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嘉峪關天氣預報

17 ~ 28℃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關的左翼一段長城,叫做明墻。在關城南側,緊靠討賴河北岸80米懸崖之上的邊緣有一墩臺,叫做討賴河墩,這里開始,長城象一條臥龍,伏于戈壁之上,向北橫穿甘新鐵路和蘭新公路,直爬到嘉峪塬上,與關之外城相接。這一道黃土夯筑的長城保護較好,除公路、鐵路穿行的地方有殘斷外,基本完整。

明墻總長6,559米,其中斷缺265米,占全長的百分之四強。長城殘高3.5到4米不等,有些地方顯山宇墻的痕跡,已看不清。底厚4米,上寬2.5米,有的段落底厚3.5米,上寬2米,均為黃土夯筑,夯土層13厘米到19.5厘米不等。這一段共有長城墩三座,比較完整。基本上是四五里左右設一墩臺,整整齊齊地排列在長城線上。

從關城向北的一段長城叫暗壁。長城從關城東北角上的“閘門墩”起,沿黑山內側向北伸展,與黑山一帶的九溝十八坡口成平行線,經過嘉峪關公社嘉峪關大隊第二、第四、第五生產隊,穿過戈壁,在嘉峪關公社黃草營一隊附近直插黑山山腰,擋住了西面的大小山口。為了防止敵人從黑石峽口進入長城之內,又在黑石峽口修了一道東西走向的斷壁,長約750米,高3米多,寬4米,從西面山坡上向下直插暗壁城墻,封鎖了山間通路。

這段暗壁共長8,200米,其中斷缺1,610米,占總長的將近百分之二十,斷缺處都是經過農田的部分。因是就地取材,故有三種夯筑方法。連接長城的一段約5,700米墻為黃土夯筑,墻高4.6米。

明墻與暗壁,猶如給關城增添了兩支鐵翅,使關防更加嚴密。為了使這一段城墻更加牢固,和長城平行,在長城外39~60厘米處,挖有一道溝(亦稱外壕),雖經數百年風吹沙填,但在山頭仍可看到溝的遺跡。壕溝從關南的北大河沿向北伸展,遇山爬山,遇戈壁穿戈壁,一直到關北的黑山上,長達6,000米。溝上寬9.8米,下寬3.5米,深2.1米。這條壕溝,當年起了保護西長城的作用。

南北走向,是關城的兩翼,通常稱作關城的明墻暗壁,是嘉靖十八年到十九年(1539~1540年)所筑。這段長城,據乾隆《重修肅州新志》所記:“南至討賴河,北盡頭石關兒,共長三十里”。西長城實測總長14,759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