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氣預報

18 ~ 32℃
晴轉多云
西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北京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月壇

月壇是明清兩代帝王祭祀月神的地方,北京著名的五壇八廟之一,建于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月壇公園占地8.12公頃,分為南園和北園兩部分。園內種植了大量的松柏及婆羅樹、石榴樹、桂花等觀賞樹種,擁有鐘樓、天門、具服殿、神廚、神庫等古建筑以及月壇蟾宮、雙環映月池、廣寒橋、嫦娥奔月雕塑、天香院、攬月亭、爽月亭、月桂亭等景點。交通13、15、19、21、42、56、65、特4、823路月壇下車。門票門票1元。開放時間:6:00-21:00。 查看詳情

大葆臺西漢墓

北京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帝王陵遺址博物館,是在距今2000多年前西漢廣陽傾王劉建(公元前73年~公元前45年)的地下宮殿原址上建立起來的。博物館毗鄰北京世界公園、占地面積18000平方米。主要展示內容有地宮原址及出土文物、中國歷代帝王陵展覽,還有別具一格的可參與項目,如模擬考古、漢文化娛樂活動等。地宮規模宏大,結構特殊,使用的是漢“天子之制”,即西漢皇帝御用的最高級葬具體系,史稱“梓宮、便房、黃腸題湊”。整個地宮是由幾百立方米的柏木、楠木等珍貴木材構筑而成,南北長23.2米,東西寬18米,距地表4.7米。墓道內隨葬有三輛車,11匹馬,乃實用真車馬,史載是專供皇太子及諸侯王乘坐的“朱 ... 查看詳情

古崖居

古崖居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延慶縣城西北峽谷之中,距市區約90公里,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古崖居是由一支尚未定論的先民,在陡峭的崖壁上開鑿的崖居洞穴。這里共保存著147座石室,分為前、中、后三個部分,懸掛于約10萬平方米的崖壁上。石室或門戶相望,或毗鄰相近,或高或低,錯落有致,布局有方。古崖居石室建筑結構復雜,設計巧妙。它開鑿的年代、歷史、背景和用途,史籍中無確切記載,至今仍然是個謎。交通地址:延慶縣張山營鎮交通:德勝門乘919路公交車至延慶縣城下車,再轉乘920路公交車到東門營站或張山營站即到。門票40元 查看詳情

歷代帝王廟

歷代帝王廟俗稱帝王廟,明嘉靖十年(1513)始建,其原址為保安寺。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建,清雍正七年(1729年)重修。是明清兩代皇帝崇祀歷代開業帝王和歷代開國功臣的場所,其供奉歷代帝王167位、功臣79位。歷代帝王廟在古建筑上地位也較高,專家稱它為“清代的服飾,明代的骨架”。像它這樣以明代構架為主的建筑在北京城已不多見。有些雖然始建于明代或更早,但存留至今的大部分均為清代重建品。歷代帝王廟坐北朝南,建筑面積現存約4000平方米。最南側有一影壁,與山門隔街相望,東西寬32.4米,南北厚1.35米,高約5.6米。大門兩邊有八字墻,下有漢白玉石臺階。鐘樓在東側門之北,方形,每面面闊3間。景德門 ... 查看詳情

軒轅臺

位于平谷城東北7.5公里,漁子山上。漁子山上有大冢,世傳為軒轅黃帝陵,俗稱軒轅臺,它北依群峰,南對盤岳,西鄰西漢平谷故城,東望金海湖。據歷史文獻記載山東莊軒轅臺始建于戰國至西漢年間,雖幾經滄桑尚存。正殿為軒轅、伏羲、神農三皇之位,古碑上攜刻陳子昂《軒轅臺》詩,以證其處。每年正月十五為軒轅廟會,屆時四方百姓云集,進香祭奠;各種民間花會,爭相登山獻藝。重修的軒轅臺為仿漢風格,建于山頂之上。順著花崗巖石階抬級而上,首映眼簾的是高大的闕門,闕門兩側朱雀展翅,雄獅傲立。進入闕門,是初唐詩人陳子昂隨軍北征作《軒轅臺》詩的石碑遺跡和《重修軒轅廟記》漢白玉石碑,正殿為漢代重修檐廡殿式建筑,廊前紅柱矗立,斗拱昂然 ... 查看詳情

德勝門箭樓

德勝門箭樓位于北京內城北城垣西側,北二環路西段北面,屬西城區。占地面積3600平方米。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德勝門為北京內城的九門之一,它原有城樓、箭樓和甕城等建筑,如今甕城及城樓均無,唯箭樓孓然獨存。箭樓雄居于磚石結構的高大城墻之上,城臺高12.6米,墻體有收分,東西寬約39.5米。箭樓坐南朝北,灰筒瓦綠剪邊重檐歇山頂,其俯視平面為倒“凸”字形,前樓后廈合為一體。三座過梁式門朝南開,北側樓體面寬7間,東西度34米,南北寬12米。南側廡座面寬5間,東西寬25米,南北寬7.6米,樓體高19.6米。樓上下共有四層,并有箭窗82個,其中北側48個,東西兩側各17個,作為守城時對外射擊的孔道。1982年 ... 查看詳情

元大都城遺址

大都城于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正月正式破土,到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基本完工,歷時九年。大都城占地60里,有城門11座,全城土筑。大都的東、西墻所在位置即現在二環路內側,北城是現在的德外、安外土城公園一線,南線在今長安街略南。自學院路向東至西壩河,已修建成公園。景點分布在西土城和北土城。其中的城垣懷古、薊門煙樹、鐵騎雄風景區在西土城段,薊草芬菲、銀波得月、紫薇入畫、大都建典、水關新意、鞍韁盛世、燕云牧歌等景點分布在北土城段。元大都東、西、南三面均有三門,唯北面僅二個門。東面三門(自北而南):光熙門(今和平里東)、崇仁門(今東直門)、齊北門(今朝陽門);南面三門(自東而西):文明門、麗正 ... 查看詳情

北京地下城

地下城的入口像前門地區常見的老旅店一樣的二層小樓,上面懸著一塊“北京地下城”的匾額。從大門進去后,沿著二十多級的臺階,就可以進入神秘而宏大的北京地下城了。走下臺階,然后就是長長的通道,隨后抬頭可以看到一副由毛澤東撰寫的“北京地下長城”的匾額,匾額下面放著毛澤東的雕塑和頭像。看上去地下通道高約有2.5米左右,最窄的地方三個人可以并排走,最寬的地方五個人可以并排走。通道的頂部每隔五、六米就有一個節能燈。通道兩側的墻上用迷彩布遮著,通道里全都鋪著防潮的紅地毯,只要沿著這紅地毯走,就不會迷路。盡管鋪著防潮地毯,但通道里依然很潮濕。沿著通道向前走,不時會看到一些當時挖地下城時的珍貴老照片,還有一些毛主席頭 ... 查看詳情

西便門明北京城墻遺跡

建于明正統四年(1439年),此處遺址是內城的西南角城垣。因年久失修,逐漸傾塌,“文革”中城磚大部被拆除,僅留100余米長的殘跡。1987年市文物局與西城區政府撥款150萬元,拆遷違章建筑和臨時住戶,修復城墻,保留7處斷面遺跡,并修復了舊樓,改造周圍環境并進行綠化美化,使之成為現代文明、古代文化交融的北京城中又一處景觀。交通天橋乘917支線(韓村河方向)到璃河村站下車。門票免費 查看詳情

正陽門

正陽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七年,原名麗正門。因其位于紫禁城的正前方,又有“前門”之稱。正陽門是老北京“京師九門”之一,它集正陽門城樓、正陽門箭樓與正陽門甕城為一體,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體系。據地方志上記載:當時的城樓、箭樓規模宏麗,形制高大;甕城氣勢雄渾,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五百年來,正陽門飽經滄桑,幾毀幾修,現僅存城樓和箭樓,是目前北京城內唯一保存較完整的城門。城樓上有北京民俗民覽館。交通乘坐5、9、17、20、47、53、59路汽車和地鐵(前門站)可達。門票10元 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