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圓玄學園

荃灣區最具代表性的名勝之一,是香港唯一同時供奉佛、道、儒三教的總壇。院內布置集三教之長,精致高雅,其主體建筑仿照北京天壇的三教大殿,還以高矗入云的牌坊見著。院中的“藏經閣”存集儒、釋、道三教經典及中外研究書刊。“雅石館”展出多項有趣收藏品,其中包括酷似中國12生肖的趣怪小石頭。圓玄學院每年春季舉辦“圓玄盆栽雅石欣賞會”,展出優雅獨特的盆景佳作,供市民和旅客觀賞。院內供應精美素食。交通荃灣地鐵站步行5分鐘至兆和街轉乘81線專線小巴到圓玄學院。門票每日9:00—17:00免費開放。 查看詳情

香港大學

深度探索: 香港大學的前身是創立于1887年的香港西醫書院,時任港督盧押認為英國應該在香港立一所大學,于1910年3月16日主持大學的動工儀式,主張港大“為中國而立”。1911年港大成立,1912年舉行了正式的創校典禮。 大學最初模仿利物浦大學的制度,重理工而輕人文,港大中文系于1927年成立,邀得前朝翰林賴際熙、區大典等執教,加上其時又有富商鄧志昂捐款建立中文學院、馮平山捐款建立中文圖書館等,涌起了一股重視中文教育的潮流。 著名校友有孫中山(畢業于港大醫學院前身的香港西醫書院)、朱光潛、張愛玲、黃沾、林夕、許冠杰、吳靄儀等。 校園本部坐落香港島西部的薄扶林道以東、般咸道以南、羅便臣 ... 查看詳情

美利樓

建筑特色 美利樓揉合了中式和西式的建筑設計,采用了西式的圓柱,以及中式的瓦頂。這是香港殖民地時期早期最常見的建筑設計,而美利樓則成為現存此類建筑物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座。 深度探索 美利樓建于1844年,屬于域多利兵房的一部份,主要用作英軍的軍營。到了香港日治時期,這座建筑物被日軍用作“日本憲兵部辦事處”及“日本軍事統師部”,還設有很多囚犯室及用作刑場,當中被殺者據稱超過四千多人,堪稱醫院外死人最多的建筑物。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美利樓曾被多個香港政府部門作為辦公室。1975年至1982年期間,美利樓成為了香港差餉物業估價處的總部。 1960年至1970年代,美利樓頻頻傳出鬧鬼之事,港英政 ... 查看詳情

香港禮賓府

深度探索: 香港禮賓府前身為香港總督府,建于1851年。1941年至1945年日占期間,依然以禮賓府作為港日政府的總督府,于英治期間的28位港督有25位均在里面居住。 英治期間以禮賓府為官邸的25位港督 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原來打算將港督府更名為特首府,作為新任特首的官邸,但據說由于擔心英國在府內留下間諜裝置,因此當時新任特首拒絕以此為官邸。 2005年董建華宣布辭職,新任特首曾蔭權宣布將以禮賓府作官邸,并花費1450萬港元進行維修工程。2006年,曾蔭權與太太正式遷入禮賓府居住,特首及特首辦公室將從政府總部遷至禮賓府辦公,回復殖民地時期的安排。 建筑風格 香港禮賓府屬英國 ... 查看詳情

大夫第

新界西北區新田鄉為文姓聚居之地,建村已達數百年。最早的村民祖籍四川,系南宋時移徙至江西,其后代南下廣東定居于新田。新田鄉中古建筑物特多,祠堂中之麒峰文公祠及大夫第被當局列為古跡,重修后讓市民自由參觀。富家大宅及古老宗祠,正好為尋根考據者提供實物佐證。交通港鐵東鐵線上水站乘76K線巴士,至新田下車,再步行5至10分鐘往大夫第。門票免費開放,星期二休館。 查看詳情

吉慶圍

圍村呈方形,長100公尺,寬約90公尺,里面是一幢幢整齊排列的家屋。到清朝康熙年間為了防御盜匪,便在四周用青磚筑了一道堅固的城墻,四角還有炮樓,墻外并有護城河,是具有高度防御作用的建筑。在錦田區同樣的村圍還有好幾座,如北圍、南圍、永隆圍、泰慶圍等合稱“錦田六圍”,但以吉慶圍最完整,并開放參觀。深度探索:鐵門事件入口處有一道鐵扇門,這扇門在歷史上還留下了段小插曲。1899年(英國租借新界的第二年),吉慶圍的居民堅決抵抗英國的租借行動,與英軍發生血戰。憤怒的英國人用大炮攻擊,奪下這扇鐵門帶回倫敦,做為勝利的紀念品。1924年,經鄧氏家族不斷向英國提出歸還鐵門的請求之后,鐵門終于平安地返回舊址。這件歷 ... 查看詳情

舊灣仔郵政局

舊灣仔郵政局坐落于灣仔峽道和皇后大道東交界,是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郵政局建筑。建于1912至1913年間,1915年正式開放為灣仔郵政局。這一座簡單的金字頂、曲尺形建筑,山墻及灰塑甚具特色。現由環境保護署用作環境資源中心。內部至今保留著當時的辦事柜臺、郵政信箱及郵票販賣機等特色遺產,墻上還掛有灣仔郵政局舊時運作的相片。除了在這里經常有環保展覽舉辦外,工作人員還免費教大家利用廢物制作各種手工藝品。交通港島灣仔皇后大道東221號。1、中環交易廣場巴士總站乘6,6A或6X線巴士。2、地鐵金鐘站C1出口外巴士站乘10線巴士,于皇后大道東近合和中心下車。3、地鐵灣仔站A3出口,步行約20分鐘。門票周一至周 ... 查看詳情

李鄭屋古墓

李鄭屋漢墓是1955年政府在李鄭屋村夷平山坡,興建徙置大廈時發現的。從墓室的形制、墓磚銘紋及出土文物等推斷,該墓應建于東漢時期,即公元25年至220年。1988年李鄭屋漢墓被列為法定古跡,得以永久保存。為了穩定漢墓內部的濕度和溫度,減緩墓室的損耗,墓室不對外開放,但觀眾可以透過裝嵌在羨道門口的玻璃,窺探古墓的內貌。漢墓旁邊是展覽館,除了展出從漢墓出土的陶器及青銅器外,還設有“李鄭屋漢墓”和“華南漢文化”兩個展覽,利用文字、圖片、照片、地圖、錄像和模型等輔助展品,介紹漢墓的地理環境、發現經過和墓室結構,觀眾更可從中了解漢代(公元前206至公元220年)華南的社會文化特色。位于深水埗,是漢代古墓,在 ... 查看詳情

龍躍頭文物徑

龍躍頭文物徑位于香港新界粉嶺聯和墟東北的龍躍頭,是香港政府于新界設立的第二條文物徑。這條文物徑經香港古物咨詢委員會、香港古物古跡辦事處、當地居民、北區區議會、香港賽馬會、衛奕信勛爵文物信托及香港旅游發展局的鼎力支持下,于1999年12月4日正式開放,供市民游覽。被古物古跡辦事處列入龍躍頭文物徑的文物共有12項,包括:小坑村、新圍或稱覲龍圍(覲龍圍圍墻及更樓、覲龍圍門樓)、善述書室、永寧圍、永寧村或稱大廳、東閣圍或稱嶺角圍、松嶺鄧、公祠、天后宮、老圍(老圍門樓及圍墻)、麻笏圍(麻笏圍門樓)、石廬、崇謙堂。交通1、港鐵東鐵線上水站附近的上水廣場乘78K、79K線巴士,龍躍頭站下車。2、港鐵東鐵線粉嶺 ... 查看詳情

屏山文物徑

主要的文物景點有:聚星樓(香港現存的唯一古塔,為香港法定古跡)、上璋圍(古老圍村,有200年歷史)、楊侯古廟(數百年歷史)、古井(200年前已經存在)、社壇(數百年歷史)、鄧氏宗祠(香港最大的祠堂之一,700年歷史,為香港法定古跡)、愈喬二公祠(逾500年歷史,為香港法定古跡)、覲廷書室(古時為村中子弟準備科舉考試的書室)、洪圣宮(建于清朝,逾200年歷史)、清暑軒(逾100年歷史)。除了上述被列入屏山文物徑的10項文物外,該區還有幾項文物,包括:若虛書室、圣軒公家塾、仁敦岡書室、達德公所、述卿書室古門樓、秀才故居等。文物徑沿途設有路標和石刻為參觀者引路,并設置資料板介紹古跡的背景。以上古跡有部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