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前九廣鐵路鐘樓

九廣鐵路鐘樓屹立在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廣場的前,與藝術館、文化館、文化中心連成一線。鐘樓高44公尺,以紅磚及花崗巖筑成,鐘樓四面各裝有時鐘,是維多利亞港、尖沙咀的地標。背景知識:九廣鐵路尖沙咀火車站始建于1913年,由于部份自英國訂購的器材及裝置因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關系,未能依時運抵香港,尖沙咀火車總站的內部工程一度被迫擱置。直至1916年3月28日,尖沙咀火車總站才正式啟用。尖沙咀火車總站鐘樓于1915年落成,由于工程安排不當,鐘樓內重達一噸的報時大鐘在1920年才開始安裝,并在1921年3月開始運作。九廣鐵路火車總站于1978年遷往現址,而舊有的尖沙咀火車站亦遭拆卸,只留下鐘樓的部份。鐘樓于19 ... 查看詳情

怡和洋行午炮

深度探索:午炮所在地即當年之東角,是香港第一幅公開拍賣的地皮,于1841年被怡和洋行投獲。是年怡和將總部由澳門遷至香港東角。當時,怡和在東角自備禮炮和衛戍隊,每有大班抵港或離開,例必鳴炮歡迎或送別。日軍占領香港。淪陷期間,原有大炮不知所蹤。光復后,皇家海軍贈予怡和一門可發射六磅重炮彈的大炮,以代替舊炮。1947年,怡和恢復鳴放午炮。1961年,居民投訴午炮聲響過大,水警遂收回贈炮,代以一門發射三磅重炮彈之HotchkissMark1速射炮,該炮一直沿用至今。發炮前,須搖鈴八響。此舉源自怡和總辦公樓及倉庫設在東角的年代,在當時表示上午的工作時間結束。1946年后,怡和亦在除夕子夜時分鳴炮,以示送舊 ... 查看詳情

幻彩詠香江

幻彩詠香江是香港的一個鐳射燈光音樂匯演,在維多利亞港沿岸的多座摩天大樓進行,是香港旅游發展局于2004年起的一個宣傳香港的旅游項目,耗資四千四百萬港元,曾經吸引了超過400萬名旅客及市民欣賞。參加匯演的建筑物都是維港兩岸具有標志性的高樓大廈,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銀大廈、匯豐銀行大廈、國際金融中心一、二期等。附:參加匯演建筑物鑒賞匯演共有五個主題,以繽紛艷麗的色彩,引領觀眾體驗香港這個活力充沛、朝氣蓬勃、多姿多采的國際大都會:第一幕“旭日初升”:先以幾道激光象征大地慢慢蘇醒,再以繽紛躍動的彩光照亮參與匯演的各幢建筑物,譜出香港從誕生至茁壯成長的過程。第二幕“活力澎湃”:透過建筑物顏色由下而上的漸 ... 查看詳情

香港體育館(紅館)

紅館外形獨特,像一座倒置的金字塔,,是全港最觸目的建筑物之一。紅館室內有12500個座位,室內沒有一根支柱,讓觀眾的視線不受任何阻礙。懸掛在表演場中央的巨型電視熒光幕,讓觀眾在任何角度都能看到節目的現場直播,而且有特寫、回訪和慢鏡頭的功能。紅館一直是香港舉行大型體育活動和流行音樂演唱會的理想之地。每月表演活動查詢表演場舞臺座位圖香港體育館位于九龍油麻地、尖沙咀地區東南部,比鄰紅磡九龍火車站總站,香港人稱之為“紅館”,是香港最大的室內體育文藝場館,也是香港乃至亞洲最大的造星工場。交通地址:香港九龍紅磡區。臨近主要建筑物有港鐵紅磡車站、都會海逸酒店、都會商場、香港科學館、香港歷史博物館及香港理工大學 ... 查看詳情

香港文化中心

音樂廳、大劇院和劇場可說是文化中心最主要部分之一,不少國際知名的樂團、歌唱團、音樂家和劇院都常在文化中心表演廳演出。音樂廳采用橢圓形的設計,共2019個座位,廳內設有全世界最大的管風琴,有93個音栓和8000支音管,非常獨特。大劇院有旋轉換景系統和電動升降樂隊池等先進的舞臺設施,觀眾席分成3層,有1730多個座位,席與席之間設有紅外線系統,可選擇5種不同語言的傳譯。劇場是靈活式的舞臺設計,可隨意變化成單向、橫向、三向及中央等形式,觀眾席更可按舞臺變化而容納303至490多名觀眾,非常方便。演藝禮品店,位于大堂,售賣文化中心紀念品、各類演藝飾品、樂器樂譜和相關書籍,是一個購買紀念品和手信的好地方。 ... 查看詳情

香港動植物公園

在1841至1842年間,香港動植物公園的地段是曾作為香港總督的官邸,后改建為“香港植物公園”。香港日治時期,公園被日軍易名為“大正公園”,并興建香港神社。公園內的堅尼地銅像也被運往日本熔掉。戰后的1958年,原址改放英王喬治六世的銅像。而公園其后更擴建,更增鐵了不少動物,所以在1975年易名為“香港動植物公園”。公園的東部(舊公園)建有已故英國皇帝喬治六世的全身銅像、兒童游樂場、鳥舍、美洲虎籠、植物溫室、噴泉平臺花園。公園的西部(新公園)則飼養哺乳類及爬行類動物以及“鎮園之寶”:美洲豹(美洲虎)。公園有1,000多種植物,大部份產自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包括了香港本地及外國的主要品種,如松柏、無花 ... 查看詳情

沙田奧運馬術比賽場館

沙田奧運馬術比賽場館位于新界沙田源禾路25號香港體育學院。 沙田奧運馬術比賽場館由香港體育學院及沙田馬場擴建而成。主場地是一個100米x80米全天候沙地主賽場,可容納18,000名觀眾。 場地內附設馬匹熱身場地,其他場館建設包括:主場地旁的空調大樓,將用作比賽管理總部、貴賓接待范圍及馬匹服務人員宿舍;新建的主馬房,共分四座,提供200個空調馬格;另有獨立馬廄供后備馬匹居住。 香港與奧運 第29屆奧運會的馬術比賽全部在香港舉行,共設三項賽、場地障礙賽和盛裝舞步賽。每個項目包括個人賽和團體賽兩枚金牌,共產生6枚金牌。 三項賽的比賽日為8月9日-11日,12日決賽;場地障礙賽的比賽日為1 ... 查看詳情

奧運越野障礙賽場地

越野賽場地位于新界上水雙魚河鄉村會所、香港高爾夫球會( 新界粉嶺粉錦公路1號)。2008年奧運會馬術比賽的越野障礙賽在此舉行。 整個場地由上水的香港賽馬會雙魚河鄉村會所及毗鄰的香港高爾夫球會改建。新建成的場地擁有一條長5.7公里、寬10米的臨時越野賽賽道,并附設熱身場地,賽后小休區及80個臨時馬格。 越野賽場地賽道上的每一個障礙點,場地結構都由專家特別設計,更重新挖土,鋪上沙粒,以加強場地的排水性能。沙粒表層經過特別處理,儲有肥料有機物,提供植物養份;中層的沙粒則主要是疏水作用,底層的沙石則是排水。 場地越野賽道上的草并都是用沙(不是用泥土)種植出來,種植的是“百慕達草”。賽道上還有四 ... 查看詳情

青馬大橋

青馬大橋橫跨于青衣至馬灣的海面上,是香港新機場十大核心工程之一。 大橋全長2,200米,主橋跨度也達1377米,兩座吊塔,每座高206米,離海面62米,是全球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吊橋,成為香港新的觀光景點。} 青馬大橋采用雙層式設計,橋的露天上層為雙程三線行車線,下層則為二條地鐵東涌線及機場快線的鐵路和和二條供緊急時(如臺風吹襲時)使用的單線行車道路。 觀賞指南: 1、青馬大橋不設人行道,因此游客無法步行于青馬大橋。不過各位若要一睹青馬大橋最宏偉的一面,建議登上位于青衣的青欣山。山上設有青衣自然徑,沿著路牌指示前往二號觀景臺,可找到眺望青馬大橋最徍的地方。但要小心青衣自然徑欠缺任何照明設施 ... 查看詳情

跑馬地賽馬場

全草地的賽馬場,單一跑道長1417米,馬場內設置有巨型電腦屏幕和各式先進設施。由2005年賽馬季開始,馬場特別在公眾席廣場設立啤酒園,緊貼草地跑道,馬匹沖刺的場面近在咫尺,且免費入園,是觀賞賽事的最佳位置。毗連看臺而設的香港賽馬博物館,展館內會詳盡介紹香港由早期年代至今的賽馬歷史和其它馬匹的有趣資料,比如幾匹一代名駒的數據,包括三屆馬王祿怡的骨架、破紀錄的彩池金額、著名練馬師和騎師的輝煌戰績等,讓參觀者對本港賽馬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旅游指南:1、馬場除可選擇于公眾席觀賽外,更可購買游客專用會員席入場證章進入會員席。游客入場證章可供旅客自由進出會員投注大堂及跑道場畔;亦可于快馬、和味坊、壽司吧及華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