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天氣預報

18 ~ 28℃
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樂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

馬邊大風頂自然保護區位于樂山市馬邊縣境內,距樂山市167公里,地處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的過渡地帶,西鄰美姑,南接雷波,呈一狹長地帶,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37公里,總面積30164公頃。區內有四條馬邊河的主要源頭溪流,保護區山地最低海拔800米,最高海拔4042米,相對高差3000米左右,地勢陡峻,山高路險,平均坡度36°。保護區是以保護大熊貓及其生態環境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由于保護區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區內物種十分豐富,已知主要植物有51種132屬248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有珙桐、桫欏、連香樹等,二級保護的有銀杏、篦子三尖杉等;己知主要陸棲脊椎動物有25目75科268種 ... 查看詳情

美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

美女峰又名三峨山,位于樂山市沙灣區城南,系峨眉山脈第三峰,海拔2027米,因形似美女仰臥,被郭沫若譽為“睡美人”。美女峰景觀以沙灣石林著稱。美女峰石林位于海拔800至1337米的美女峰乳峰間,方圓約10平方公里的石林,山石奇美,植物茂盛。石林由飛泉、蔓徑、盆景、竹林、迷景、萬佛寺、俑林、石門、蓮花峰、石林街、撕櫟包、溶洞、百花園、舍身崖、金字峰15個景點組成。景區內石峰石筍如獸似神,似動猶靜,形態萬千;石盆景藤纏石、樹夾石,石樹爭輝,奇峰異石,千姿百態。有石豹、石猴、石象、沫水神女、長袖觀音、仙女列隊、美女舒袖、雪蓮初綻等自然景觀。此外,公園內有溶洞穿山而過,有清泉瀑布繞石而行,集“山、石、峰、 ... 查看詳情

烏尤山

烏尤山即古離堆,相傳為秦孝王時蜀郡守李冰開鑿,以“避沫水之害”。烏尤山與凌云山相對,壕上大橋將兩山相接。烏尤山同凌云山一樣,自唐以來就是蜀中游覽勝地。它四面環水,孤峰兀立,山上林木茂盛,綠蔭重重。烏尤山因孤臥江中,好似一頭烏牛,故又名“烏牛山”,相傳宋代詩人黃庭堅至此,嫌其名不雅,而見山上古木繁蔭,便更名“烏尤山”。烏尤山景色幽雅,無論是三江春潮,還是煙雨秋波,皆清秀俊美,四時滴翠,極富詩情畫意。山上除千年名剎烏尤寺以外,還有曠怡亭、爾雅臺、景云亭、結茅亭等眾多名勝古跡。1989年樂山發現自然景觀“巨型睡佛”,烏尤山恰好是睡佛的頭部。門票8元 查看詳情

三蘇祠博物館

三蘇祠于元代改宅為祠,祭祀三蘇,明洪武年間擴建,明未毀于兵火,僅存五碑一鐘。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在原址按明代規模重建,爾后歷代均有增益補修。三蘇祠總建筑面積有115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門、前廳、公殿、啟賢堂、來鳳軒、廂房、云嶼樓、披風榭、瑞蓮亭、百坡亭、碑亭、抱月亭、快雨亭、式蘇軒、景蘇樓、綠洲亭、半潭秋水一房山、采花舫、南堂、疏竹軒、綠筠軒、西門等。正殿、啟賢堂、瑞蓮亭為清康熙年間所建,近現代所建和修葺都以清代康熙四年的建筑為模式,使之成為一組典型的完整的四川清代古建筑群。正殿有蘇洵、蘇軾、蘇轍的塑像,東側由池水將綠洲亭、抱月亭、云嶼樓連成一組園林。亭小水闊,樹密樓奇。西側一泓池水 ... 查看詳情

麻浩崖墓

麻浩崖墓位于凌云、烏尤兩山之間的溢洪河道東岸,麻浩是其地名,崖墓,是古代流行于樂山的一種仿生人住宅,鑿山為墓的一種墓葬形式。這種墓葬因流行于1800多年前的東漢至南北朝時期,故稱東漢崖墓。麻浩崖墓其范圍包括斧頭灣,東西長約200米、上下寬約25米,有編號的崖墓544座,層層疊疊,墓門披連,密如蜂房,極為壯觀。該漢代崖墓群于1988年經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麻浩崖墓現已成為樂山漢崖墓博物館。該館以麻浩崖墓為主體,輔之以南北兩個展廳展出漢墓出土文物,展示了樂山漢代崖墓的概況。麻浩崖墓,早年就以內涵豐富雕飾精美而被譽為“南安(樂山古稱)名墓之首”。墓中保存著許多漢代建筑、車馬伎樂、鳥獸蟲魚 ... 查看詳情

沫若堂

沫若堂位于靈寶峰西北一隅,其中“鼎堂碑廊”刻有郭沫若書法手跡,陳列室青磚灰瓦,樸素雅致,是為紀念出生于樂山沙灣的現代文化巨匠郭沫若而建。門額“沫若堂”三字為楚圖南所書,兩側檻聯由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上聯:“峨眉鐘靈,大渡鑄魂,中華唯懷,黎蔗系心,筆落搖山河,真是文豪本色”;下聯:“女神驚世,屈原壯魂,雷電為頌,洪波度曲,詩成泣鬼神,果然名士風流”。沫若堂陳列著郭沫若生平事跡圖片和各種著作版本,以及有關郭沫若研究的成果展覽。堂前屹立著一尊抗戰時期郭沫若在重慶演講的全身銅像,高約3米,雕像旁兀立一支6.5米高的花崗石巨筆,筆桿上鐫刻女神、屈原、鳳凰涅磐圖案,頌贊著一代文豪郭沫若在文學史上的業績。 查看詳情

樂山大佛

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世界著名的樂山大佛雕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匯流處的巖壁上,為彌勒坐像。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和尚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至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載。1996年12月6日,峨嵋山—樂山大佛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樂山大佛體態樂山大佛體態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寬10米,發髻1021個,耳長7米,鼻長5.6米,眉長5.6米,眼長3.3米,肩寬28米,手指長8.3米,腳背寬8.5米,可圍坐百人以上,被詩人譽為“山是一尊 ... 查看詳情

五通橋

五通橋區位于樂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頗有特色的水鄉古鎮。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橋分為四望關,青龍嘴、竹根灘三部分。五通橋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綠水環繞,玲瓏秀麗,民俗獨特。清代詩人李嗣源稱贊“煙火萬家人上下,風光應不讓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稱。五通橋融山、水、樹、鎮為一體,水多橋也多,鎮內各種風格的橋把3片陸地連結起來,蕩舟河上,穿行橋下,可領略小鎮風光。五通橋的另一景觀是這里的黃木角樹,幾百株蒼勁雄偉,枝繁葉茂,童童如蓋,樹沿著河,街沿著樹,形成了五通橋獨特的風光。這里還是全國七大“游泳之鄉”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訓練場,多年來培養了許多優秀的游泳運動員。五通橋還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鄉。菩 ... 查看詳情

東方佛都

東方佛都座落于樂山大佛景區群峰之間,系仿古石刻佛像主題公園。該景點于1994年5月建成,正式對外開放。它距世界聞名的樂山大佛僅一里之遙。東方佛都集宗教藝術、雕刻藝術、園林藝術為一體,在20萬平方米范圍內,集中仿制了國內外佛像三千多尊,利用自然山體延伸,曲折蜿蜓地構成了壯觀的佛教畫卷長廊,采用摩崖圓雕、浮雕、雕刻、壁畫等表現形式,選用不同材質,有石刻、銅鑄、彩塑、墨玉等,充分體現了中國佛教和東南亞佛教藝術的風格,氣勢恢宏,巍為壯觀。這里,有當今壯界最大、體長170米的巨型臥佛,有我國歷代佛像精品,以及東南亞和印度、日本等國家、地區的著名佛像,還有占地800多平方米的佛教藝術精品陳列館。東方佛都既不 ... 查看詳情

璧津樓

璧津樓是凌云山的一大景觀,雄踞在后半山的山道上。從山頂俯視,好像于青山綠水間突然出現的世外仙境。從山下仰視,卻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壁津樓原址在樂山城南,建于宋代。據《水經注》和宋代魏了翁《璧津樓記》記載,“璧”字取青衣江出璧玉,“津”字是渡口的意思,故名璧津樓,已毀。現建璧津樓的地方原是祭祀川主神像的洪川廟。新建璧津樓具有明清寺廟建筑的特色,依山取勢,不拘一格,牌樓正坐石階,右面沿崖端建有15米長廊,左面向上依次排列三層樓房,并有一小院落,整個璧津樓參差而緊湊,碧瓦朱樓,組成一個輝煌秀麗、雄壯雅致的仿古建筑群。由璧津樓長廊望去,腳下江水碧綠,遠處寬闊的江面上,波浪起伏,像片片璧玉閃爍,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