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目錄

上海天氣預報

16 ~ 20℃
小雨
<3級轉3-4級
查看天氣詳情

1840年鴉片戰爭后,上海被劃分有英、法、日等租界。1900年,法國人買下了顧家宅花園并擴展了10多畝農田,作為法軍屯兵之用。1908年7月1日,當時的法國駐滬機構法國公董局作出決定,將顧家宅花園改建為公園。于是開始進行擴展土地,設置花、樹壇,壘砌假山,修建亭廊,于1909年7月14日對外開放,取名“顧家宅公園”,也稱“法國公園”。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后,法國人陸續撤離上海,1943年7月,日偽政府接管了法租界的行政權,隨之將“法國公園”改名為“大興公園”。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改名為“復興公園”,當時總面積已有119畝,面向廣大市民開放。解放后,政府又在公園內新建、擴建各類游樂服務設施,目前總面積為138畝。

近年來,復興公園新增大量花木,喬灌木總數達140種、1萬余株,其中參天懸鈴木之多,比例居本市公園之首,還有七葉樹、椴樹、楓香等名貴樹木。位于公園中部的毛氈花壇,又稱沉床園,一年四季以各種不同的花色或葉色,配合成地毯一般的圖案花紋,故亦稱地毯式花壇。加之彩色噴泉伴于其中,成為復興公園的特色景區。公園北部的馬克思、恩格斯雙人塑像,是1985年8月5日恩格斯逝世九十周年紀念日落成的,雕像高6.4米,重70多噸。

復興公園是上海開辟最早的公園之一。八十多年前這里原是一片肥沃的良田,居住著勤勞、貧窮的農民。當時有個姓顧的人家擁有十多畝土地,便在此建造了一個私人小花園,人們稱之為“顧家宅花園”,這便是復興公園最初的雛形。

交通

公交17、24、36、42、146、575、780、781、831、864、869、932、933、911、920路、隧道八線、大橋一線、原野專線、軌道交通1號線可達。

門票

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