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九連墩戰國古墓

九連墩戰國古墓群位于湖北省棗陽市吳店鎮東趙湖村,由9座大中墓葬封土堆組成,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座古墓是戰國中后期、楚國鼎盛時期的墓葬,是目前我國已發掘的楚墓中保存最完好的,還是湖北目前發現的最大的夫妻墓,墓葬規格都在封君以上。現古墓正在發掘之中,從已經發掘的情況來看,這里有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好、最壯觀的車馬坑。已出土的部分文物中有數量驚人的戰車,而且車輪牙、車幅、車軾、屏泥等都基本保存完好,車身上的油漆和文飾都清晰可見;這座墓葬還是罕見的真馬陪葬,馬匹的尸骨保存的也很好。專家認為,這個古墓是今年全國繼湖南里耶秦簡之后的又一重大考古發現。對整個墓葬主的身份認定還要等到對該墓的出 ... 查看詳情

李曾伯紀功銘摩崖

李曾伯紀功銘摩崖在襄樊市襄陽城西南1.5公里的真武山東麓石壁上,又名襄樊銘,亦稱大宋碑。銘文為陰刻楷書,豎排11行,99字,字徑30厘米,除個別文字稍有漫漶外,一般較完整。前7行為銘序,文為:“大宋淳佑十一年四月二十七日,京湖制置使李曾伯奉天子命,調都統高達、幕府王登提兵復襄樊兩城,越三年,正月元日銘于峴”。后四行為銘辭:“壯哉峴,脊南北。翳塘壑,畿陵谷。乾能央,剝斯復。千萬年,屏吾國。”是研究宋史的珍貴資料。交通可乘坐公交28路到真武山站下車后,步行至景點。 查看詳情

綠影壁

綠影壁位于襄陽城內東南角,系明代襄陽藩王府門前照壁,距今500年。影壁分三堵,全長26.2米,中堵高7.6米,左右兩堵高6.7米,厚1.6米,用綠礬石為壁,白礬石鑲邊,上雕云龍99條,氣韻生動,形態各異,是全國石刻藝術中絕無僅有的珍品,與北京北海、山西大同的琉璃九龍壁并稱我國影壁三絕。明王府是明仁宗的第五個兒子襄憲王的府第。是明代帝王皇親豪奪縱欲的地方,占當時襄陽城的十之二三。后來李自成一把火燒了明王府,使昔日豪華的府第蕩然無存,而藝術珍品綠影壁卻安然無恙的幸存下來。小貼士:綠影壁目前正在進行文物維護工作,暫不開放。交通市內乘公交1、13、14路到447醫院站下車,進綠壁巷直走即到。門票5元 查看詳情

孟浩然墓

孟浩然墓在襄樊市襄陽城東風林南麓。《湖北通志》載:其墓在唐德宗年間(780-805)有所“癉壞”,節度史樊澤“乃更為刻碑”與“封寵其墓”。清末存土冢。現高1米余,底徑約3米。保存尚好。孟浩然(689一約740),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市)人。唐代著名詩人,世稱孟襄陽。早年隱居鹿門山,年四十應進士不第,在江淮吳越漫游數年。后為荊州長史張九齡幕僚,不久歸隱。所作詩風格恬淡,意境清遠。多表現田園逸情,與王維齊名,時稱“王孟”,為李白、杜甫所稱贊。有《孟浩然集》。交通襄陽區可乘小巴到達,3元/人。門票2元 查看詳情

米公祠

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古樊城柜子城上,隔漢水與襄陽小北門相望,是為紀念我國北宋時期杰出的書畫大師米芾而修建的祠宇。米公祠由三部分建筑群體組成,中軸為主體建筑亭、拜殿、碑廊、寶晉齋、仰高堂,總占地面積為一萬二千多平方米。殿堂里珍藏陳列有米芾及宋四家大量的墨跡和石刻。拜殿、寶晉齋內懸掛的匾額、楹聯琳瑯滿目,“顛不可及”、“妙不得筆”、“與孟鹿門號兩襄陽書傳千古,共蘇黃蔡稱四巨子顛壓三人”等題詞,是后人對米芾書法及人物性格的高度評價。中軸兩側為東、西石苑、苑內亭、臺、榭廊高低錯落,參差有致,游魚滿塘。廊壁陳列著米芾、蘇軾、黃庭堅、蔡襄等書法石刻一百多塊,以及當代著名書法家為米公祠留下的墨跡石刻三十多塊 ... 查看詳情

水鏡莊

水鏡莊,依山傍水,背倚蒼翠巍峨、峭壁高聳的玉溪山,雄偉壯觀。山中有一巨洞,可容百人,傳說有白馬奔出,故名白馬洞。相傳此洞即水鏡先生彈琴、弈棋、飲酒會客之所。洞庭幽深,可通后山。洞內深潭神秘莫測。莊西三里石壁長廊如刀削狀,形成天然石瀑景觀,下有四個洞口相互貫通,名曰“地下迷宮”,已開發出禹王洞景點。山腳下戰國永豐渠清澈碧綠,貫穿莊內,終年淙淙不息。水鏡祠位于峭壁中白馬洞外,亭閣式建筑,飛檐凌空,氣宇軒昂,金窗修戶,朱梁畫棟。祠內有司馬徽、龐德公和學生諸葛亮、徐庶、龐統玉石塑像風彩飄逸。半山腰的“頭天門”、“二天門”似金剛高懸,拾級而上如登云梯。莊正門前鐵索橋飛跨。山上秀雅亭榭多處,供游人小憩。主要 ... 查看詳情

徐庶廟

徐庶廟又稱單公詞,在南漳縣城北郊單家莊。廟建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坐北朝南,前后兩院,皆具古雅風貌。后毀廢,現存3間正殿和左右兩廡。殿內有徐庶塑像。1981年,按嘉慶十七年(1812年)所豎“漢徐庶故里”碑予以復制。徐庶(?一約232),曾化名單福,字元直,三國時謀土。穎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東漢初平年間(190-193),客居荊州(荊,指荊山,在今南漳縣西),與諸葛亮等友善。初佐劉備,后其母被曹軍所俘,乃辭劉隨曹操,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相傳其家曾移此。交通從襄樊長途客運站坐班車到南漳縣,然后轉車到單家莊。 查看詳情

仲宣樓

仲宣樓在襄陽城內東南角,是為紀念東漢末年著名才子王粲在襄陽作《登樓賦》所建,明代王世貞曾作《仲宣樓記》。原樓早毀,現存建筑為1993年重建的雙層重檐歇山頂式。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漢獻帝初平4年(193年),因避董卓之亂而南下襄陽投靠劉表,至建安13年(208年)依附曹操。王粲在襄陽15年未被重用,郁郁不得志,一腔憤懣化為《登樓賦》這一千古絕唱。交通可乘坐市內旅游專線車到達。 查看詳情

鹿門山-鹿門寺

鹿門山原名蘇嶺山,在襄陽東津鎮境內。據縣志載,東漢光武帝與近臣習郁在此夢見神廟,遂建寺記念。后來山以寺名。境內山水秀麗水、恬靜幽深。唐代著名山水傳人孟浩然和皮日休先后來此隱居,留下許多千古名篇。秀麗的山水與豐厚的文化遺存相得益形,使鹿門山成為海內外著名的文化旅游區。鹿門寺興盛時,有佛殿、齋堂等房屋500余間,傳說“騎馬關山門”。后幾經損毀,1980年始逐步修復。現有與佛寺相關的景點鹿門牌坊、八角井、天井、暴雨池、龍頭池等等。鹿門寺環山臨水,山澗幽深,林木蒼翠。漢末名士龐德公不受刺史劉表數次宴請,攜家登鹿門山采藥;唐代詩人孟浩然宦場失意幽居鹿門山,吟詠山水自得其趣;晚唐文學家皮日休也曾幽棲鹿門…… ... 查看詳情

白水寺

白水寺位于棗陽市南20公里處的獅子山上,山下白朱村即東漢光武帝劉秀的故里。白水寺原名白水禪林,寺內原祀劉秀塑像。明宣德年間,主持真隆和尚將正殿改為供佛,以西偏殿祭祀光武。光武帝位旁列云臺28將的牌位,現已換為卷軸畫像。白水寺雄踞山巔,莊重古樸。寺外蒼松如畫,翠柏夾道,山下白水似帶,明波映天。現存的主要建筑為大雄寶殿、劉秀殿、娘娘殿。殿前楹柱有對聯二幅,寺內還存有“白水重光”石刻及今人書畫數十幀。白水寺主要景點白水碑廊:座落于獅子山南坳,占地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飛檐長廊,錯落有效。廊院內有四幢復制古碑,400余通鐫刻,成為光武故里一大文化景觀。麗華花卉國:緊靠白水碑廊西側,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