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天氣預報

12 ~ 27℃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張掖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二郎廟

座落在張掖市區青年東街,解放前設甘泉鎮公所,縣民眾教育館,現改建為張掖市食品公司。廟內,東有清源殿,西有武烈宮,明天順三年(1459年)建,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修。公輸殿在武烈宮西,祖師廟在武烈宮東。紅墻碧瓦,左右相襯兩柱鐵斗圍桿,雄姿巍巍,殿宇堂皇。內供銅佛三尊,造型精巧別致。內存《西夏告黑水河諸神敕》碑,又有明天順二年(1458年)前湖廣遣監察御史文林郎青城山人牟倫撰《重建二郎廟》碑。原民眾教育館陳列室中有銅佛六像。前三像為佛像,由宏仁寺取來,系唐以后所鑄造;后三像,正中為釋迦(以面龐紋論,似有唐風),北為真君像,南為韋馱像,俱屬唐以后作品。《甘州府志》木刻版片,亦存于此。陳列室西屋 ... 查看詳情

黑水國遺址

位于張掖西北12.5公里處。南北長15公里,東西長10公里,是新石器時期的古文化遺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有漢代墓葬群,約4平方公里。多數墓葬已被沙埋沒,凡未被沙漠埋沒者,大部分已在解放前被盜掘。1956年國家地質勘查隊進行勘查后,認定遺址底下有古城一座。相傳西漢以前匈奴移居這里,劃疆為小月氏國國都。因當地人稱匈奴為“黑匈”,故稱為“黑水國”。漢墓群南北兩側,有古城堡故址兩座,兩座城堡造型一致,平面為方形。南城堡東西長248米,南北寬222米,東面正中開門,并加筑甕城。門寬7米,墻厚4.6米,夯土厚層0.15米。城堡內建筑物已蕩然無存,地表面有大量磚塊瓷片,還發現石磨等物。北城堡與南城 ... 查看詳情

駱駝城遺址

駱駝城位于高臺縣城西20公里處。始建于東晉陲安元年,公元397年,是后涼建康郡太守段業另立年號建立的北涼國國都。據《重修肅州新志》記載,駱駝城不但是北涼初建時的國都,而且是漢代樂涫縣、唐代建康軍的故址。駱駝城面積近30萬平方米,分前、中、后三城。城墻基厚6米,殘高7米。除東北角外,其它三角都筑有長方形角墩,前部城垣東、西、南三面各開一門并筑有甕城,內城南垣正中辟門并筑甕城與外城相通。全城布局合理,是遺存較完整的漢唐故城。明代詩人沈青崖過高臺留詩道“榆木山前古建康,南郭風景繪屯莊。兩行高柳沙汀暗,一派平湖水稻香。紫燕泥穿曲巷,白鷗沖雨過橫塘。當年畫舸中流處,談笑行兵寄羽觴”。這首詩道出了當年故城周 ... 查看詳情

民勤會館

在張掖二中院內,是一座古典寺院建筑,是民勤縣商人建于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作為聚會議事祭神的地方。大殿是會館的主體建筑,古樸斗拱,保存完整。在一條中軸線上分布著大殿、陪殿、廂房、鐘鼓樓、牌坊等,既對稱,又陪襯,高低錯落,氣勢雄偉,構成了古建筑物的特色。解放前在前院設私立民勤小學,館舍至今保存完好。 查看詳情

明糧倉

明糧倉地處張掖城區東大倉院內,舊名甘州倉,俗名大倉。明朝洪武二十五年由甘肅都督宋晟建造。此后經過歷次翻新增建,至清光緒年間,占地面積達4659平方米,可儲存糧食770萬公斤。現存廒房9座54間,建筑面積1982.8平方米。廒房建造全是土木結構,設計科學,建造精巧,房頂屋架為“人”字形梁,由大梁、檁條、椽子通腳開鉚套制而成。廒房堅固耐用,通風抗震,儲糧具有防潮、防鼠、防蟲害、防霉變的功能。明糧倉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曾為儲糧備荒、軍城民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張掖的大多數收購糧均在東倉入庫。明糧倉至今還能儲存糧食,是目前國內保存時間最長、最完整,還能繼續使用的古代倉廩之一。20 ... 查看詳情

山西會館

位于張掖市小南街,是清雍正八年(1730年)山西客民趙世貴、趙繼禹、張朝樞等建。張掖是古絲綢路上商貿云集的重鎮,從山西、陜西等地來的客商,在張掖開辦了幾十家大商號,他們為了鞏固和擴大自己經營的實力范圍,于是結幫會、設會館,將始建于雍正二年的關帝廟改建為山西會館,修建費用都由客商募捐。會館將宮廷建筑與民間建筑融為一體,形成起伏開闔,疏密相間,錯落有致的院落群體。沿一條軸線依次排列著,如山門,戲臺(上下兩層,上為臺,下為通道),看臺(上為臺,下為廊),牌樓,鐘鼓樓,大殿,后樓等。造型奇特,威嚴凝重。殿宇樓閣,庭院花木,使整個建筑絢麗多彩。精美的木雕、石雕、彩繪、泥塑,遍布全館,交相輝映。所有建筑除陪 ... 查看詳情

四善橋

座落在張掖城北門外。取義于財、官、丁、壽四善,清嘉慶初年提督蘇寧河建造,是護城河上一座下有青石構筑底座,上有牌樓的石孔拱橋,甚為壯觀。這座橋有石雕,上刻龍虎互相搏斗、獅子滾繡球以及梅蘭菊竹等圖案。這些浮雕均衡相稱,刀工粗放,線條蒼勁,雕刻精美,形象逼真,是張掖獨有的一座石木結構橋。在牌樓上高掛“四善橋”三個遒勁瀟灑的大字匾額和“橋頭看月色如畫,田畔聽水流有聲”對聯。每年夏季,游人過橋小憩,目觀鄉景,別有一番情趣。 查看詳情

屋蘭古城

古張掖郡轄十縣,屋蘭即為其中之一,屋蘭亦作屋闌。《甘州府志·風俗》稱:“屋闌今屋笆也,西漢以名縣,東漢晉魏訛闌(蘭)”。《讀史方輿紀要》上說:“其位置在張掖縣東北,東與漢張掖縣相鄰。屋蘭得名自當地居民的稱呼,屋、烏同音,蘭、闌聲母相同,收聲略異。屋蘭當為烏犁部舊居之地,部落王降漢之后,漢以其地置屋蘭縣”。屋蘭古城位于今張掖城東25公里,堿灘鄉東古城村。其東西辟門,西門頂上保存重歇檐山頂閣樓一座,城周三里有奇,城堡內居民人口不到百家,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五松園遺址

趙氏五松園位于張掖城西一公里新墩鎮青松村,為唐代趙武孟與趙彥昭父子宴游之別墅。現為市級文物保護點。相傳趙彥昭官位顯赫時,在家鄉造院建宅,層樓殿閣,高下櫛比,亭臺池謝,曲徑通幽,五松鶴立,花木爭妍,取名“五松園”。并在松旁建亭曰“五松亭”。原建筑規模頗大,小橋流水,桃杏滿園,五株青松郁郁蔥蔥,另栽有白牡丹、芍藥、碧桃、紫荊、側柏、榆、楊等林木花卉,姹紫嫣紅,相映豐趣。文人雅士常在這里把酒入詩。園內五松亭有明代詩人李鶴題詩“其枝那漪,其節堅貞;百物改觀,四時留春:賦詩諧韻,把酒入林;興酣落筆,為五松亭”。隨著時間的變遷,名園荒鞠,只存五株青松。民國16年、23年相繼被大風刮倒兩株,1977年4月大風 ... 查看詳情

香古寺

位于臨澤縣城北面3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始建于公元前約一世紀,是河西最古老的寺廟之一。香古寺四周沙山環繞,莊田擁抱,林木蔥蘢,自然景觀別具風情。寺內有大雄寶殿,地藏之殿、仙姑殿、天王殿等殿堂,殿內塑有佛像100多尊。高達36米的鳩摩羅什舍利牙塔,建筑面積8000多平米,內供奉雕刻的2米高的漢白玉佛像,并藏有清乾隆大藏經168冊。山門口的大肚彌勒佛笑口常開,敞懷迎賓,慈眉善目,大度超群。交通臨澤縣城乘車往板橋鎮,向西5公里處下車即到。門票3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