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天氣預報

20 ~ 32℃
多云轉陰
東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六安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皋陶墓

位于六安城東7.5公里、六安至合肥公路北側15米處,東北35米處為皋陶祠舊址。皋陶被孔子列為上古“四圣”之一,《史記·正義》中有其記述,皋陶曾與禹共輔舜政,明刑弼教,舜逝世,禹即位,據其品德和功績被推薦為禹的繼承人,授其處理政務,不久皋陶病故,禹將英、六一帶封給皋陶后裔。《史記·索隱》載:“六安國六安,咎后偃姓所封國”,故六安有皋城之稱。皋陶墓為圓形土冢,周長97米,高6.2米,墓頂平面直徑4米,上有黃連木一棵,形同華蓋,墓前有清同治年(1869年)安徽布政使吳坤修手書“古皋陶墓”碑刻一塊,碑高1.82米,寬0.92米。1981年公布為六安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被上海辭書出版社收入《中國名勝大 ... 查看詳情

紅二十五、二十八軍合編舊址

位于金寨縣湯匯鄉豹跡巖村胡氏祠。民國21年秋,紅四方面軍主動轉移后,鄂豫皖省委重建紅二十八軍和紅二十五軍。民國23年4月在此合編為紅二十五軍,下轄七十四、七十五兩師。胡氏祠現有房屋12間,壁間尚存“收復皖西北蘇區”、“活捉匪首劉鎮華”、“歡迎白軍兄弟拖槍嘩變到紅軍來”等當年留下的標語。1981年9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紅三十二師成立舊址

位于金寨縣斑竹園鎮朱氏祠。民國18年立夏節起義成功后,各路起義武裝會師斑竹園,在朱氏祠前河灘召開群眾大會,宣布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一軍三十二師,師部設朱氏祠。朱氏祠現存房屋9間,前殿3間辟為“斑竹園革命斗爭史陳列館”,陳列革命文物24件。1981年9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金寨革命烈士博物館

坐落在梅山鎮紅軍村,建于1983年,占地面積8300平方米。前有廣場假山,后有回廊庭院,松柏掩映,花草扶疏。正門頭上的館名由鄧小平題寫,門外鑲嵌著江澤民題寫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匾額。館內分為序廳、革命歷史陳列廳、革命烈士事跡陳列廳和將軍館,陳列以實物為主,共陳列文物400余件,圖片、繪圖和圖表120余幅,大型雕塑4座,再現了“將軍搖籃”金寨縣1921——1949年革命斗爭的歷史。金寨革命烈士陵園:博物館旁。占地25萬平方米。陵園中央的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建于1960年,塔高24米,塔身正面鐫刻著劉伯承題寫的“燎原星火。”四個鍍金大字。烈士紀念塔后是1993年建成的“紅軍紀念堂”,由洪學智 ... 查看詳情

立夏節起義舊址

位于金寨縣丁埠鎮小街北端大王廟,距縣城梅山60公里。大王廟現存正殿3間,面積95平方米,為“立夏節起義丁埠舊址陳列室”,展品有立夏節起義文物60余件。1961年7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民國18年5月6日農歷立夏節,中共商城臨時縣委和中共商羅麻特別區委決定舉行武裝起義,時任民團教練的中共黨員周維炯利用駐大王廟民團過節之機,巧作安排,逮捕了反動民團副中隊長張瑞生,30余人全部起義,打響了立夏節起義第一槍,對創建紅三十二師、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均有重大意義。 查看詳情

廉頗墓

位于今壽縣八公山紀家郢放牛山之西南坡,俗稱“頗古堆”,距縣城7.5公里。古堆高約20米,周約30米,基有條石壘砌。背東靠山,面西平原。今日為旅游勝地。 查看詳情

蘇家埠48天戰役舊址

霍山縣蘇家埠為六安西南大鎮,出入大別山重要通道。土地革命時期,國民黨在此集結重兵,為阻擊和圍攻紅軍的重要據點。民國21年春,國民黨軍隊對鄂豫皖根據地進行第三次“圍剿”,圍攻麻埠、獨山。徐向前率紅四方面軍主力由豫西東進迎擊,采取圍點打援戰術,歷時48天,取得蘇家埠戰役大捷。鎮東三拐地(今蘇家埠中學門口)為當時慶功大會場所,立有“蘇家埠戰役舊址”紀念碑。碑高4.65米,記述該戰役情況。鎮東南朱家大院為紅四方面軍蘇家埠戰役總指揮部舊址,現辟為陳列館,徐向前元帥為之題詞。戰役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皖西烈士陵園

位于六安市小東門外,碧水蕩漾的九墩塘環繞周圍。園內樹木蔥茂,繁花似錦,環境優雅秀。園內紀念塔,塔基建在砌有三層水泥雕欄面積900平方米的平臺上,塔基邊寬3.2米,塔身方形錐體,鋼筋水泥結構,高18米,正面原為謝覺哉題字:“是人民革命事業的先驅者,英風浩氣長存于天地之間”。后改為毛澤東題字手跡:“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其余三面刻有記述皖西革命斗爭史的銘文,塔頂豎有紅星。陵園內紀念建筑另有烈士亭、烈士事跡陳列室等。 查看詳情

中共鄂豫皖區委員會舊址

位于金寨縣花石鄉白水河村汪家老屋。民國27年6月,中共安徽省工委隨新四軍兵站遷此。次年2月,省工委撤銷,成立中共鄂豫皖區委員會,堅持抗日救亡運動。原有房屋50間,后遭破壞,現存門樓和廳堂共37間,廳堂設陳列室,陳列抗日戰爭時期革命文物。1981年9月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