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气预报

19 ~ 32℃
多云
西南风<3级
查看天气详情

2007年大事记: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膜结构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2007年9月27日,北京,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的膜结构工程已经开始施工。据了解,鸟巢铺的是两层膜。外层用来挡雨的ETFE膜,ETFE膜下12米的位置,将铺设用于吸音的PTFE膜。PTFE膜实际上是一层“隔音幕”,加上一些声学技术的处理,能够较好地解决噪音问题。鸟巢将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环保型体育场,获得自然通风同时还能为观众和运动员遮风挡雨。

?
?

2006年大事记:鸟巢钢结构主桁架梁成功卸载

    2006年1月:混疑土结构施工完成,主钢结构柱脚已全部安装完毕,开始进行屋面钢结构安装案。

    2006年4月至5月:IOC委员考查鸟巢工地

  官方网站5月16日讯 今天上午,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体育场和国家游泳中心等奥运场馆,委员们对场馆建设的进展情况赞不绝口。

  协调委员会主席维尔布鲁根上次参观国家体育场是在去年10月,当时正在进行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时隔半年多,体育场的主体钢结构已搭建完大半,“鸟巢”外观已初具规模。“变化真的很大。很显然,北京市和奥组委做了很多工作。”维尔布鲁根感叹道。参观结束后,维尔布鲁根用“非凡”一词来形容北京的奥运场馆设计和建设工作,他说,运动员将成为这些“非凡”场馆的最大受益者。

?
?

    来自中华台北的国际奥委会委员吴经国曾参与了国家游泳中心设计方案的评审工作,因此对“水立方”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水立方”建设工地,吴经国向工地负责人仔细询问了场馆在环保方面的举措。吴经国表示,“鸟巢”和“水立方”的设计理念非常超前,虽然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技术难点,但据他了解,建设单位都已找到了解决方案。他说,建筑是文化的一部分,他相信北京奥运会将是一次“绝好的奥运建筑文化的展示”。他还建议,场馆的经营管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北京市已经开始培训相关场馆服务人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场馆的赛后利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在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工地,协调委员会的委员们听取了工地负责人对射箭场、曲棍球场和网球场的介绍。当听说射箭场和曲棍球场在奥运会结束后都将被拆掉改建成绿地时,维尔布鲁根和协调委员会副主席高斯帕等连连点头,对北京奥组委的做法表示赞赏。

  国际奥委会奥运会执行主任费利率领其他官员和专家参观了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丰台垒球场和老山自行车馆等。委员们对场馆综合应用和配套设施、建设进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考察后表示,场馆建设的进度和质量令人满意。

  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刘敬民,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杨树安分别陪同考察。

  国际奥委会第29届奥运会协调委员会第六次全会于今天下午开幕。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协调委员会除了考察奥运场馆建设情况外,还将听取北京奥组委关于第29届奥运会奥运会和第13届残疾人奥运会筹办工作的陈述,并与北京奥组委就场馆运行、竞赛组织、媒体服务、文化活动、医疗以及安保等方面的工作举行会谈。

    2006年8月26日至31日:“鸟巢”钢结构合龙焊接,整个“鸟巢”的钢结构将浑然一体。

  官方网站8月31日讯 经过60多名焊工12个小时的连续作业,今天中午13时,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立面次结构的26个合龙焊口全部完成焊接作业,此举标志着备受关注的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钢结构工程合龙完成。

  据介绍,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合龙主要有两大施工难点:一是对合龙焊接的气象温度要求严格,钢结构合龙温度是设计的基准温度,合龙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运行安全,此次合龙必须在摄氏19±4oC范围内进行合龙焊接作业;二是合龙焊缝口多,质量要求高,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共预留了4条合龙线,128个焊口,焊缝总长度约600延米,分3次完成合龙焊接。  

为确保合龙圆满成功,合龙分三次进行,共调集了100多名高级焊工和100多台焊机。为确保合龙温度,还在现场布设了60个温度监测点和气象观测站,对合龙过程中的大气温度和钢结构表面温度实施全过程监测,北京专业气象台也派出气象专家对现场温度进行监测指导。为确保合龙焊接质量,对每条焊缝都进行探伤检测。

  整个合龙从8月26日零时开始第一次施工,经过100多名焊工15个小时的连续作业,于26日15时顺利完成P4-P5、P16-P17之间顶面桁架52个焊口的焊接合龙,8月29日凌晨2时开始第二次合龙,经过16个小时顺利完成P8-P9、P20-P21之间顶面桁架50个焊口的焊接合龙。三次合龙耗用焊条约2000公斤。

2006年9月17日:国家体育场在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后,于06年9月17日完成了钢结构施工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官方网站9月17日讯 今天上午11点10分,倍受世人关注的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卸载顺利完成。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卸载分七步,每步又分五次进行,从14日上午8点开始,到17日中午11点10分结束。

 这次卸载的钢结构总重量达到14000吨,卸载共设78个点,安装了156个千斤顶,采取分级同步卸载,分外圈、中圈、内圈三级统一布控,采用中央处理器控制,用电脑统一发出指令,实施自动同步卸载的方法进行。这78个点上承担的荷载也不一样,最大的承载了320吨,最少的也承载120吨。

    座落在北四环北辰桥北侧的国家体育场工程,钢结构外观已基本成形。该工程钢结构屋盖呈双曲面马鞍型,东西轴长298米、南北轴长333米,最高点69米、最低点40米。国家体育场主体结构分成二个部分,即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被钢结构罩在里面。钢结构由24榀门式桁架柱围绕着体育场碗状看台区旋转而成。钢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所有钢结构构件形成的结构及建筑外形,整体外观酷似“鸟巢”造型。

   钢结构成功卸载,向世人宣告“鸟巢”钢结构施工诸多难题都被中国钢结构专家和建筑工人一一破解,也使国家体育场工程建设又进入了新阶段,为装修和膜结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06年9月17日:国家体育场在经历两年多的建设后,于06年9月17日完成了钢结构施工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官方网站9月17日讯 今天上午11点10分,倍受世人关注的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卸载顺利完成。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卸载分七步,每步又分五次进行,从14日上午8点开始,到17日中午11点10分结束。

 这次卸载的钢结构总重量达到14000吨,卸载共设78个点,安装了156个千斤顶,采取分级同步卸载,分外圈、中圈、内圈三级统一布控,采用中央处理器控制,用电脑统一发出指令,实施自动同步卸载的方法进行。这78个点上承担的荷载也不一样,最大的承载了320吨,最少的也承载120吨。

    座落在北四环北辰桥北侧的国家体育场工程,钢结构外观已基本成形。该工程钢结构屋盖呈双曲面马鞍型,东西轴长298米、南北轴长333米,最高点69米、最低点40米。国家体育场主体结构分成二个部分,即混凝土框架结构和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被钢结构罩在里面。钢结构由24榀门式桁架柱围绕着体育场碗状看台区旋转而成。钢结构组件相互支撑、形成网格状构架,所有钢结构构件形成的结构及建筑外形,整体外观酷似“鸟巢”造型。

   钢结构成功卸载,向世人宣告“鸟巢”钢结构施工诸多难题都被中国钢结构专家和建筑工人一一破解,也使国家体育场工程建设又进入了新阶段,为装修和膜结构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005年大事记:混凝土主体结构比预期提前封顶

    2005年5月9日:国家体育场零层施工
    2005年6月15日:国家体育场一层施工

    2005年9月14日:国家体育场二层施工

    2005年10月21日:国家体育场四层施工

    2005年10月28日,国家体育场钢结构工程首件钢构件———C13柱脚吊装就位。记者昨天从北京城建集团项目承包部获悉,此举标志着作为目前施工技术难度前所未有的“鸟巢”钢结构工程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国家体育场钢结构主要由主结构、屋面次结构和立面次结构三部分组成,用钢总重量达42000多吨。此次吊装的C13柱脚,重量达180多吨,高度约为10米。因受场地限制,负责现场组拼安装的城建精工公司作业人员,采取了柱脚整体水平滑移,液压千斤顶提升下放的方式,使这个庞然大物安全平稳吊装就位。据悉,剩余的23个柱脚,目前正在加工制作和现场拼装中,将于近日陆续进行吊装。

  与鸟巢吊装钢柱脚同一天,北京大学体育馆也开工了。本月底或下月初,北京科技大学体育馆也将开工。届时,11个新建场馆将全部开工建设。在奥运场馆紧锣密鼓地建设之时,我们能从细枝末节之中看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这三大理念已融入到奥运场馆建设的“骨髓”中。

   
    2005年11月15日10时18分,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刘龙华一声令下,最后一斗混凝土筑入“鸟巢”(即国家体育场)的顶板结构中。至此,“鸟巢”工程混凝土主体结构提前封顶。

    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主会场和田径比赛场地,“鸟巢”是所有奥运工程中社会关注度最高、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 该工程总建筑面积25.8万平方米,地上高度69.21米,整个建筑造型呈椭圆的马鞍形。此次完工的混凝土结构主体分地下一层,地上七层,三层碗状斜看台可容纳观众9.1万人。

“鸟巢”设计用钢量4.2万吨,是目前国内外体育场馆中用钢量最多、规模最大、施工难度最大、拥有多项世界顶级施工技术难题的大型钢结构工程。该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该工程总承包方北京城建集团表示,混凝土结构封顶后,“鸟巢”工程进入难度最大的大型钢结构和土建二次结构施工。整个钢结构施工计划于明年11月完成。

2004年:7月节俭办奥运鸟巢全面停工 12月复

2004年2月:国家体育场百根基础桩完成,“鸟巢”工程开始实质性结构建设。

     2月6日,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记者从国家体育场项目经理部了解到,国家体育场本月底将完成百根基础桩的打桩工作。据介绍,国家体育场共需基础桩1800余根,首批100根桩将在本月20至25日之间完成。剩余的基础桩则将通过试验得出的相关数据进行技术完善。国家体育场41根基础桩试验工程于去年12月开始,桩体水平、竖向荷载试验得出的数据将于本月15日左右提交设计单位。预计今年三月份,国家体育场将开始大面积桩基施工。

    2004年7月30日:奥运场馆的安全性、经济性问题成为焦点,7月30日“鸟巢”全面停工。

    被称为“鸟巢”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近日停工,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节俭办奥运”。北京奥组委常务副主席刘敬民12日在雅典表示,专家重新论证并调整规划设计后,这一工程将立即恢复施工。

  北京奥组委12日在雅典举行第一次新闻发布会。刘敬民在发布会上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停工,是为了进一步实现节俭办奥运的精神。”他表示,“鸟巢”的规划设计“不可避免”地需要进行一些优化和提升。

  “规划设计的调整很快就会结束,‘鸟巢’随即就会恢复施工,”刘敬民说,“这不会影响主体育场的主体功能和整体形象。”

  尽管主体育场停工并调整规划设计,但刘敬民表示,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的总体格局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进行个别调整,而投资16亿至20亿元新建场馆的总体预算目前仍无变化。

  以“鸟巢”停工为代表,北京奥组委显然正在进一步强化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刘敬民说,北京奥组委从一开始就提出了节俭办奥运的精神,在场馆建设上,能改建就不新建,能用临时的就不建固定的;在赛事组织工作中也讲求“踏实而不奢华”,连纸张都两面复印。他说:“北京奥运会的各项资金都实行严格的评估和审计,从制度上保证各项资金切实发挥作用。”

    2004年08月31日:“鸟巢”取消可开启屋顶,方案调整风格不变。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质量、功能、工期和成本”五统一,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国家体育场工程设计方案于2004年下半年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于2004年7月底暂停了施工。2004年12月28日,国家体育场工程正式复工。

  设计工作优化调整工作于2004年11月下旬完成。优化调整后的方案维持了“鸟巢”的设计概念,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其钢结构用钢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2.3%。由于屋顶开孔扩大,膜结构减少了13%。使用功能能完全满足奥运会赛时需求,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建安费用。

    2004年8月:“鸟巢”公布效果图

  9月17日北京消息,北京2008奥运会主会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在经历2年多的建设后,今天实施钢结构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整体卸载。2003年4月,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和群众投票,由瑞士Herzog & de Meuron建筑师事务所、英国Ove Arup 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最终中选。图为鸟巢、水立方效果图公布。

    2004年11月:设计工作优化调整工作于下旬完成

  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质量、功能、工期和成本”五统一,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国家体育场工程设计方案于2004年下半年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于2004年7月底暂停了施工。2004年12月28日,国家体育场工程正式复工。

  设计工作优化调整工作于2004年11月下旬完成。优化调整后的方案维持了“鸟巢”的设计概念,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其钢结构用钢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2.3%。由于屋顶开孔扩大,膜结构减少了13%。使用功能能完全满足奥运会赛时需求,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建安费用。

    2004年12月: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复工

  2004年12月28日,国家体育场工程正式复工。该工程于2003年12月24日开始基础土方工程施工。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安全、质量、功能、工期和成本”五统一,落实“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和“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国家体育场工程设计方案进行了优化调整,并于2004年7月底暂停了施工。

    11月下旬完成了设计工作优化调整。优化调整后的方案维持了“鸟巢”的设计概念,取消了可开启屋盖、扩大了屋顶开孔,其钢结构用钢量比原设计减少了22.3%。由于屋顶开孔扩大,膜结构减少了13%。使用功能能完全满足奥运会赛时需求,安全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降低了建安费用。

  目前,国家体育场工程正在按计划积极有序的推进。


2003年12月24日:国家体育场开工仪式举行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北京市代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王岐山等领导为国家体育场奠基。

  12月24日上午9时15分,国家体育场的开工建设,标志着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同时也象征着中华民族为“百年奥运 中华圆梦”的历史画卷又写下了庄严而光辉的记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均波,市政协主席程世峨等出席了开工仪式。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北京奥组委执行主席王岐山主持开工仪式。

    刘淇在开工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他说,举世瞩目的国家体育场将是展示新世纪奥运会形象、凝聚国内外建筑设计工作者智慧的标志性建筑,他的建设标志着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全面展开,是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刘淇说,国家体育场的建设是奥运场馆建设的重中之重。我们必须坚持与国力国情相适应的原则,以国际一流为标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按照勤俭办奥运的要求,严格审查工程设计,严格控制工程预算,严格装修标准,严把场馆质量关,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推进“阳光工程”,实现“廉洁奥运”,建世纪精品,让人民满意。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全国人民包括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及国际友人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一定能够举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开工仪式现场布置得十分简朴、实用。蓝色天空下,数盏喜庆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数百面彩旗迎风招展,烘托出欢快而热烈的现场气氛;数十台施工车辆和机械整齐地排列在仪式现场两侧,几百名工程建设者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只等投身热火朝天的建设工地。

  作为国家和北京奥运会标志性的体育建筑,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会场。它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北京城市中轴线北端的东侧,占地面积20.4万平米,建筑面积25.8万平米,能容纳观众10万人,其中临时座席2万个,2006年底建成。2008年奥运会期间,它承担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男子足球决赛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赛事。奥运会后,它将成为体育比赛赛场和多种非竞赛活动现场,成为市民参与体育和其它文娱活动的大型专业场所。

  国家体育场的设计方案是经全球设计招标产生的。经过激烈竞标,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最后胜出。

  国家体育场不仅体现出了鲜明的建筑特色,其建设运营模式也打破了以往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经营、财政补贴亏损的旧体制,探索出了一种大型社会公益项目投融资机制的全新模式。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制定的《奥运行动规划》对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和投融资工作明确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奥运场馆建设总投资约20多亿美元,其中,除奥组委出资1.84亿美元用于临时场馆建设和部分场馆的改扩建外,其余资金的筹措都将遵循这个原则,在保证必要的政府投资基础上,运用法律、政策和经济手段对整个筹资和法人招标工作进行组织、引导、协调和监督;借鉴历届奥运会成功的筹资经验,利用奥运会的品牌资源,运用国际通行的市场机制,广泛吸引国际、国内有实力、信誉高的投资者作为项目法人参与项目建设。

  国家体育场的业主单位是由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集团联合体共同组建的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后者将获得国家体育场30年的特许经营权。30年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代表政府收回国家体育场的经营权。国家体育场全新投融资模式的运用,不仅标志着北京市在利用社会资金进行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的尝试上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而且为大多数奥运场馆的建设和运营机制提供了一个适用模式。

  国家体育场的开工建设还标志着2008年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的全面启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本着勤俭办奥运的原则,2008年奥运会所需比赛场馆由《申办报告》中提出的37座调整为35座,其中,北京地区共有30座,青岛、秦皇岛、沈阳、天津和上海因举办帆船赛和足球预选赛需用5座场馆。北京的30座场馆中,安排新建15座,改扩建11座,建设临时场馆4座。

  北京的比赛场馆大体分布在4个地区,一是奥林匹克中心区,即奥林匹克公园,本区集中新建和改扩建的国家体育场、国家游泳中心和国家体育馆在内的10座奥运场馆;二是大学区,计划在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4所高校内各建1座场馆,同时改扩建首都体育馆;三是西部社区,以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为主建设7座场馆;四是北部旅游风景区,建设水上比赛、赛马等3个赛场。另有5个场馆安排在其它地区新建和改扩建。按照工作进度,2006 年底之前,主要奥运场馆和设施建设将全面竣工。

  奥运场馆的建设不仅在投融资机制上体现了勤俭办奥运的原则要求,也从工程规划和设计上为场馆的赛后利用考虑了充分的空间和功能。此外,奥运场馆工程建设工作均是在北京奥组委监督委员会和社会各界的严密监督下按国际惯例进行的,特别是其中的招标工作,集中体现了“ 公开、公正、透明”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充分表现了北京要将2008 年奥运会办成一届“阳光奥运”和“廉洁奥运”的决心。

  据悉,国家体育馆、奥运村、会议中心、五棵松文化体育中心、奥林匹克水上公园等其它奥运场馆明年将陆续开工建设,奥运场馆工程建设明年将进入开工高潮期。

  中央有关部委领导孔丹、刘志峰、于再清、段世杰、李士林,北京市领导龙新民、尤兰田、孙政才、翟鸿祥、刘敬民,北京奥组委领导蒋效愚、李炳华、王伟,市有关方面领导柳纪纲、刘晓晨、李建华以及数百位工程建设者出席了开工奠基仪式。

2002-2003大事记:国家体育场“鸟巢”方案胜出   

    2002年4月,北京市计委成立了“奥运项目办公室”,专职负责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建设项目法人招投标的组织、协调,制订各类招标相关文件,积极向国内外推介奥运场馆项目法人招标项目;

   2002年10月,向全球公开发售奥运项目资格预审和意向征集文件。同时,北京《国家体育场(2008年奥运会主体育场)建筑概念设计方案》举行国际竞赛。经过对参赛设计单位或联合体的资格审查,来自中、美、法、意、德、日、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7家独立参赛单位和7家联营体参赛单位参加了概念设计方案的角逐;

  2003年1月至2月,评审委员会对7份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申请文件的评审推荐,并报市政府批准,确定了5名国家体育场项目合格申请人进入项目法人招标的第二阶段;

  2003年4月,经过严格的评审程序和群众投票,由瑞士赫尔佐格和德梅隆设计事务所、奥雅纳工程顾问公司及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联合体共同设计的“鸟巢”方案,设计新颖,结构独特,最终中选。同时,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文件正式发出;

    2003年6月,对项目法人合作方投标人递交的优化设计方案、建设方案、融资方案、运营方案以及移交方案等进行综合评审。

   2003年7月,评标委员会推荐了2名综合评分靠前的中标候选人。

   2003年8月,经过谈判,并报北京市政府批准,最终确定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安岳强有限公司、金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组成的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成为国家体育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的中标人。

   2003年8月9日,北京2008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项目正式签约,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作为项目法人合作方招标的中标方与北京市政府草签了《特许权协议》、与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奥组委草签了《国家体育场协议》,并与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合作经营合同》。

   2003年9月,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中信集团联合体,正式开始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各项筹备工作。

   2003年11月,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与瑞中设计联合体草签了《国家体育场设计服务合同》。

   目前,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公司注册文件的报审。国家体育场项目已完成了场地清理、红线钉桩、树木伐移、用电准备等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