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州天氣預報

20 ~ 30℃
陰轉大雨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瀘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龍腦橋

龍腦橋位于瀘縣龍腦橋鎮,架設在九曲溪上。明洪武十一年至三十一年(1378-1398)建。龍腦橋以石雕精湛著稱,石雕藝術又以龍頭占主要位置而得名。橋為平梁式石橋,原高5米,長54米,寬1.9米,有14個橋墩,將橋分為13孔。石雕為巨大的龍、獅、象和麒麟等獸類分布在中間8個橋墩上,形象比例勻稱,造型古樸凝重,體態生動自然,昂首于九曲溪上游,尾部均翹峙于溪水下方,橋面則為諸獸身軀。4條龍口中,各銜一個重數十斤的“石質寶珠”,每條龍的鼻孔都能吹出明亮的響聲。其他諸獸有的口銜綬帶,有的腳踏繡球,有的腳踩玉圭,無不靈活傳神,各具特色。整個造型獨具匠心,斧鑿精致大方,線條簡練流暢,把整個石橋構成了一個玲瓏壯麗 ... 查看詳情

佛寶古鎮

佛寶古鎮位于川南邊陲,大漕河畔。早在唐宋時期即為川鹽入黔的鹽道必經之地,元末明初形成商貿集鎮,始稱新場,清康熙時始稱佛寶,是大漕河流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興鎮至今已600多年歷史。古鎮依山而建,隨水而走,三水相匯,五橋相通,高低起伏,曲折多姿,同山水結合,與自然統一,青石街道彎延逶迤,老房古閣櫛比鱗次,更有青山環抱,綠蔭掩映,專家稱之為“山地建筑的精華”,“一首空間交響樂”。古鎮因地處川南黔北接壤部位,處于夜郎文化與中原文化交匯之處,從而形成獨特的歷史文化。座座明清建筑、宮廟壇祠,處處吊腳木樓、雕刻繪畫,以及幽婉的嗩吶古樂、古樸的民俗演唱,無不凝聚著歷史文化的燦爛光輝。佛寶古鎮歷史悠久、文化蘊 ... 查看詳情

報恩塔

瀘州報恩塔位于瀘州市區,建于南宋紹興十八年(1146),明弘治年、清光緒四年,以及1983年,1985年均有維修。座西向東,磚石結構,雙檐七級樓閣式,通高33.2米,塔頂有覆盆,塔剎為銅鑄寶頂,塔身呈八邊形,層層上收,107級踏道經塔心盤旋至頂,塔內90龕256尊深浮雕石刻造像。塔基為八邊形,邊長4.1米,底層高4.5米,檐下呈磚砌仿木斗拱形,底層面積81.2平方米,第二、三層檐下有負重鳥獸類雕塑,保存完整。1991年4月由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查看詳情

春秋祠

春秋祠位于敘永縣縣城內。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由山西、陜西鹽商集巨資,拆除原關帝廟重建。主要供奉關羽,因關羽喜讀《春秋左氏傳》,故名春秋祠。春秋祠具有濃烈的晚清宮庭式建筑風格,古樸典雅、結構嚴謹。主要建筑有樂樓、回廊、耳房、饗殿、關羽殿、三官殿、內設臺、曲橋、水池、門廳,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筑上或雕刻,或彩繪,最典型的有九龍枋、九鳳枋、永寧八景、百鳥梅花窗、百鳳朝陽、百壽圖、漁樵耕讀、仿米南宮繪畫等,精美絕倫,堪稱晚清建筑雕刻藝術的瑰寶。聞名于國內外。春秋祠聯匾,獨具風格,內涵豐富,膾炙人口。1980年春秋祠被命名為省級文物護單位。1998年建為木雕石刻藝術博物館。亦名“ ... 查看詳情

龍透關

龍透關又名神臂關,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原為古關隘,始建于蜀漢,為土筑城墻;明崇禎十一年(1638)重建,全長3.5公里。北瀕沱江,南抵長江,猶如巨龍穿透兩江,故名“龍透關”。瀘州城三面環水,面靠山,龍透關為唯一陸路通道易守難攻,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使瀘州享有“鐵打瀘州”之美稱。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26年12月1日,中共重慶地委領導的瀘州起義爆發,劉伯承任前線總指揮,于1927年1月到達瀘州,于龍透關與劉湘指揮的軍隊決戰,為武裝起義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91年,為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70周年,瀘州市人民集資修復城樓,并修建了“瀘州起義紀念碑”。 查看詳情

瀘州老窖國寶窯池

瀘州老窖國寶窖池系明代萬歷年間所建,僅存四口,現位于瀘州市江陽區營溝頭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一車間內。該車間原為明代瀘州著名釀酒大師舒聚源糟房。是我國建造最早,保存最好,持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曲酒窖池。四口窖池規模相當,呈橫向排列于車間內,皆長3.8米,寬2.4米,深2.4米,均為鴛鴦窖,即每口窖池內為2個地坑,中間以池干分開,糧糟發酵時,2個池坑作為一個窖池,以提高容量。窖池內的糟泥經數百年發酵,已產生了數千種有益微生物,不喝窖酒,但聞泥香,已有飄飄欲醉之感了。這4口明代老窖池,是中國現存建造最早、持續使用時間最長、保存最好的酒窖池,也是唯一被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窖池,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1 ... 查看詳情

朱德舊居

瀘州況場朱德舊居,原名陳家花園、玉生和。原為一家地主的庭園,園主人姓陳故名。位于風景名勝地方山腳下,距瀘州江陽區18公里的況場街上,總面積5400平方米。這里綠樹參天,水池漣漪,樓閣回廊,環境幽靜,具有川南庭園的獨特風貌。1986年11月,被列為瀘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列為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護國戰爭勝利后,朱德任靖國軍二軍十三旅旅長兼四川下川南道清鄉司令。民國六年,瀘縣(當時瀘州名瀘縣,包括今瀘縣、江陽區及納溪區、合江縣部分鎮鄉)匪患成災,豪紳土匪勾結,民不聊生,原瀘縣的忠信、崇儀、宜民等鄉受害最深。1918年5月,朱德旅長率領部隊清鄉剿匪,宣傳“殲首要,赦脅從,繳械投誠者免死”的政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