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预报

22 ~ 35℃
西南风<3级转3-4级
查看天气详情
北京景点 - 全部
分类浏览景点:

月坛

月坛是明清两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北京著名的五坛八庙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月坛公园占地8.12公顷,分为南园和北园两部分。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罗树、石榴树、桂花等观赏树种,拥有钟楼、天门、具服殿、神厨、神库等古建筑以及月坛蟾宫、双环映月池、广寒桥、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揽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点。交通13、15、19、21、42、56、65、特4、823路月坛下车。门票门票1元。开放时间:6:00-21:00。 查看详情

大葆台西汉墓

北京大葆台西汉墓博物馆是一个独具特色的帝王陵遗址博物馆,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汉广阳倾王刘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宫殿原址上建立起来的。博物馆毗邻北京世界公园、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内容有地宫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国历代帝王陵展览,还有别具一格的可参与项目,如模拟考古、汉文化娱乐活动等。地宫规模宏大,结构特殊,使用的是汉“天子之制”,即西汉皇帝御用的最高级葬具体系,史称“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整个地宫是由几百立方米的柏木、楠木等珍贵木材构筑而成,南北长23.2米,东西宽18米,距地表4.7米。墓道内随葬有三辆车,11匹马,乃实用真车马,史载是专供皇太子及诸侯王乘坐的“朱 ... 查看详情

古崖居

古崖居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庆县城西北峡谷之中,距市区约90公里,是目前华北地区发现规模最大的崖居遗址。古崖居是由一支尚未定论的先民,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的崖居洞穴。这里共保存着147座石室,分为前、中、后三个部分,悬挂于约10万平方米的崖壁上。石室或门户相望,或毗邻相近,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布局有方。古崖居石室建筑结构复杂,设计巧妙。它开凿的年代、历史、背景和用途,史籍中无确切记载,至今仍然是个谜。交通地址:延庆县张山营镇交通:德胜门乘919路公交车至延庆县城下车,再转乘920路公交车到东门营站或张山营站即到。门票40元 查看详情

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俗称帝王庙,明嘉靖十年(1513)始建,其原址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两代皇帝崇祀历代开业帝王和历代开国功臣的场所,其供奉历代帝王167位、功臣79位。历代帝王庙在古建筑上地位也较高,专家称它为“清代的服饰,明代的骨架”。像它这样以明代构架为主的建筑在北京城已不多见。有些虽然始建于明代或更早,但存留至今的大部分均为清代重建品。历代帝王庙坐北朝南,建筑面积现存约4000平方米。最南侧有一影壁,与山门隔街相望,东西宽32.4米,南北厚1.35米,高约5.6米。大门两边有八字墙,下有汉白玉石台阶。钟楼在东侧门之北,方形,每面面阔3间。景德门 ... 查看详情

轩辕台

位于平谷城东北7.5公里,渔子山上。渔子山上有大冢,世传为轩辕黄帝陵,俗称轩辕台,它北依群峰,南对盘岳,西邻西汉平谷故城,东望金海湖。据历史文献记载山东庄轩辕台始建于战国至西汉年间,虽几经沧桑尚存。正殿为轩辕、伏羲、神农三皇之位,古碑上携刻陈子昂《轩辕台》诗,以证其处。每年正月十五为轩辕庙会,届时四方百姓云集,进香祭奠;各种民间花会,争相登山献艺。重修的轩辕台为仿汉风格,建于山顶之上。顺着花岗岩石阶抬级而上,首映眼帘的是高大的阙门,阙门两侧朱雀展翅,雄狮傲立。进入阙门,是初唐诗人陈子昂随军北征作《轩辕台》诗的石碑遗迹和《重修轩辕庙记》汉白玉石碑,正殿为汉代重修檐庑殿式建筑,廊前红柱矗立,斗拱昂然 ... 查看详情

德胜门箭楼

德胜门箭楼位于北京内城北城垣西侧,北二环路西段北面,属西城区。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德胜门为北京内城的九门之一,它原有城楼、箭楼和瓮城等建筑,如今瓮城及城楼均无,唯箭楼孓然独存。箭楼雄居于砖石结构的高大城墙之上,城台高12.6米,墙体有收分,东西宽约39.5米。箭楼坐南朝北,灰筒瓦绿剪边重檐歇山顶,其俯视平面为倒“凸”字形,前楼后厦合为一体。三座过梁式门朝南开,北侧楼体面宽7间,东西度34米,南北宽12米。南侧庑座面宽5间,东西宽25米,南北宽7.6米,楼体高19.6米。楼上下共有四层,并有箭窗82个,其中北侧48个,东西两侧各17个,作为守城时对外射击的孔道。1982年 ... 查看详情

元大都城遗址

大都城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正月正式破土,到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基本完工,历时九年。大都城占地60里,有城门11座,全城土筑。大都的东、西墙所在位置即现在二环路内侧,北城是现在的德外、安外土城公园一线,南线在今长安街略南。自学院路向东至西坝河,已修建成公园。景点分布在西土城和北土城。其中的城垣怀古、蓟门烟树、铁骑雄风景区在西土城段,蓟草芬菲、银波得月、紫薇入画、大都建典、水关新意、鞍缰盛世、燕云牧歌等景点分布在北土城段。元大都东、西、南三面均有三门,唯北面仅二个门。东面三门(自北而南):光熙门(今和平里东)、崇仁门(今东直门)、齐北门(今朝阳门);南面三门(自东而西):文明门、丽正 ... 查看详情

北京地下城

地下城的入口像前门地区常见的老旅店一样的二层小楼,上面悬着一块“北京地下城”的匾额。从大门进去后,沿着二十多级的台阶,就可以进入神秘而宏大的北京地下城了。走下台阶,然后就是长长的通道,随后抬头可以看到一副由毛泽东撰写的“北京地下长城”的匾额,匾额下面放着毛泽东的雕塑和头像。看上去地下通道高约有2.5米左右,最窄的地方三个人可以并排走,最宽的地方五个人可以并排走。通道的顶部每隔五、六米就有一个节能灯。通道两侧的墙上用迷彩布遮着,通道里全都铺着防潮的红地毯,只要沿着这红地毯走,就不会迷路。尽管铺着防潮地毯,但通道里依然很潮湿。沿着通道向前走,不时会看到一些当时挖地下城时的珍贵老照片,还有一些毛主席头 ... 查看详情

西便门明北京城墙遗迹

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此处遗址是内城的西南角城垣。因年久失修,逐渐倾塌,“文革”中城砖大部被拆除,仅留100余米长的残迹。1987年市文物局与西城区政府拨款150万元,拆迁违章建筑和临时住户,修复城墙,保留7处断面遗迹,并修复了旧楼,改造周围环境并进行绿化美化,使之成为现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又一处景观。交通天桥乘917支线(韩村河方向)到璃河村站下车。门票免费 查看详情

正阳门

正阳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七年,原名丽正门。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门”之称。正阳门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来,正阳门饱经沧桑,几毁几修,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目前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民览馆。交通乘坐5、9、17、20、47、53、59路汽车和地铁(前门站)可达。门票10元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