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宋街

上一站:武夷宮宋街位于武夷宮,全長300米,取南北向,街頭建有石坊門,街尾構筑了古門樓,模仿宋代建筑遺風,以“朱熹紀念館”為龍頭。過石坊門,則為三清殿、彭祖山房、五株錢莊、茶觀、戈壁藝術館、武夷山室博物館、碧丹酒家等。在宋街附近有榮獲全國建筑一等獎的“武夷山莊”和設計獨特的“幔亭山房”。下一站:武夷山博物館 查看詳情

武夷宮

是武夷山景區的門戶,位于九曲溪口,初建于唐天寶年間(742-755年),宋擴建至300多間。現存兩口龍井和萬年宮、三清殿。三清殿現在是國際蘭亭學院所在地,殿內有四塊珍貴的碑刻:忠定神道碑、洞天仙府、明龔一清和現代郭沫若游武夷的詩題。下一站:宋街萬年宮現在是朱熹紀念館,宮內有兩株千年桂樹,相傳是南唐保大二年(944年)李良佐建觀時所栽。以后枯死一株,到了宋代,朱熹補種了一株。兩株桂樹龍盤蛇曲,被稱為“桂花王”。 查看詳情

下梅古民居

座落在武夷山市東部,離武夷山市區6公里,武夷山國家風景名勝區5公里,南接武夷山度假區。下梅村從北朝南,四面環山,村莊被一條900米長的人工小運河劃分為南北兩片街,有九處碼頭,具有江南水鄉風格。至今村內留有典型特色的清代古民居建筑30余幢,以鄒氏祠堂為代表的集磚雕、石雕、木雕、彩繪于一體的古民居建筑群。古民居建筑群興建于乾隆年間,以居住功能為主,輔以教育、休閑、娛樂設施和場所。各民居布局錯落有致,里弄縱橫,巷道曲徑通幽。交通從武夷山度假村一般坐面的去下梅古民居,約10分鐘車程。門票46元 查看詳情

城村古漢城遺址

位于武夷山市興田鎮城村西南1公里,為武夷山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三個組成部分之一,被列為武夷山世界遺產地的古漢城遺址保護區,1996年12月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村漢城遺址發現于1958年,是福建省已發現的古城址中保存較好的一座漢代古城址,也是我國江南地區比較完整的一座。城村漢城由三組東西走向的山崗和高胡坪組成。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面積約48萬平方米。地面保存著較好的夯土城墻,實測周長2896米,墻外除天然深谷和洼地外,一般都有墻壕遺跡。城門兩座,位于城址南部,東西遙望,直道相通。城內探明大型建筑群基4處、冶鐵作坊遺址5處、居住區15處,以及烽火臺、排水系統、古道路等多處。城內高胡坪 ... 查看詳情

架壑船棺

在武夷山的大藏峰、白云巖、大王峰等處,迄今尚遺存有架壑船棺與虹橋板等古物。經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謂“架壑船棺”是古時候聚居在武夷山一帶古越族人葬俗的遺物——一種形制奇特的棺柩。船棺外形分兩類:一類為兩頭翹起如船形;一類方形其狀如盒,俗稱“函”。所謂“虹橋板”,也就是用來支架船棺或架設棧道的木板。在三千多年前生產力十分低下的情況下,武夷山的先民們又是怎樣把一具具船棺吊上懸崖絕壁間的洞穴里進行安葬,至今仍是個謎。 查看詳情

宋體茶洞

又名玉華洞、升仙洞、幽微碧玉洞天。據傳原產茶葉極佳,故名。接筍、隱屏、玉華、仙游、清隱、仙掌諸峰環護如屏,人在洞中如隱井底。唐時曾建石堂寺于此。宋代劉衡、明末黃道周、清朝董天工等曾隱居于茶洞,有留云書屋、望仙樓等遺址。南北有二蹬道,可分別登臨接筍、天游二峰。 查看詳情

遇林亭窯址

這是一個宋代瓷窯遺址,座落在九曲溪北的山谷中,距武夷山市星村鎮約5公里。窯址分布在三座小山崗上,背依青山,前臨小溪。山崗上草木叢生,但地表卻堆積著大量的匣缽、碗墊和瓷片,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主要燒制黑釉(兔毫盞)、青釉(珠光)茶碗。從已收集到的瓷片看,這里所出的碗盞,胎骨粗厚,造型簡樸,釉色紺黑發亮,上有兔毫纖紋,跟我國著名的古窯之一的建陽水吉窯出土的烏金釉碗極為相似。北宋初年,飲茶風尚盛極一時,這種碗盞正是作為一種茶具而出現的。遇林亭窯址的發現,對于了解宋代閩北地區勞動人民的生活與生產方式,研究中國陶瓷史,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查看詳情

朱熹故里

朱熹舊居紫陽樓位于五夫鎮府前村,內有半畝方塘、靈泉古井及朱子樟(相傳為朱熹手植),在紫陽樓附近還有朱子巷、興賢書院、興賢古街、朱子社倉(朱熹用以救荒賑災的糧倉)等古跡。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從15歲起就遷居到閩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帶,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們視作為朱子理學的發祥地。朱熹曾作過一首《九曲棹歌》,對武夷山九曲的風景作了生動的描繪。 查看詳情

朱熹紀念館

朱熹紀念館為仿宋宮殿式建筑,坐北朝南,呈長方形,南北長約35米,東西寬約25米,占地約875平方米,由前廳、兩廊、庭院、展廳(大殿)等組成。紀念館西廊展出朱熹生平,分朱熹先世、童年勤學、定居五夫、講習武夷、論道東南、宦海沉浮、魂歸唐石、身后封謚八個部分,以大量的圖片、豐富的文物,形象生動地反映了朱熹坎坷而偉大的一生。西廊中亭聳立著朱熹撰并書的劉公神道碑,已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館內的鎮館之寶。紀念館東廊展出薪火傳世、著作等身、朱學傳人、國外影響、國內影響、四次朱子學國際學術會議、閩北朱子文化遺跡、朱子后裔等內容,琳瑯滿目,異彩紛呈,形象地展示了朱子學貫通古今,遠播海外的盛況。東廊中亭豎立兩塊石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