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泉州天氣預報

18 ~ 28℃
晴轉多云
東風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元代寺內建有七級浮圖,明嘉靖時又增建檀樾祠,但屢遭兵焚,歷代屢經修葺,現存寺宇是清康熙三十年(l692年)重修的。

    寺門坐東向西,入門處為月臺,高懸“月臺”二字豎匾。山門壁柱有弘一法師題聯:“有無量自在,入不二法門。”進入山門,是一條寬4.6米、長99.6米的甬道,甬道南側,是七座佛塔,間植榕樹。
    中軸線依次是天王殿、鐘鼓樓、彌勒殿、大雄寶殿、法堂、文殊殿以及東西兩廊。
    東軸線的建筑依次是圓常院、廣欽和尚圖書館、舊僧舍、新僧舍、客堂、龍王祠、五觀堂、南園故址、大悲閣、會泉宏船法師紀念堂、禪堂、涅槃堂、祖堂等。
    西軸線上原有開山堂、禪堂、光孝寺、王公祠、留公祠、功德堂、許公祠等等,今僅存“檀樾王公祠”。
    寺中植有榕樹、柳樹、龍眼樹、白內葉樹等二百多棵,掩映于各座殿宇樓閣之間,濃蔭遍地,四季長青。

    傳說故事
    寺內有七座宋代石塔及石經幢,大雄寶殿前有兩口“放生池”,池旁有兩座“飛來塔”。關于這兩塔的來歷,也有一段神話傳說:相傳當年有一名臺灣游方和尚雙手托著兩座塔,四方化緣。一天,雙塔不翼而飛,后來佛祖托夢給他,說他只有找到寶剎,找到真正的立身之地,雙塔方能回歸。后來,這位臺灣的和尚到泉州找到寶剎承天寺后,到該寺定居.不久,果然雙塔飛來,聳立在大雄寶殿前,由此取名“飛來塔”。
    近年來,臺、港、澳同胞及海外華人居士、僧人,紛紛前來承天寺進香,由善男信女捐助按原規模修葺一新的寺宇,已逐步恢復舊觀,香火興旺。 

   相傳建寺時,因規模宏大,需用木材無數。為此有位得道和尚到閩北杉山去向山主化緣。山主以偽善的態度苛刻地說:“你如果能把你們需要的那些大杉樹折斷尾梢,我可以施舍,聽你砍伐。”和尚和山主立約后,當夜作法,狂風掠過,巨杉末梢果然盡折,山主仍然譏笑說:“樹可砍倒,且看你怎樣運走?”哪知得道和尚用禪杖向折梢的巨杉一撞,巨杉立時不見,而在泉州南禪寺大龍王井,卻一株一株的浮涌出來,建寺的木材,就這樣籌足了。

    感謝網友子林提供圖片

閩南古剎承天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對面南俊巷東側,原為五代節度使留從效的南花園。南唐保大末年至中興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禪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其規模僅次于開元寺,為閩南三大叢林之一。

因寺宇第一山門橫匾上有金光閃爍的“月臺”兩字,故又名月臺寺。與開元寺、崇福寺并稱泉州三大叢林,有“一塵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

交通

公交9、10、16、18、24、25、602路可以到達。

門票

每周一休息;平日票價5元,節日期間1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