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天氣預報

14 ~ 19℃
小雨
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宜賓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屏山老君山

中國得名為“老君山”的山,已知的計有洛陽老君山、神農架老君山、麗江老君山風景區、文山文山縣老君山風景名勝區四個,而位于四川省南部屏山縣龍華古鎮境內的老君山,則以其充滿野趣的亞熱帶原始森林風光獨樹一幟。因當地民間傳說太上老君在此修道成仙而得名,景區面積140平方公里。森林內有大批珙桐、紅柚、香樟、貞楠等珍貴樹種,特別是1.5億年前的古植物樹蕨(桫欏),被譽為"活化石",有30000余株。林內古木參天,處處奇花異草,風吹林濤,使人心曠神怡,不思塵世。森林內棲息和居住著10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200多種是四川省重點保護動物。此外老君山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如古立佛、古石刻、古墓群、古營寨、古寺廟、古場 ... 查看詳情

石城山

石城山位于宜賓縣橫江鎮境內石城山上。總面積5500畝,其中森林面積4100余畝。石城山山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錯落有致,氣勢磅磁,海拔840~1115.9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山中氣溫低于山下6~7度,是理想的避暑勝地。山中常年林木蔥蘢,綠波萬頃;四季山花爛漫,香飄四野。公園內植物原屬常綠闊葉林區,種類繁雜,多為樟科、殼斗科等喜濕闊葉樹種。民國年間駐軍濫伐林木以充軍響,毀損嚴重。50年代初,開始人工營造以針葉樹種為本的用材林。珍稀樹種有幀桶、香樟、紅豆、錐栗等;散生樹種有桶木、臻于、麻爍、木荷、攤木等30多種;灌木有油茶、杜鵑、木姜于、鐵仔等;竹類有捕竹、水竹、苦竹、畫眉竹、慈竹等10多種,其中 ... 查看詳情

佛來山

佛來山,古稱“小峨眉”,又名“飛來山”,聳立在長寧縣開佛鄉境內,距蜀南竹海中心景區27公里,海拔高694米,由80多個小山組成,幅員面積14平方公里。它突兀于淺丘之上,雄秀奇險,自古就是川南名山。《四川通志》曰:“削壁千仞,相傳六月雨霽,則佛光現,故名”。佛來山是四川內外著名的佛教勝地。據《長寧縣志》記載,早在唐代,山上便建有佛教寺廟西明禪寺,明朝正統年間經妙鐸僧人重建。嘉慶版《四川通志》記載:“與峨嵋的廟宇齊名,重建于明代,清代達到鼎盛,占低地40畝,有僧侶100余人。”佛來山不光是佛教名山,也是一座花果山。一入陽春三月,佛來山上,櫻桃花、油菜花、杏花、李花、桃花、梨花等幾十種五顏六色的花競相 ... 查看詳情

芙蓉山

芙蓉山來自云貴高原,屬雪山一脈,綿延數百里。到了巡場,環峰九九,拔地而起,主峰高達1221.3米,云霧繚繞,山巒起伏,有如朵朵蓮花,更似株株芙蓉,故名。由于山高林密,流水潺潺,常有白鶴長鳴,黃鶯婉囀,是旅游、避暑的好地方。每當虹銷雨霽,天清氣朗,站在主峰之巔極目遠望,不僅四周群山、房舍、工廠、田園盡收眼底,就是在遠在宜賓的白塔,長寧的佛來山也看得一清二楚,真有“一覽眾山小”之感。“芙蓉競秀”是珙縣八景之一,又是四川省級風景名勝。特別是山腰大洞溝一帶,山形很象馬頭、馬咀、馬鞍,現名“鞍子村”地段,是芙蓉山腰既秀麗又富饒的地方,群山翠綠,花果飄香,睛日是朝暉晚霞,層林盡染,萬千氣象;雨天則是云霧迷漫 ... 查看詳情

五糧液酒廠

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位于金沙江和岷江交匯處、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宜賓,是以五糧液系列酒生產為主業,塑膠加工、藥業、印務、包裝、外貿、果酒、伏特加酒礦泉水、運輸、飼料、養殖等相配套的、多元化的現代公司制企業集團。集團公司占地5平方公里,現有職工10000余人,主導產品五糧液在中外消費者中享有很高的聲譽。前國務院總理李鵬曾親筆為五糧液揮毫題詞:“神州瓊漿五糧液”。今天的五糧液集團公司,享有“花園公司”的美名,燦爛遠古的酒文化在這里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精心規劃的廠區、獨具匠心的雕塑、現代氣魄的建筑、四季常青的花木構筑起極富特色的五糧液企業文化。集團內也有很多有名的景觀:全國最高的企業形象雕塑——奮進 ... 查看詳情

夕佳山民居

夕佳山民居位于宜賓江安縣夕佳山境內,始建于明萬歷40年,清代擴建竣工,建筑面積10056平方米。整個建筑布局嚴謹,主次分明,開合有序,富麗堂皇。古民居深院高墻,飛檐黛瓦,古木參天,景色秀麗,屬保存完整、國內罕見的川南古民居。民居四周分布大量楨楠,并群居著上萬只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鷺鷥鳥,形成我國罕見的“天然鷺鳥公園”。整個民居共有房舍100多間,以正廳為中心,分屬18個大小不等的四合院。夕佳山民居布局講究,門窗雕刻精美,民居周圍古木成蔭。當地現已利用民居內的廳堂設立了民俗博物館,再現了歷史上川南地區婚喪耕讀的系列民俗。夕佳山古民居是我國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化石 ... 查看詳情

真武山古廟群

真武山與翠屏山毗連,海拔396米,因山上有真武祠而得名。此山又名仙侶山、師來山、元武山,均與神仙際遇有關。據《宜賓縣志》記載:“昔有人浮舟于此,忽見一道人自空而降峰頂,即之不復見,土人呼道人為師,故名師來山。本名仙侶山,相傳楊道人升仙之地,山產仙茅,楊仙遇郁姑于此。”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真武山自以來就是川南道教名山,山上依崗取勢,原建有飛來寺、牛王廟、半邊寺、遇仙樓等廟宇十二座,今僅存八座。建筑布局,頗具匠心,參差鄰峙,分中有合,構成了鱗次櫛比、叢集壯觀的真武山廟宇群,其勢度、工藝均可與青城山的宮觀建筑媲美。真武山是川南著名道教名山。山上道觀以玄祖殿為主廟,建于山頂,視野開闊,是明代 ... 查看詳情

龍華古鎮

龍華古鎮始建于宋,明清時期已形成古鎮現存規模,此地歷為川邊駐兵重鎮。明末清初設守備,雍正九年改守備為平安營都司,統屏山、馬邊、沐川、雷波等地駐軍,咸豐元年(1851)年筑城堡,其后咸豐九年,幾任都司曾加以修葺。都司衙門的雄美石獅現移涼橋橋頭供人欣賞。龍華古鎮三面環水,一面是山。三條古街道石板鋪就,順山勢蜿蜒,街兩邊一千余間房屋基本上保留了明清商肆民居的特點,均為木結構,房屋式樣也多為平房或一樓一底的木樓房,順河街至下寨門一帶,為僅三四米寬的多臺石級路,兩邊店鋪林立,鱗次櫛比,每至逢場日,穿行人流中,使人聯想到《清明上河圖》。建于明嘉慶二十五年(1545年)的龍華寺,規模宏大,占地約4000平方米 ... 查看詳情

白塔

在宜賓城東面的登高山(又名東山)上有座巍然屹立的古塔,名叫白塔,又名東雁塔。白塔建于明代隆慶年間(公元1567-1572年)。塔身空心密檐六方圓錐形磚石結構,共八層,高35.8米,邊長4.45米,基層直徑11.2米。塔門雕龍抱柱;塔座雕負重力士;塔內有梯旋環可通頂端。在塔頂有約六七平方米平臺,可鳥瞰宜賓城及遠近山水,是宜賓登高覽勝的極好地方。清代詩人楊端,曾寫詩道:“竹杖芒鞋興頗賒,郊原到處聽清笳。欲登白塔窮秋望,且泛扁舟蕩日斜。山外白云渾似水,江頭紅樹勝于花。歸來未覺經行倦,更向河亭問酒家。”白塔旁,有登高山城和搞元遺址。距塔數十步,有報恩寺,又稱白塔寺,寺內一棟三楹,兩側有廂,頗為幽靜。現有 ... 查看詳情

黑塔

黑塔又稱七星山塔,于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所建,是東山白塔的一對兄弟塔(兩塔隔長江相望),在市南郊南廣鎮塔壩村七星山的一個山峰上,距市區十公里。黑塔塔身為空心密檐八方園錐形磚石結構。臺基為須彌座,高1.7米,每邊長4.4米,通高30.7米。塔身為八角形,塔頂早塌,現存七層。塔內有空室,置佛龕,多浮雕石刻,有蹬道盤旋而上。塔身逐層內收,第七層座檐上為暗層塔頂。塔內有實心柱,每至一層都有龕室。塔內踏道頂用磚相對疊澀作卷形頂,踏級繞實心柱由左至右盤旋至頂。計118級。塔西向,大門高2.2米,高1.15米,門柱園形,兩側刻圓弧形“龍柱”,底層藻井刻“二龍搶寶”。第四層藻井刻“雙鳳朝陽”,第七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