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天氣預報

11 ~ 26℃
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承德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避暑山莊

避暑山莊始建于1703年,歷經清朝三代皇帝:康熙、雍正、乾隆,耗時約90年建成,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清帝每年有半年的時間在此會見王公貴族及外國使節、處理奏章、消夏避暑,所以這里實際上是清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1994年避暑山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建筑風格各異的廟宇和皇家園林同周圍的湖泊、牧場和森林巧妙地融為一體。避暑山莊不僅具有極高的美學研究價值,而且還保留著中國封建社會發展末期的罕見的歷史遺跡”。避暑山莊面積廣大,如果只有一天時間,如下線路可以囊括山莊內的大部分精華:麗正門>>內午門>>澹泊敬誠殿>>四知書屋>>煙波 ... 查看詳情

春好軒

春好軒在避暑山莊萬樹園東南。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為皇帝欣賞三春好景之處。三春是指軒內遍植的秋海棠花,乾隆帝和嘉慶帝均曾賦詩詠景。近年春好軒修復。坐北向南,門殿3楹,內為四合院;正殿面闊5間,進深3間,殿額為乾隆御題“花際霞峰”;東西配殿各3間,殿后一亭曰“巢翠”。庭內古松參天,秋海棠馥芳香,沁人心脾。軒周嘉樹成蔭,朱梁碧瓦,景色宜人。 查看詳情

澹泊敬誠

澹泊敬誠在麗正門北。是避暑山莊正殿。殿前有外、內午門。朝房、樂亭,后有四知書屋、寢宮等建筑。內午門為清帝每年到承德木蘭圍場進行秋獵時舉行小型閱射之所,門上懸有康熙御書“避暑山莊”四字匾額,東西兩壁是乾隆御制《閱射六韻》詩刻石。殿建于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乾隆十九年(1754年)全部用楠木改修,故又稱楠木殿。面闊7間,進深3間,單檐卷棚歇山頂。殿內懸康熙御筆“澹泊敬誠”匾額。面積583平方米,窗扉、*扇、平綦精雕蝙蝠、萬字、壽字、卷草等圖案,每當陰雨之季,殿內楠木濃香撲鼻。清帝每年萬壽節和舉行慶祝大典時,均在此接見國內各民族首領、王公大臣和外國使節。乾隆四十五年班禪六世自西藏山莊祝壽, ... 查看詳情

麗正門

麗正門避暑山莊正門。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一景。門前列石獅和下馬碑,迎面有紅照壁,門上有閣樓,下有3門,高敞宏偉。中門上方有乾隆題額“麗正門”三字,取《易經》“日月麗乎于天”之意,用漢、滿、蒙、藏、維五種文字刻成。它和門內上方乾隆題詩“兩字新題標麗正,車書恒此會遐方”,象征著國內各民族團結,國家強盛、統一。 查看詳情

四知書屋

四知書屋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 四知書屋在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后。是一座5間大殿,康熙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四知取《周易-系辭》“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萬夫之望”之意。周有回廊,曲折疊繞,使庭園清幽,詩意盎然。這里是清帝召見朝臣及各族王公,處理軍國要務及舉行大典前后更衣休息之處。據載,清帝在此召見了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一世、三世、四世、班禪六世,土爾扈特汗渥巴錫等。 查看詳情

松鶴齋

松鶴齋在避暑山莊正殿東側。建于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清圣憲皇太后(乾隆母)和嬪妃居此。當年“青松蟠戶外,白鶴舞庭前”,乾隆帝取松鶴益壽延年之意題名,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三景。這一組建筑包括門殿、松鶴齋(后改名為含輝堂)、綏成殿(后改名為繼德堂)、十七間房、樂壽堂(后改名為悅性居)、暢遠樓等。綏成殿乃嘉慶帝為皇子時讀書起居之所,道光十二年(1832年)以后,在此供奉清朝歷代皇帝之神位。不壽堂是圣憲皇太后居住的寢宮,嘉慶帝晚年亦常居于此。暢遠樓形制與“云山勝地”相同,是觀賞湖區風景的高視點。樓后有垂花門,出門即為萬壑松風殿。 查看詳情

萬壑松風

萬壑松風在避暑山莊松鶴齋之北。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是宮殿區最早的一組建筑。由萬壑松風殿、鑒始齋、靜佳室、頤和書房、蓬閬咸映等建筑組成,踞崗背湖,布局靈活,具有南方園林特點。周圍古松甚多,故有此題名。這組建筑是康熙帝批閱奏章、召見百官和眺望湖光山色之地,為“康熙三十六景”第六景。萬壑松風為正殿,風景極佳。乾隆帝髻齡常在此聆聽祖訓,即位后改名紀恩堂,并作《御制避暑山莊紀恩堂記》一文紀念乃祖。殿后為鑒始齋,系乾隆幼年在山莊讀書之所。交通可以乘坐6路、11路公交車前往。 查看詳情

萬樹園

萬樹園在避暑山莊平原區東北部 萬樹園在避暑山莊平原區東北部。北倚山麓,南臨澄湖,占地870畝。有乾隆帝御書“萬樹園”碣,為“乾隆三十六景”第二十景這里綠草如茵,古木蓊郁,今南部尚有乾隆手書《綠毯八韻》詩碑一座。園內不施土木,按蒙古民族的風俗設蒙古包數座,乾隆帝曾在此接見杜爾伯特蒙古首領三車凌、士爾扈特蒙古首領渥巴錫及西藏活佛班禪六世等。還在此接見英國特使馬戈爾尼以及緬甸、越南、朝鮮、老撾等國使節,并宴請聽樂等,有《萬樹園賜宴圖》等畫傳世。 查看詳情

文津閣

文津閣在避暑山莊平原區的西部。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仿浙江寧波范氏天一閣形式修建。閣的東面有碑亭一座,立《文津閣碑記》一通。閣為外觀2層內為3層的磚木結構,上懸乾隆帝御書“文津閣”匾額。閣前池水清澈,假山、閣影倒映池中;假山上東建月臺,西建趣亭,布局嚴謹,環境清幽。此閣與北京故宮文淵閣、圓明園文源閣、沈陽故宮文溯閣合稱北四閣,為皇家藏書樓。閣內原存《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各一部。辛亥革命后,《四庫全書》運往北京圖書館,《古今圖書集成》早年已被軍閥盜賣凈盡。 查看詳情

煙波致爽

煙波致爽在避暑山莊正殿澹泊敬誠殿之后。為清帝的寢宮。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為“康熙三十六景”第一景。面闊7間,進深3間,康熙帝謂此“四周秀麗,十里平湖,致有爽氣,殿因此得名。正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小跨院,為后、妃居住之所。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咸豐帝攜東、西宮等后妃出北京至熱河避難,即居于此殿。嘉慶和咸豐帝病逝于此。咸豐皇帝就在此處簽署《北京條約》,現殿外掛有牌子提醒人們這一段歷。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