳳翔,他認為此地的蓍草和龜甲最靈。八卦的創立對華夏文明影響深遠。它為中國天文學家。古文學家,數學,哲學,植物學,歷法等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是華夏文化的源頭。交通 位于上蔡縣城東30公里的蔡岡。 查看詳情

河南弘濟橋

位于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城北,跨汝河,明代稱宏濟橋、博愛橋,清代稱迎恩橋,因靠近天中山又稱天中橋。 原為木橋,明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改建成石橋。該橋全部用石塊砌成,與趙州橋結構相似。在大券兩邊附兩個小券,美麗大方,雄偉壯觀。橋面全長44.6米,寬6.5米,大券跨度為24.8米。 查看詳情

盤古始祖廟

泌陽縣城南陳莊鄉有座盤古山。關于盤古開天地的傳說,最早記載是三國時徐整寫的《三五歷記》“天地混沌如雞子, 盤古生其中.......天地開辟,陽清為天,渾濁為地”。盤古成為我國古代人民信仰的天地開辟者,中國的宇宙之神。后人為緬懷其恩澤,在盤古山上建廟立祠,塑造神像供奉。現泌陽縣引資100多萬硬化了通往山上的公路,重修了盤古始祖廟。 查看詳情

新蔡文廟

新蔡文廟內有大成殿一座,殿內有孔子銅像一尊;文廟旁設儒學(通稱黌學),建明倫堂一座,是尊孔儒師們“宣教化、育賢才、善民俗”的講學之所。 查看詳情

梁祝故里

河南省汝南縣梁祝鎮是千古絕唱——梁祝傳說故事的發生地,有梁祝故里之稱,該鎮境內一直存有梁山伯墓、祝英臺墓、淚井、一步三孔橋、曹橋、紅羅山書院、白衣閣等最為完整的梁祝故事遺址,流傳著許多梁祝的故事和傳說,上至七八十歲的老人,下至十幾歲的孩童,都能講述和傳唱。在當地,有一獨特的節日-“送燈節”,從古綿延至今.  所謂“送燈節”,就是在梁祝二人雙雙化蝶的那天(傳說是農曆七月十五)傍晚,方圓上百里的人們自發趕往梁祝雙墓,給梁祝送燈。 查看詳情

月旦亭遺址

位于平輿縣城小清河島上,為東漢遺址。遺址面積近1萬平方米。東漢名士許劭、許靖經常在月旦亭講學,評論時事人物,故又稱“月旦評”。 公元1800年以前,延續了400年之久的大漢帝國由于外戚和宦官的專權用事,已經到了國運岌危、民不聊生的地步。面對此種局面,民間逐漸興起了一股品評鄉黨人物、抨擊時事的潮流。在遠離京師的汝南郡平輿縣城南關,一條名叫小清河的一座小島上,經常會聚著一批憂國憂民的鄉賢,他們或議時政,或評鄉黨,褒善抑惡,擊濁揚清。不僅如此,他們還“覆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由于他們把“更其品題”的時間放在當月的旦日,也就是當月的第一天,久而久之,這座無名小島便被人呼作“月旦評”,評上清議時 ... 查看詳情

戰國冶鐵遺址

位于河南省西平縣酒店鄉酒店村南500米處,遺址南系龍泉河,北接棠溪河,置譚山水庫兩岸,是戰國至漢時期重要的冶鐵基地。 遺址呈長方形,東西長558米,南北寬190米,面積11152平方米,文化層厚1.5米。遺址上殘留有煉爐殘壁、煉渣、鐵礦石,殘鐵劍和生活用陶盆、陶罐、陶甕及建筑材料磚瓦等。另在遺址南(譚山水庫南岸)尚存冶煉爐一座。 該地為戰國、漢晉時期著名冶鑄重地,文化底蘊濃厚,戰國時著名的棠溪、龍泉、干將、莫邪等名劍均在此鑄造,遺址至今保存的戰國冶煉爐,系我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早用配制的黑色耐火爐壁材料建成的冶煉爐,為研究我國古代冶金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