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天氣預報

15 ~ 20℃
小雨轉陰
<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嵩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二祖庵

二祖庵位于少林寺常住院對面的缽盂峰頂。因庵與其北的初祖庵相對,故當地人稱之為“南庵”。它是少林地區地勢最高的一座古建筑。據舊志載,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后到缽盂峰頂養傷修煉,后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創建的年代大致和初祖庵同時,為北宋后期。二祖庵坐北向南,它原是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前有山門,東西有配殿,北有正殿。山門內供韋馱,亦稱韋馱殿;西配殿內供緊那羅,亦稱緊那羅殿;東配殿內供菩薩,亦稱菩薩殿。山門及東西配殿早已毀,僅存正殿。正殿名二祖殿,為硬山式建筑,面闊三間,前檐下有明柱兩根。今存殿堂應為明嘉靖四十四年重修留下的殿堂。殿內供二祖慧可塑像。二祖庵在明嘉靖、萬歷、天啟、崇禎及清康熙、道光 ... 查看詳情

塔林

塔林里塔的層次只有一、三、五、七四種層次,最高可達15米,造型有正方形、長方形、六角形、圓形、柱形、錐體、瓶體、喇叭體等。按佛制,只有名僧、高僧圓寂后,才設宮建塔,刻石紀志,以昭功德。所以塔的形制層級、高低大小、磚石建筑和雕刻藝術的不同,都體現著逝者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成就和威望高低。 這些塔形制多樣,銘文內容豐富,是研究佛教史以及中國古代磚石建筑、書法、雕刻的寶貴資料。塔林中的名塔很多,著名的有: 法玩塔 位于塔林北部,是唐代法玩禪師的墓塔,建于公元791年(唐貞元七年),是塔林中有年代可考的最古老的塔。塔呈單檐方形,塔身用水磨磚和黃泥共同建成,筑砌規整。塔剎、塔銘及象征性塔門上的浮 ... 查看詳情

觀星臺

位于登封城東南12公里的告城鎮周公廟內,建于元朝初年,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天文臺,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天文科學建筑物。觀星臺的建立,代表了當時我國天文科學的巨大成就。觀星臺由臺身與石圭組成。整個建筑布局嚴謹,臺高9.46米,臺身上小下大,臺面呈方形,用水磨磚砌造,臺頂各邊有明顯收縮,并砌有矮墻。臺頂兩端的小屋中間,從臺底到臺頂都是有凹槽的“高表”,在凹槽正北是36塊青石平鋪的石圭(俗稱量天尺)。登封觀星臺,是元代全國的中心觀測站,郭守敬曾經在這里重新觀測了二十八星宿和其他一些恒星的位置,并編制了當時最先進的歷法——授時歷。嵩山天文臺也因此而受到世界的矚目。門票40元/人 查看詳情

中岳廟

位于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峰下,在登封城東4公里處。原名“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始建于秦代。中岳廟是河南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建筑群。現存廟制基本上保留著清代重修以后的規模,中軸線建筑共十一進,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鎮坊、崇圣門、化三門、竣極門、嵩高竣極坊、中岳大殿、寢殿、御書樓等,其中以中岳大殿氣勢最為雄偉。因中岳廟是歷代帝王朝覲泰山山神的場所,所以廟內遺留有眾多的文物古跡。其中有漢至宋代古柏335株;漢翁仲、魏碑、唐碑、宋八棱幢、宋代鐵人、宋金四狀元碑、金代中岳廟圖碑、金代和明代鐵獅、明代五岳真形圖碑等藝術價值很高的金石;另有道教經典木刻百余塊。交通2路公交和登封—鄭 ... 查看詳情

少林寺

現在少林寺占地3萬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山門:少林寺大門,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門上方橫懸康熙御題長方形黑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印璽。山門前有石獅一對,雄雌相對,系清代雕刻。山門的八字墻東西兩邊對稱立有兩座石坊,東石坊外橫額:“祖源諦本”四字,內橫額“跋陀開創”;西石坊內橫額:“大乘勝地”,外橫額:“嵩少禪林”。山門的整體結構配置高低相應,十分和諧。 天王殿:位于碑林的盡頭,以供奉象征“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該殿紅墻綠瓦,斗拱彩繪,門內隔屏前左右各有一尊金剛塑像。 在山門和天王殿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道路兩 ... 查看詳情

嵩陽書院

在嵩山南麓,登封縣城北約3公里處。東西山嶺環抱,溪水淙淙,環境十分清幽,自古即為讀書勝地。書院大門外有一座唐代所立的石碑,相傳是李林甫所書,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歷史,是嵩山石碑中的精品之一。書院內有博約齋、敬文齋、三益齋、先賢殿、麗澤堂、藏書樓等建筑。嵩陽書院始建于公元484年,武則天封嵩山時曾以這里為行宮,至宋仁宗時,正式定名為嵩陽書院。它與雎州的“雎陽書院”(又名“應天書院”),湖南的“岳麓書院”,江西的“白鹿洞書院”,并稱為四大書院。理學大師程灝、程頤曾在書院講學。書院主要文物有西漢的“將軍柏”和唐朝的“大唐碑”。交通2路和6路公交的終點站都在書院,車票1塊錢。門票已取消30元的單獨售票 ... 查看詳情

初祖庵大殿

往少林寺西北行2公里,就到了五乳峰下的初祖庵,這是為紀念達摩始祖面壁而修建的,所以又名面壁庵。該庵修建于北宋年間,以豐富多樣的石刻而著稱。初祖庵內有大殿、山門、千佛閣等建筑,其中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殿內的十二根石柱上都雕有樂伎、童子、飛鳥、寶相花、牡丹花等圖案,大殿東西北三面雕有許多精美的浮雕,內容以人物、動物、鳥獸為主,造型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大殿神臺上所雕圖案更是殿內石雕中的精品,畫面上花草茂盛、田園整齊,游方的僧人、待渡的路人、古老的寺院、聳立的寶塔、奔流的河水以及河上的小橋共同構成一處恬淡明麗的世外桃源。此外,庵內還存有歷代名家手書的碑及碑刻40余通。門票包含在少林 ... 查看詳情

漢封將軍柏

位于我國古代的四大書院之一的嵩陽書院內,是中原旅游區的重要旅游點之一。來嵩陽書院除了參觀古代文化遺產外,主要看“全國稀世珍寶——漢封將軍柏”。嵩陽書院,原有三棵“將軍柏”(現只有兩棵),最小的稱為“大將軍”。最大的偏稱“二將軍”、“三將軍”。將軍柏名實不符,級職不相稱,因為來源于一段傳說:公元前110年,漢武帝劉徹登游嵩山,來到嵩陽書院游覽,他一進頭道門,看見一棵柏樹身材高大,枝葉茂密,不禁贊嘆不已,遂信口賜封它為“大將軍”。封罷大將軍,漢武帝在群臣的呼擁下,朝院內走去。來到正中院,迎面又看見一棵大柏樹,這棵柏樹,要比“大將軍”大幾倍,漢武帝心中頗為懊悔。但金口已開,沒法更改。最后,他拿定主意, ... 查看詳情

漢三闕

即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太室闕是漢代太室山廟前的神道闕,建于東漢時期,闕身四面雕有人物、動物、建筑物等50余幅畫,形態生動,線條流暢。另有隸篆銘文,是研究我國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書法雕刻藝術中的珍品。少室闕在登封縣城西6公里處的少室山下,闕上銘文敘述了大禹在古時治理洪水時“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啟母闕在萬歲峰下,是啟母廟前的神道闕。在闕的東北面,聳立著一塊幾丈高的石頭,名為“啟母石”。相傳大禹治水之事感動上蒼,玉皇大帝施展法術,讓禹成為一個開山鑿渠的大力士。 查看詳情

會善寺

位于登封城北3公里嵩山南麓積翠峰上。會善寺坐北向南。山門面闊5間,進深3間,硬山小灰瓦頂,中3間砌券門,明間門券上嵌長方形橫匾書“會善寺”3字,內供白玉阿彌陀佛1尊,系明周王所贈。山門東西兩側各建單間硬山造掖門,后有大雄殿,月臺上有明成化七年(1471年)鐵鐘1口,高1米余、重650公斤。大雄殿面闊5間、進深3間,單檐歇山頂,檐下有碩大斗拱,為五鋪作重拱雙下昂。殿內減柱造,梁架為四椽栿搭牽,用三柱。創建于元代,后多次重修。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