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陽光海岸

陽光海岸是觀賞三清山東部瑰麗風光的最佳之處。其中叫絕的有以下幾大奇觀:日出、壯闊云海、百里松林、驚險刺激的索橋、透明玻璃觀景臺、幽深峽谷、不同角度的東方女神和巨蟒出山等等。位于三清山東部,又名東海岸,是三清山新開發的高空棧道1600米,景區南起三清山中心景區南清園的禹皇頂,北至道教圣地三清宮景區的九天應元府,并由此連接三清山西海岸景區形成了三清山核心景區環形棧道旅游線路。漫步于陽光海岸之上,腳踏浮云,身披霧紗,猶如遨游于仙境之間。放眼望去,遠處高山石林等壯麗景觀盡收眼底。 查看詳情

玉女開懷

玉女開懷景點位于南清園,是三清山至純至美的象征,堅硬石峰卻呈現出豐腴柔美的形態,舉世罕見,造化之奇可見一般。 查看詳情

紫煙石

闃石上遠眺,玉京峰、龍虎殿、風門、老子看經峰、西海群巒等四方景色一覽無遺。當旭日東升,夕陽西下,霞光映天的時候,巖石峰巒,霧靄嵐煙一片丹紅,綺麗壯觀。古人按這里的自然景色,在石壁上鐫有“紫煙石”三個楷書大字。紫煙石上另有一塊一米高大的浮石,相傳,當年潘公(雷神)站在這塊石上搖旗作法,成為鎮山神主,故稱“搖旗石”。現石上有兩只腳印和一個旗桿洞。位于三清山對面天門峰西崗之巔,海拔1568.7米,體積約600多立方米,四面臨空。拾級而上,頂端較平坦,中間原有石亭,現無存。這里視野開闊,是賞景的極佳點。但四周無保護設施,切記要加倍小心。 查看詳情

三清宮

三清宮位于三清山的北部,是三清山人文景觀的集萃地,也是道教古建筑群的“露天博物館”,景區平均海拔約1530米,范圍上至“九天應之府”,下至“風門”。三清宮歷時1600多年,源遠流長,共有觀、殿、府、坊、泉、池、橋、墓、臺、塔等230多處古建筑及文物。這些古建筑及文物依據“先天八卦圖式”精巧布局,是研究我國道教古建筑設計布局的寶地。只有游覽三清宮,才能發現道教文化在塑造三清山的品性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三清宮宮門:石坊上刻有:“登殿步虛升太虛上之無門;入門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對聯。左右各有小石殿,內供“靈宮”“魁星”石像,造型威武。前臨“凈衣”、“清華”、“涵星”三口天然大水池,后有千年古木萬松林, ... 查看詳情

風雷塔

在龍虎殿北的懸崖上。宋代建筑。前臨深谷,氣勢雄偉。塔以懸崖上之巨石為基,用花崗石分塔底、塔身、塔頂三段雕鑿干砌迭成,6層5面,塔檐角稍向上翹,塔頂為攢尖式。塔高2米,古樸玲瓏,是三清山古建筑的明珠。風雷塔離王祜墓不遠,原為王祜墓的附屬建筑,當時從堪輿觀點出發為避山口之風而建,故名“風雷塔”。特別提醒:風雷塔建在危崖之上,游客拍照留念時請注意安全。建筑設計獨特;周圍蒼松挺立,景色綺麗。這里東面臨壑,視野開闊,是觀云海看日出的好場所。 查看詳情

龍虎殿

明代建筑。位于三清宮景區天門峰東龍首山上。殿以花崗石干砌成鰲頂式,以20條小方石柱圈成一座無頂殿,寬6.25深,深7.15米,高3.4米,范圍44.7平方米。正殿前為石構牌坊式殿門,殿內中、左、右各有石神龕,上供石雕神像21尊。神像大部分殘缺。殿前有石龍、石虎,故名龍虎殿。整個建筑未用一滴砂漿,樸質而富有野趣。今已改建,不及從前規模。 查看詳情

洋堂寺

1949年1月,皖浙贛游擊支隊一部,挺進懷玉山,活躍在三清山下八仙洞、楓林、方壙、金沙一帶時,游擊隊員曾宿營寺內。八仙洞西,清康熙年間建有洋堂寺,現寺雖已毀,但遺址尚存洗心泉、石旗鼓、棋盤石、千佛巖和向云鐘。 查看詳情

玉靈觀

位于風門以下至金沙、龍泉橋一帶,是三清山東部登山的通道。 玉靈觀始建于明代景泰年間,后毀于大火。清嘉慶十八年重建,又毀于火,僅存殘碑斷柱,后雖重建,已面目全非。觀中有一股清泉,由竹管引入水池,供人引用,長年不竭。此處松篁茂密,景物清幽,路轉峰回處有小石橋跨澗而過,林中鳥聲唱和,令人塵煩盡洗。觀南的谷中有拔地而起的石峰石筍,高的有六七十米,低的二三十米,形成奇特的石林。 這一帶的主要景觀有玉靈觀、龍泉橋、水牛石、山羊床、冰玉洞、小龍潭瀑布、金坪嶺、沖虛遠眺、玉京煙云、三清列坐等。 這里曲折盤旋的山道,迂回于奇峰嶺嶂之間,穿行于青松綠竹林蔭之下,于攀登中覽賞,一路水月松峰,直叩風門云關 ...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