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20 ~ 35℃
東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場館設計

     國家游泳中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該方案由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澳大利亞PTW建筑師事務所、ARUP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聯合設計。設計體現出 [H2O]3(“水立方”)的設計理念,融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于一體,設計新穎,結構獨特,與國家體育場比較協調,功能上完全滿足2008年奧運會賽事要求,而且易于賽后運營。

   國家游泳中心由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負責建設、管理和運營,于2003年年底開工,2007年底前完工并投入試運行,接受國際游泳聯合會和國際奧林匹克運動委員會的檢查和驗收。

  “水立方”是北京奧運會國家游泳中心,它的膜結構已成為世界之最。它是根據細胞排列形式和肥皂泡天然結構設計而成的,這種形態在建筑結構中從來沒有出現過,創意真是奇特。

  “水立方”的墻面和屋頂都分內外三層,設計人員利用三維坐標設計了3萬多個鋼質構件,這三萬多個鋼質構件在位置上沒有一個是相同的。這些技術都是我國自主創新的科技成果,他們填補了世界建筑史的空白。

    “水立方”位于奧林匹克公園B區西側,和國家體育場‘鳥巢’隔馬路遙相呼應,建設規模約8萬平方米,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外圍形似水泡的ETFE膜(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膜是一種透明膜,能為場館內帶來更多的自然光,他的內部是一個多層樓建筑,對稱排列的大看臺視野開闊,館內乳白色的建筑與碧藍的水池相映成趣。

設計理念

     國家游泳中心的設計方案,是經全球設計競賽產生的“水的立方”([H2O]3)方案。該方案由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澳大利亞PTW建筑師事務所、ARUP澳大利亞有限公司聯合設計。其中中方設計者:中建國際(深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總裁、總建筑師趙小鈞、總工程師毛紅衛,PTW建筑事務所的兩名主設計師為約翰·保林 (John Pauline)與托比·王(Toby Wong)。

  設計體現出 [H2O]3(“水立方”)的設計理念,融建筑設計與結構設計于一體,設計新穎,結構獨特,與國家體育場比較協調,功能上完全滿足2008年奧運會賽事要求,而且易于賽后運營。

  這個看似簡單的“方盒子”是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共同“搭建”而成的。中國人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按照制定出來的規矩做事,就可以獲得整體的和諧統一。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天圓地方”的設計思想催生了“水立方”,它與圓形的“鳥巢”——國家體育場相互呼應,相得益彰。方形是中國古代城市建筑最基本的形態,它體現的是中國文化中以綱常倫理為代表的社會生活規則。而這個“方盒子”又能夠最佳體現國家游泳中心的多功能要求,從而實現了傳統文化與建筑功能的完善結合。

  在中國文化里,水是一種重要的自然元素,并激發起人們歡樂的情緒。國家游泳中心賽后將成為北京最大的水上樂園,所以設計者針對各個年齡層次的人,探尋水可以提供的各種娛樂方式,開發出水的各種不同的用途,他們將這種設計理念稱作“水立方”。希望它能激發人們的靈感和熱情,豐富人們的生活,并為人們提供一個記憶的載體。

  為達此目的,設計者將水的概念深化,不僅利用水的裝飾作用,還利用其獨特的微觀結構。基于“泡沫”理論的設計靈感,他們為“方盒子”包裹上了一層建筑外皮,上面布滿了酷似水分子結構的幾何形狀,表面覆蓋的ETFE膜又賦予了建筑冰晶狀的外貌,使其具有獨特的視覺效果和感受,輪廓和外觀變得柔和,水的神韻在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體現。輕靈的“水立方”能夠奪魁,還在于它體現了諸多科技和環保特點。合理組織自然通風、循環水系統的合理開發,高科技建筑材料的廣泛應用,都共同為國家游泳中心增添了更多的時代氣息。泳池也應用了許多創新設計,如把室外空氣引入池水表面,帶孔的終點池岸,視覺和聲音出發信號等,這將使比賽池成為世界上最快的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