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天氣預報

17 ~ 25℃
小雨轉陰
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樂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東坡樓

東坡樓是凌云山著名古跡之一,位于棲鸞峰巔,是由樓、廊、亭組成的庭院建筑。東坡樓坐東北向西南,為歇山式單體木質兩重樓房。門額橫匾“東坡樓”三字是黃庭堅手書而成,樓堂正中的東坡坐像,神態高潔瀟灑,形神俱佳。樓兩側壁上,有清代以來石刻碑記10余通,其中尤以道光年間所刻東坡畫梅菊四副及東坡笠屐圖畫像最為精美。樓前為洗墨池,池中游魚背脊烏黑,相傳為蘇東坡在此洗硯墨水所染。東坡樓原為明末奸臣魏忠賢的祀祠,后人為紀念宋代文學家蘇軾(號東坡居士)而改今名。這段歷史令人對忠奸之別有了更新的認識。樓前的洗墨池,相傳為蘇軾的洗硯之處。又因樂山特產一種其色深濃的鯉魚,傳說是因食用了東坡的洗墨之水所致,因而名為“東坡墨魚 ... 查看詳情

佛國天堂

佛國天堂屹立于凌云山丹霞峰,依山取勢,按唐代宮殿格局建造。陡峭石階如天梯高入云天,金碧輝煌,氣勢恢宏。主殿建筑分前后兩院。主殿內呈穹窿,正坐彌勒佛像,后壁為彩色大型壁畫,雕梁畫棟,集中表現了彌勒凈土盛況。殿周崖畔塑有10余龕彌勒造像,15組關于彌勒出世、成佛的連環浮雕,造型精美,刻技精湛,情節生動。登臨佛國天堂,猶入如夢似幻之境,給人以超凡脫俗之感。門票8元 查看詳情

九曲棧道

大佛右側的石壁上,有一條險峻的棧道自上而下盤旋至大佛腳,這便是著名的“九曲棧道”,是與修建佛像同時開鑿的。棧道第一折處的“經變圖”雕刻精細,形象生動,線條優美,并刻有樓臺亭塔,是研究唐代建筑和石刻藝術的寶貴資料。 查看詳情

靈寶塔

靈寶塔建于唐代,因其聳立在靈寶峰顛,故以山峰命名。塔形呈密檐式四方錐體,磚砌而成,坐東向西,高38米,共13級。塔體中空,內有石階沿塔軸盤旋至頂,塔頂為四角攢尖式。靈寶塔的結構和風格與西安小雁塔相似。靈寶塔每級都開有窗眼,既可以采光,又能供游人登臨塔頂,眺望四周佳山秀水。世上的古佛塔有的葬有佛教徒的舍利子,相傳海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入在靈寶塔中。靈寶塔為樂山古城的一座標志,為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凌云寺

凌云寺又稱大佛寺,位于凌云山棲鸞峰側,與樂山大佛相鄰。創建于唐代,后荒廢。今寺為明、清所建,有由天王殿、大雄殿、藏經樓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寺內最后一重殿是藏經樓,原為寺內收藏佛教經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從它的結構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風格,在寺字中別具一格卻另有一番情趣。樓下新辟“海師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師、章仇兼瓊、韋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對他們的敬仰之情。凌云寺建筑雄偉,布局嚴謹,風景秀麗,有“天下山水勝之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嘉之山水在凌云”之譽。巖壁刻有“蘇東坡載酒時游處”題字,清晰可見,其上有建國后修復的蘇東坡載酒亭。目前,凌云寺已開辟成“樂山大佛陳列館”,館內陳列大量實 ... 查看詳情

凌云棧道

凌云棧道在樂山大佛左側棲鸞、兌悅兩個山峰的懸崖絕壁間。它削壁穿洞,架虛構空,藏奇露險,蜿蜒曲折,似一條騰空而起的巨龍。棧道開鑿于1983年初1984年竣工,同年十月開放。全長約500米,棧道北端與大佛腳平臺相連,南端與璧津樓相通,與大佛右側的九曲棧道構成一條回環曲折的旅游路線。行走于棧道,抬頭蒼峰屏峙,低首流水潺潺。在此沐風、聽濤、觀景,深感大自然的造化與人工的雕琢完美地融為一體,無不嘆為巧奪天工。 查看詳情

青神中巖

青神中巖,唐代建寺,川南佛剎叢林之一,素以“川南第一山”、“西川林泉最佳處”著稱,分上、中、下三寺,統稱中巖,面積約5平方公里。中巖屬龍泉山脈,最高處為慈姥巖,海拔616米。中巖以山水奇秀,林壑幽美而聞名,有“西川林泉最佳處”之說。傳說是開山祖師弟五羅漢諾詎那尊者道場。中巖三寺,各有特色。下寺緊依岷江,巖壑清幽。入山約半里便至喚魚池潭,相傳為慈姥龍之窟宅,魚群聽掌聲而出。巖上“喚魚池”3個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同王弗聯姻時所題。中寺在一段陡削的坡路之上,附近巖間佛龕密集,刻有許多石像,人稱“千佛長廊”。再向上便到了黃庭堅題刻“玉泉”的覆巖下,從玉泉巖至雙龍橋之間,是觀中巖題刻以及遠眺峨眉、俯瞰岷 ... 查看詳情

烏尤寺

烏尤寺位於四川省樂山東的沫水(大渡河)、若水(青衣江)和岷江匯合處的烏尤山頂。始建於唐至德——乾元年間,原名正覺寺,宋代改名烏尤寺。寺內建筑結構森嚴,殿宇共有七座,都集中在烏尤山頭,現保存完整的殿宇有天王殿、彌陀殿、彌勒殿、大雄殿、觀音殿、羅漢堂等。由前殿西行還有怡亭和爾雅臺等勝跡。爾雅臺是漢代文學家郭舍人在烏尤山注釋《爾雅》的地方。寺之周圍竹木扶疏,樓閣亭臺錯落其間,更顯得格外清幽。烏尤寺各處多有名人題詠,其中尤以近代著名書法家趙熙所書最為有名,鐘鼓亭外壁所嵌14通石碑上的趙熙所書“般若心經”鐫刻精湛,為書法極品。交通登烏尤山,游烏尤寺,水陸兩便。陸路在游覽樂山大佛后,從凌云后山出門,過壕上橋 ... 查看詳情

羅城古鎮

犍為羅城的建筑布局極為獨特,全鎮坐落于山頂,街道房舍即如一艘航船。修筑這座小城的起因十分有趣,相傳明代崇禎年間,一位外地秀才到此,看到當地民眾苦于缺水,生活極不方便的情形,不禁口念幾句“羅城旱碼頭,衣冠不長久。要得水成河,羅城修成舟。舟在水中行,有舟必有水。”當地人居然也認定改造建筑是解決缺水難題的好辦法,于是紛紛捐資修建,其結果就是這座舉世罕見的小鎮。這座船形古鎮全長2000多米,寬約650米。主街道為南北走向,兩端較窄,中間寬敞。街面起伏,恰如波濤中的甲板;街中戲樓高聳,如高揚的風帆。而街尾的靈官廟又如同航船的船艙。街道兩側各有一排長約200米,寬約6米的蔭廊,仿佛船篷一般,又稱“船廳街”。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