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泉州天氣預報

18 ~ 28℃
晴轉多云
東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宋代泉州太守蔡襄主持建橋工程。從北宋皇佑四年(公元1053年)至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前后歷七年之久,耗銀1400萬兩,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
    據史料記載,初建時橋長360丈,寬一丈五尺,武士造像分立兩旁。建橋九百余年以來,先后修復十七次。1993年3月一1996年10月,國家撥出600多萬元專款,實施洛陽橋保護修復工程。
    現橋長73.29米、寬4.5米、高7.3米,有44座船形橋墩、645個扶欄、104只石獅、l座石亭、7座石塔。
     橋之中亭附近歷代碑刻林立,有“萬古安瀾”等宋代摩巖石刻;橋北有昭惠廟、真身庵遺址;橋南有蔡襄詞,著名的蔡襄《萬安橋記》宋碑,即立于祠內 被譽為書法、記文、雕刻“三絕”。

     洛陽橋的建造,是對世界橋梁科學的一大貢獻。由于當時洛陽江潮狂水急,“水闊五里”、“深不可址”,橋基層被摧毀。造橋工匠創造了一種直到近代才被人們認識的新型橋基——一筏形基礎,就是沿著橋的中軸線拋置人量石塊,形成一條連結江底的矮石堤,然后在上面建造船形墩。
    同時采用“激浪漲舟,浮運架梁”的妙法,把一條條重達數噸的大石板架在橋面上。他們又在橋下養殖大量牡蠣,把橋基石和橋墩石膠合凝結成牢固的整體。這就是造橋史上最別出心裁的“種蠣固基法”,也是世界上笫一個把生物學運用于橋梁工程的創舉。
    洛陽橋的建成,個僅使洛陽江天塹變成通途,對泉州海外交通事業的發展也起著重人的作用。

是我國現存最早的跨海梁式大石橋,位于泉州東郊的洛陽江上,是世界橋梁筏形基礎的開端,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位于福建省泉州東北郊20公里處的洛陽江上,324國道旁的惠安洛陽鎮。

自駕車指南:位于福建省泉州東北郊20公里處的洛陽江上,324國道旁的惠安洛陽鎮。

泉州市內乘13路、19路公交車可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