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天氣預報

15 ~ 22℃
多云
東風4-5級
查看天氣詳情
嘉興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黃源藏書樓

黃源藏書樓,位于北湖萬蒼山麓,與載青別墅左右為鄰。黃源先生于1996年向家鄉海鹽贈書近萬冊,縣委、縣府對此十分重視,于1997年撥款籌建藏書樓,1998年10月竣工,建筑面積560平方米,分左、右兩樓,左為創作樓,右為藏書樓,中間有曲折走廊相通,是一座具有明清建筑特色,寓藏書樓和創作為一體的文化樓。黃源(1906-),名啟元,字河清,海鹽縣武原鎮人,早年追隨魯迅先生,在上海編輯《文學》、主編《譯文》等雜志,翻譯許多譯著,如《屠格涅夫的生平和作品》,《一九0二年級》,《將軍病死在床上》,《高爾基代表作》等,抗戰爆發,棄筆從戎,先后主編《新四軍一日》與《抗敵》雜志的文藝部分,“抗敵報”文藝副刊,與陳 ... 查看詳情

烏鎮

烏鎮位于桐鄉與嘉興、湖州和江蘇省吳江市兩省四市的交匯處,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是我國現代文學巨匠茅盾的出生地。古風猶存的東、西、南、北四條老街呈“十”字交叉,構成雙棋盤式河街平行、水陸相鄰的古鎮格局。這里的民居宅屋傍河而筑,街道兩旁保存有大量明清建筑,輔以河上石橋,體現了小橋、流水、古宅的江南古鎮風韻。鎮東的立志書院是茅盾少年時的讀書處,現辟為茅盾紀念館,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鎮上的西柵老街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建筑群之一。最佳旅游時間:每年4月5日--29日在這里舉行江南水鄉狂歡節。茅盾筆下的“香市”場面在此重現,修真觀戲臺還有社戲表演。旅游小竅門:如只在烏鎮的水巷街市上走走,可不必去買 ... 查看詳情

綺園

全國十大名園之一的綺園,是江南著名園林。位于海鹽縣城武原鎮東區。它是海鹽縣明清時期10多處私家園林中留下來的唯一的一家,具有其他私家園林無可類比的自然山野風光特色。 該園建于清咸豐年間,園內以樹木山池為主,略略點綴建筑,形成水隨山轉,山因水活的布局,以其精致典雅而聞名于世。面積9887平方米,全園2/3以山為主,位于東南;1/3以水為主,位于西北。山成“Z”形南低北高。 陳從周教授于1960年發現了綺園在江南私家園林中具有的獨特藝術價值,于此得出了“水隨山轉,山因水活”這一我國古典園林藝術山水造景的布局原則。門票10元 查看詳情

莫氏莊園

始建于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的莫氏莊園,位于平湖市當湖鎮南河頭東首,它是清末大地主莫放梅祖孫三代居住的大型封閉式古民居建筑群。莫氏莊園是典型的江南封閉式磚木結構建筑群,布局緊湊,小巧玲瓏。莊園占地4800平方米,房屋七十余間。總體結構為三組四進,左右對稱、前后錯落,因襲了座北朝南、沿街臨河、前堂后寢的古制。在東、中、西三個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有門廳、祠堂、帳房、花廳、佛堂、廚房;轎廳、正廳、退廳、堂樓廳(包括臥室和女廳);書房、臥室等。這里是《紅樓夢》、《家春秋》、《濟公》等一百多部影視劇的外景地。交通從嘉興坐汽車去往平湖,達平湖汽車南站。出汽車南站即是5路公交起點站,乘坐5路公交車在莫氏莊 ... 查看詳情

談仙石城

談仙石城位于南北湖風景區西部談仙嶺上,海拔96.7米,是海鹽、海寧兩邑交界處,也是古代海鹽縣至省城杭州的孔道。談仙石城形勢險要,左右有兩山夾峙,南為南木山,北為北木山,西側為海寧黃灣諸山,東側為一長達三華里的山谷,只有一條崎嶇小徑,可供出入,從南北湖邊遠遠望去,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故談仙嶺又有“江南八達嶺”之譽。談仙嶺的嶺名與譚峭有關(古文談與譚通)。宋《澉水志》載:上有譚仙廟。相傳為南唐道家譚峭煉丹得道之處,至今留有仙人腳、石浴缸、煉丹井等遺跡。談仙嶺是歷史上重要關隘,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所以留下了許許多多有關抗御的膾灸人口的故事,明代嘉靖年間,海上倭寇不斷侵擾打劫老百姓。戚家軍埋 ... 查看詳情

金九避難處

載青別墅·金九避難處座落于南北湖畔,背靠金牛山,是南北湖風景區第一座近代別墅,別墅名“載青”。金九避難處見證了中韓友誼。1932年,韓國民族英雄金九在上海組織“虹口公園”爆炸事件后,在南北湖載青別墅避難半年之久,最終安全脫險,成就了中韓友誼史上的一段佳話。現存的載青別墅是1995年修復的。別墅正廳內陳列著由省委副書記劉楓題寫的“金九避難處”匾額,金九所書的“良心建國”和“獨立精神”以及金九先生的銅像,陳列室有“金九的一生”、“避難經過”等圖片資料及各種書籍等。金九先生的兒子,原韓國空軍參謀長、交通部長金信將軍曾多次來到南北湖載青別墅,并揮筆題詞:“韓中友誼,飲水思源。” 查看詳情

鎮海塔塔基

鎮海塔位于千佛閣北,原為天寧寺永祚禪寺建筑群的一部分,始建于元至元三年(1337),至正元年(1341)建成,是元代的古塔。鎮海塔建成時其高度、建筑造型均為周邊地區之首,平面八角形,共七層,高24丈,極為宏麗,為江南各界所贊頌(據光緒《海鹽縣志》記載)。鎮海塔臺基為須彌座,元代雕刻,今尚稱完好。塔基周長約34米。因古海鹽常遭海難,欲以塔鎮海而名之。后經明代多次修葺。清乾隆間不慎失火,塔身俱毀,僅存塔心。遂又重建。光緒和民國期間多次重修。1937年和1938年兩次遭到日軍炮火轟擊,塔東北半邊彈痕累累,其中五、六層尤為嚴重,塔身嚴重向西南傾斜。1956年8月1日,此塔又遭11級臺風侵襲,塔頂吹落,塔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