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天氣預報

11 ~ 23℃
多云
西北風<3級
查看天氣詳情
忻州景點 - 全部
分類瀏覽景點:

趙杲觀

位于代縣交口鄉紅寺村天臺山下,距代縣大約23公里。該觀建于天臺山峽谷中,利用當地的天然石洞、在懸岸峭壁上略加人工建筑而成,可謂獨具匠心。 這里最奇特之處在于多處寺廟建在光滑的石壁上。想進寺的話必須沿鐵索攀援而上,其勢頗險。著名的有“仙閣登云”、“九仙女洞”等。交通 可從代縣城內租車前往,車費約60元。門票 10元 查看詳情

忻州古城

忻州古稱秀容,位于太原至五臺山途中,為忻州行署、地委駐地。春秋時,忻州屬晉國,戰國時歸趙,秦漢時屬太原郡、雁門郡、太平郡。隋代為新興都、雁門。 唐、五代、宋時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國初年為雁門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期間大部分地區屬晉察冀,以西屬晉綏。1949年建忻州專區。 忻州城內文物古跡有:忻州市北城門樓北城門樓。座落于忻州市內,舊北城墻拱辰門上。 北城門樓創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樓身座落在12米高的城墻之上,更顯其巍峨高大。雄偉壯觀。城墻巍巍聳立,外涂朱紅,下筑券門洞,洞頂甚高。底闊3米多。 城墻內兩側,各有磚砌臺階,曲折通上墻頂。墻頂四周磚砌圍廊,中部 ... 查看詳情

貂蟬故里

位于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后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里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 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后殿、王允街、貂蟬戲臺和貂蟬墓。時過境遷,這些建筑都成了廢墟,墓冢在浩劫中又夷為平地。遺址中常有古代磚、石構件、銅幣、陶瓷殘件出土,據說都與貂蟬有關。 查看詳情

汾陽宮遺址

汾陽宮遺址為山西境內最早的宮廷之一。堪稱上年代最為久遠、規模最為宏大和古遺址之一。 地處風景秀麗的天池湖畔,是隋煬帝楊廣為游獵和避暑方便,在北方興建的最大行宮——汾陽宮的遺址所在。 現存主殿遺址坐落在天池之南的老馬溝東側,長170米,寬140米,占地2萬多平方米。 查看詳情

古城樓

忻州城原有四門,城門上均有樓,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由于歷史的原因,僅有北城門樓幸存于今。城樓總高28米,寬七間,深四間,四周圍廊重檐三滴水(明三層,暗三層),歇山式屋頂,樓內無柱,梁架結構簡潔,連接嚴實,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 城樓陽面三層高懸一巨大匾額,上書“晉北鎖鑰”四個雄偉渾厚的大字。整個城樓,紅柱藍瓦,畫棟雕梁,富麗堂皇,甚為壯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 街心公園,園內花草林木,郁郁蔥蔥;西側涼亭,玲瓏古樸,供游人息憩;東側魚池中矗立一漢白玉雕刻——牧童騎坐于臥牛背上,橫吹小笛,以其優美的樂曲,表示忻州這座臥牛城的人民正以滿腔熱情,迎接四方游人。公園 ... 查看詳情

歷代古長城

歷代古長城分好幾段主要結構有土筑和磚筑兩種。有些段落的長城至今保存尚好,且有獨特之處。 別的地帶長城基本是在山脊上蜿蜒,給人以綿延不絕之感,而偏關老牛灣到河曲樓子營的長城,是屹立在黃河岸邊懸崖之上,其中偏關縣樺林堡一帶約有30余公里的長城,至今保存尚好,全部包磚,高聳河岸,甚為壯觀。 河曲縣內的長城大部分又在黃河谷地,施工條件差,還需要多種輔助工程。有些段落至今好似黃龍逶迤于黃河岸邊。 代縣境內的長城以雁門關以西白草口附近一段保存較好,幾座敵樓大體完好,形勢非常壯觀,內外長城銜接處偏關縣紅門口附近的長城比較完整,這里城堡、烽火臺、敵樓有的依然如故。 查看詳情

寧武關

位于寧武縣城區,始建于明憲宗成化年間,是為了抵御北方蒙古族的入侵而修建的。寧武關原先周長約2公里,成化十一年擴建,周長增至3.5公里,另在其上建了一座城樓,四同增設敵臺炮樓,使關城更加雄偉堅固。 查看詳情

平型關戰役遺址

位于繁峙縣附近、靈丘縣城西橋溝一帶,因距古長城關隘平型關約5公里而得名。 遺址為正方形,周長3000余米,南北各置一門。原南北皆有甕城,現僅存北甕城。城內正中有過街樓,城東2.5公里處為關門,門洞內置一塊大型石碑,上書“平型關”三個大字。 相關背景:1937年9月,侵入山西北部的日軍,向平行關、雁門關一線進攻,企圖南下奪取太原。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冒雨設伏于平型關東北的公路兩側山地,殲滅敵軍一千多人,擊毀汽車百余輛,繳獲大批武器和軍用品。八路軍出師抗日首戰告捷,沉重的打擊了日軍的氣焰。 查看詳情

石門懸棺

位于寧武城西70公里處小石門村西極為幽僻的山谷內。峽谷深處有一個幽僻的巷彎,入口石壁如門,巷內林木蔥翠。 石門懸棺是長江以北迄今為止發現最早的一處崖葬群,極具考古研究價值。這就是頗具神秘色彩的石門懸棺景區。 環顧石門內的石壁,并非危巖高聳,而僅有10至20多米之高,皆上下陡直光滑,壁頂覆蓋著綠樹灌叢,石壁上懸掛的木棺,有嵌在巖洞里的,也有露在石壁外的,有用木樁支撐,也有用鐵鏈吊捆的,既有一棺獨懸,也有雙棺并列的,距地面高度不一,但皆能看得非常清晰,數數竟有11具之多。 除此外,在石門周圍一帶的山壁上,還有零星的懸棺分布。懸棺多在石崖石洞等避水陰涼干燥處,距地面高度高低不一,有近百米,數十 ... 查看詳情

忻口戰役遺址

位于忻州以北25公里處,是忻州的北門戶,早在漢代,這里就是重要的軍事防守基地。忻口戰役遺址主要有:忻口戰役紀念碑、戰備窯洞、郝將軍指揮所及日軍所造的罪證碑等。 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1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戰備窯洞:在忻口村北的后溝至紅崖灣,1935年至抗戰爆發前,用款11萬余元,共筑成窯洞47孔。每孔窯洞寬約3米,高約4米,深約20余米。石頭水泥結構。洞門若城門狀,門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號”字樣的橫匾。忻口戰役進行期間,中國軍隊充分利用這些窯洞,指揮作戰、儲放軍火、安置傷員、隱藏戰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 查看詳情