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張掖天氣預報

14 ~ 30℃
陰轉晴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文殊山石窟位于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祈豐鎮,是一處規模較大的佛教石窟群。始建于北涼時期(401年~433年)。洞窟依山勢開鑿于文殊山前山和后山的崖壁上,分布于南北1.5公里、東西2.5公里的范圍內。

現存窟龕100多個,其中有早期中心柱窟8座,禪窟1座,窟前寺院遺址28處。現存較重要的洞窟有前山千佛洞、萬佛洞、后山古佛洞和千佛洞等,均為穹隆頂、平面近方形的中心柱窟。中心柱上下分三層,下層為方形臺基,上面兩層每面鑿圓拱龕,龕內塑一佛像,龕外塑二脅侍菩薩,造像軀體健壯古樸。

洞窟四壁及頂部彩繪壁畫,題材有千佛、說法圖、七佛、伎樂天、供養人等。窟頂繪伎樂飛天,窟壁上層大面積繪千佛,中部繪一佛二菩薩說法圖,下部繪供養人像。壁畫采用西域暈染畫法,強調色彩的明暗對比和人物形象的立體效果。萬佛洞有西夏時繪制的大型《彌勒經變》畫及“鎮窟四天王”像。

文殊山石窟是中國早期佛教遺存,位于涼州模式石窟的范圍內,是研究十六國時期佛教藝術的珍貴資料,對研究河西地區與西域的佛教建筑、藝術關系有重要價值。其壁畫具有河西地區早期洞窟壁畫的布局特點,有些壁畫內容可彌補莫高窟之不足,有些則是敦煌藝術的延續和發展。現存的西夏時期的壁畫是研究西夏佛教及其繪畫藝術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